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思考
——以重慶市渝東南片區彭水自治縣為例
田友明,譚小華,蘇光華,周小平,王建軍,莫明杰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農業委員會,重慶 彭水,409600)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部署,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總書記要求重慶立足“兩點”,建設“兩地”,實現“兩高”。圍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不負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重慶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七項行動計劃。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重慶渝東南片區,幅員面積3903平方公里,農業人口50萬,占總人口的71%,是重慶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和唯一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2018年上半年,農業增加值突破6.84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增長5.1%,居渝東南片區第一位。本文首先梳理總結了當前彭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經驗,進一步深入探討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期間(2018-2020年)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可行性建議,旨在為其他艱苦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經驗梳理:聚焦脫貧攻堅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一)著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以赴做好產業振興工作
全面貫徹“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分層分類精準出臺系列產業扶貧政策和安排扶貧產業項目,增強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鞏固一批。一是,以鄉鎮為主體,推動產業扶貧示范建設,引領區域產業發展,促進農戶增收;二是,用好用活村集體發展資金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各村有1—2個增收產業,通過村級增收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三是,通過“五查五看”摸清貧困戶實際情況、發展意愿、相關需求,精準規劃實施到戶增收項目,健全扶貧產業到戶檔案,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薄、縣有檔。
(二)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針對農業供給過剩和供給不足并存的結構性矛盾,圍繞推動農業結構調和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2]一是,鞏固發展糧油、生豬、蔬菜等保供產業,加快調整糧經作物面積比重至40:60,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二是,按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做好做優全縣產業發展規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全面升級;三是,立足資源優勢,通過“互聯網+”、“旅游+”、“生態+”等,按照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思路,以紅薯、烤煙、高山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經果林、中蜂、草食牲畜及生態養殖等為重點,突出農業多功能、綜合化、立體化,圍繞農業良種化、科技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大力推動我縣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和新型農業產業發展;四是,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推動建設“三品”即品種、品質、品牌工程,推動形成我縣用良種立足、以品質爭先、靠品牌取勝的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著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鄉村振興政策制度體系
根據中央安排, 到2020年,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彭水幅員面積居重慶市區縣前列,立足資源優勢,激發農村內生動力,增強貧困地區發展活力,必須從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上下功夫。一是,深化農村“三權分置”、集體產權制度等產權改革,盤活農村資源;二是,推動“三變”改革,通過資源變資產激活沉睡資源,資金(涉農資金)變股金擴大農民股權,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分享改革成果;三是,不斷培育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推動形成家庭、合作、集體經營協調發展經營體系,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四是,完善農村金融保險制度,創新服務方式和豐富服務產品,保障鄉村振興的資金需求,提高農業抵抗風險的能力。
二、全面小康決勝期鄉村振興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同脫貧攻堅融合度不夠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和必然前提,鄉村振興必須首先解決好貧困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有利于推動脫貧攻堅,同時也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長效之計。[3]當前,黨政各級部門都在抓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非常艱巨,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鄉村振興工作進度,個別部門在實施鄉村振興方面成果有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部門沒有認識到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之間的辯證關系,忽略了這兩項工作之間的緊密聯系。實質上這兩項工作是可以統一起來的,脫貧攻堅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是鄉村振興的內容之一,兩者可以綜合起來統籌謀劃。
(二)鄉村振興缺乏統籌規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涉及廣大農村,點多面廣,如不進行統籌和納入總體規劃,各成員單位對實施鄉村振興不能達成一致共識,工作沒有操作依據,各干各的難免會使工作變形走樣,甚至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近期,中央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但是,目前市級層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還沒有出來,由于受各種原因的影響,縣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也還未出臺。
(三)生態優勢有待充分挖掘利用
生態是彭水三張響亮名片之一,生態保護建設方面有明顯優勢,2018年一季度水質全市第一,7月獲得“2018年綠色中國特別貢獻獎” 就恰恰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由于各種認識和現實中的局限性,我縣對利用生態推動產業發展、產業實現生態發展方面的理論、實踐研究還不透徹,生態優勢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離生態變成搖錢樹、聚寶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三、全面小康決勝期實施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
(一)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有效結合
脫貧攻堅很多工作都是鄉村振興的組成部分,如產業扶貧(產業振興)、“三改兩硬化”(生態振興)、“四好農村路”(城鄉融合)、派遣駐村工作隊(人才振興,組織振興)、專項打黑除惡(鄉村善治)等都是鄉村振興必須內容,應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一是,統籌規劃。將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鄉村振興三年重點項目規劃、產業扶貧三年規劃統籌考慮,系統規劃。二是,協調推進。脫貧攻堅是各級黨政部門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但不要忽略鄉村振興,要認清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將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協調推進,使脫貧攻堅工作在鄉村振興中有所體現。三是,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必要前提,鄉村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的長效之計。我們必須著眼長遠,利用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打好堅實基礎,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避免工作回爐造成資源浪費。
(二)扎實做好鄉村振興統籌規劃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公布,山東等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隨后相繼出臺,全國部分區縣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也已落實。一方面要結合中央、市委要求,充分借鑒其他地區經驗,提前做好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謀劃,盡早達成一致共識,形成操作藍本,統籌鄉村振興工作,使鄉村振興沿著中央、市委、縣委、縣政府指示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是結合脫貧攻堅三年工作規劃,扎實做好全縣鄉村振興三年工作計劃,落實各級部門(單位)相應的工作任務。
(三)做好鄉村振興前期基礎工程
根據中央對在2020年,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進展的目標。在脫貧攻堅這幾年間,鄉村振興的主要任務還是在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建立配套的政策體系、形成有效的制度框架等基礎工作上。另外,要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圍繞水路電訊房等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奠定基礎。[4]要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推進農村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四)利用生態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生態是彭水的重要優勢,如何利用好這種優勢,實現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就很好的回答了這一問題。[5]首先,生態產業化是關鍵,生態如只是停留于保護,不注重開發,企業就不能創收、財政就不能增長,老百姓就受不了益,綠水青山就不是金山銀山,生態保護也持續不下去。如何實現生態產業化?就是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將生態資源變成產品和服務,使“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怎樣推動一二三產業生態化?一產,立足資源和基礎,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防止同質低端競爭;二產,依托市場需求,發展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生態工業;三產,立足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等發展服務業。通過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作者簡介
田友明(1990-06),男,漢族,重慶巫山人,農學碩士,重慶市彭水縣農業委員會,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研究。
參考文獻
[1]仇童偉, 羅必良. 種植結構“趨糧化”的動因何在?——基于農地產權與要素配置的作用機理及實證研究[J]. 中國農村經濟, 2018(2).
[2]唐安來, 翁貞林, 吳登飛,等. 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17, 16(6):803-808.
[3]張超, 羅必良. 中國農村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制度分析:基于產權的視角[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18(3).
[4]賀雪峰. 鄉村振興的國際經驗學什么[J]. 決策, 2018(1).
[5]常紀文. 鄉村振興既要產業生態化又要生態產業化[N]. 中國經濟導報,2018年7月5日,第10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