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金融發展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而家庭農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微觀主體,云融資模式實現了農場融資模式的高效整合。家庭農場云融資活動涉及不同利益主體,實現融資主體收益最大化成為各方主體參與動力。具體而言,資金供給者應準確評估家庭農場信用狀況及真實資金需求,作為家庭農場云融資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保險、征信等其他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從各自職能角度發揮應有作用。云融資活動是一種信用活動,充分和對稱的信息能夠有效降低運行風險。應綜合考慮第三方征信和保險增信,使資金風險始終處于可控范圍內。為此需要參與主體通過信息進行決策,在自身風險偏好下展開競爭合作,最終形成云融資模式的動力運轉、競爭合作、利益共享和信息交流等機制。
關鍵詞:鄉村振興;家庭農場;云融資;云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及文獻綜述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領域,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部署,農村金融成為重點發力領域之一。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不斷涌現,為傳統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引擎,以多方參與、高效便利、方式靈活為主要特點的云創新模式,能夠實現盤活現有資源、提升創新水平和效率的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時代背景下,將云創新理論引入農村金融領域,以云融資方式化解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境,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從云創新視角重新審視家庭農場融資過程,分析其中的參與主體與組成要素,在此基礎上建立出理論模型并闡明其運作機制。
家庭農場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家庭農場制度,被認為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形式。相比之下,我國家庭農場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為迅速。在我國,家庭農場主要是指以家庭經營和經濟組織為主體特征,并對收入構成有具體要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于農業的天生弱質性,家庭農場經營具有生產周期長、資金回流慢和經營風險大等特點,傳統金融機構的融資難困境制約著現代農業的發展。
從現有國內外相關文獻來看,家庭農場融資的研究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家庭農場融資理論與實踐的相關研究。現代家庭農場的融資需要有相對穩定的制度環境保障。有學者認為,政府政策對家庭農場的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庭農場與專業合作社應該在農村金融、農業生產等領域展開合作。鄉村振興的“三農”發展戰略,旨在調動各種資源實現新時代鄉村持續發展,因此在農村金融創新中應統籌考慮各方參與力量,尤其重視其中的權責劃分與職責匹配。第二,家庭農場融資約束的相關研究。有學者認為,對家庭農場來說外源融資的成本依然較高,且巨大的開發和維護成本使得集體信用形式受到阻礙。家庭農場的融資特征具有農業特征與小微特色,因此在設計農村金融創新中需要重視。第三,家庭農場融資模式與對策的相關研究。有學者指出,政府應當有序引導民間資金進入“三農”領域,以消除農村金融供給主體長期缺位帶來的資金短缺問題。現有的金融體系很難適應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要,因此應當形成一個綜合保險、信托、銀行、期貨等多種形式的農業金融體系。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使得我國農地抵押融資與國外有本質不同,因此應當結合我國實際,建立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條件下的農地抵押融資模式。
綜上所述,不同學者從不同視角研究了家庭農場融資問題。但相關研究并未系統考慮家庭農場融資活動流程和生產經營活動的時空約束,鮮有能夠根據金融活動參與主體權責設計融資模式。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需要多方共同參與、供求高度契合和技術特征鮮明的新型農村金融模式,本文以破解家庭農場融資困境為導向,基于云創新理論構建出適用于家庭農場的云融資模式。
二、云融資破解家庭農場融資約束的可行性
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新技術,在新技術的催化下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結合產生了P2P、眾籌、網絡銀行等新型融資方式。在眾籌領域,家庭農場可以借助眾籌平臺獲得資金支持,還有助于品牌影響力的擴大和公眾認可度的提升,同時眾籌“以銷定產”的運作方式有助于削減農業弱質性給家庭農場經營帶來的風險。在P2P領域,大數據征信的應用,讓利用互聯網實現高效率、低風險的信用貸款成為可能。大數據征信使得農村征信條件相對薄弱的境況得到改善。在網絡銀行領域,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等一批純線上民營銀行的設立,創新了信貸融資新方式,為資金需求者提供了融資新渠道。
云創新是組織或個人以創新為目的,通過互聯網、現代通訊等新興技術把組織內外部分散的、巨大的、自發的創新資源有機整合起來,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運作流程以及合作機制,超越組織邊界和地域限制,由眾多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它具有開放性民主性、低成本高效率、共享性等特征。綜合來看,家庭農場云融資就是以家庭農場融資需求為出發點,以融資活動特殊性為主要考量,以通過金融手段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為落腳點,綜合政府、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機構、征信機構和家庭農場等眾多參與主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動態運行的新型融資模式。云融資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多主體參與、新技術驅動和供求特征匹配的要求。
家庭農場是以農業為主要經營對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融資約束不僅與經營主體本身相關,還與其所處行業、制度實際等聯系密切,且家庭農場在經營風險與融資特征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通過云融資模式破解家庭農場融資約束的可行性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第一,云融資活動能夠降低家庭農場生產經營風險。農業相較于其他產業的不利秉性與生俱來,表現為“兩高兩低”,即自然風險高,市場風險高,經濟效益低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越來越低。具體而言,一方面,大宗農產品市場體現出明顯買方市場特點,產品差異不大,供給彈性較大,而需求彈性較小,單個廠商只能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只有通過不斷技術創新才能依靠產品差異性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廠商在進行農業生產時除了需要面臨作物歉收的自然風險,還面臨著企業經營管理風險。風險與收益的不匹配使得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對家庭農場融資需求持謹慎態度。家庭農場是從事農業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其生產經營圍繞農業活動具體開展。因此,家庭農場生產經營風險與農業本身密切相關。其一,農作業生長周期較長且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家庭農場面臨生產風險無法有效分擔轉嫁,導致借貸資金使用成本不反應真實風險,傳統金融機構出現“惜貸”現象。其二,家庭農場以家庭為主要生產經營單位,其成長與發展水平受制于家庭成員能力。我國家庭農場依然具有典型的家庭性經營特點,經營主體依然是單個家庭,且農場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集中于農場主一人,未實現分離。
家庭農場云融資能夠有效降低家庭農場生產經營風險并提升成長水平。首先,農業保險機構作為云融資參與主體之一,能夠幫助農戶和金融機構轉嫁農業生產風險。其次,云融資活動借助于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政府與科研院所的推動下實現農業生產活動的升級改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降低生產風險。此外,云融資活動中各方主體從不同角度對家庭農場開展指導,能夠提升家庭農場經營水平,從而保證云融資活動持續健康運行。
第二,云融資活動能夠匹配家庭農場融資特征。家庭農場融資特征與其具體生產經營相關。農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農業生產周期性特征明顯和生產規模相對較大等原因,家庭農場需要低廉、周期性和更大規模資金支持。實際中農村資金“抽離”現象嚴重,阻礙了農村金融支持作用的有效發揮。2008至2012年,農村資金外流向城鎮現象尤為嚴重。據統計,期間約有50%的涉農資金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由鄉村轉移向城鎮,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其中通過農村信用社(包括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渠道流向城市的涉農資金年均增長高達88.6%。銀行資本總是由風險大收益低的地方轉移向風險小收益高的地方,因而傳統金融機構出于經營考量會產生“逃離”農村市場,導致農村金融“失血”現象進一步惡化,部分涉農金融機構成為“只存不貸”的農村資金“抽水機”。云融資活動中,一方面通過引入多途徑資金供給形成各種資金競爭局面,另一方面政府對支農資金政策補助,能夠有效降低家庭農場借貸資金使用成本。
第三,云融資活動有助建立農村金融信用體系。缺少合格抵押品是限制農村金融供給的重要因素之一。抵押貸款通常需要借款人提供合格抵押品,而家庭農場的主要財產集中于房屋、農機、土地等。為了解決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少貸款抵押品的問題,部門地區已經開始推行農村土地所有權、經營權和承包權的分離,探索推行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云融資活動的本質是在整合各種資源下的信用活動。受制于我國農村薄弱的征信環境,云融資模式要凸顯新技術在融資活動中的應用,因此可以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推動農村征信環境改善。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使用使得個人信用活動能夠被更容易捕捉、記錄與分析。此外,云融資活動中多方參與主體能夠即時傳遞信息,實現基于云融資模式的信用體系動態化特征。
三、家庭農場云融資理論模型
家庭農場云融資融資模式依靠多主體參與、多過程融合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資創新。因此,云融資模型具有資金需求者、資金供給者、云融資平臺、第三方組織等主體多參與的家庭農場融資特征。
(一)資金需求者
在家庭農場云融資模式中,資金的需求者主要是家庭農場,同時家庭農場也是該模式的最直接受益者。云融資活動之間的參與者,因為家庭農場的融資活動而聚集到一起,資金是驅動該模式建立的主要內生因素。家庭農場既具有家庭化的特點,也具有中小企業的特征,是農業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家庭農場的家庭化特點決定了在融資時,首先依靠自有資金積累,即通過內源性融資實現對再生產活動所需資本的補充。而企業化的特征則決定家庭農場需要不斷擴大再生產,追求利潤最大和股東權益的最大化,再生產過程的進行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這就要求家庭農場需要進行外源融資。
(二)資金供給者
資金的供給主體包括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政府等。傳統金融機構涉及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互聯網金融機構則包含眾籌平臺、P2P網貸平臺等。此外,政府為了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往往提供部分政策性資金,因而也成為云融資平臺的資金提供主體。憑借云融資平臺,不同供給主體依據自身資金特點,滿足不同家庭農場、同一家庭農場不同發展階段的多樣化融資需求。
云融資模式不僅囊括銀行、信用社等傳統融資渠道,還將眾籌和P2P網貸等新金融模式納入,從而實現對融資模式的重新整合。互聯網金融參與門檻低,操作靈活方便,能夠被多數投資者所認可。其中,P2P網貸能夠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并以價格手段將資金合理分配。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8年1月,我國運營中P2P平臺數量1906家,單月成交金額突破2000億,歷史累計成交金額達到64421.4億元。P2P網貸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金融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眾籌模式也以其靈活特點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又一途徑。
(三)云融資平臺
貨幣、財政和產業政策能夠起到對一個產業的導向作用,因而政府能夠通過行政力量明確參與各方“權責利”并制定家庭農場云融資機制。在云融資模式未構建前,參與各方之間彼此相對孤立,信息孤島現象較為嚴重,信息不對稱問題凸顯,難以形成聚合統一的高效融資機制。此外,為保證云融資能夠持續健康運行,需要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進行必要規范,盡到監管職責。云融資平臺將政府納入其中,使得政府能夠實時掌握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狀況,了解產業需求,為決策提供現實依據并提高政府政策的精準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政府部門能夠通過云融資平臺,加強與農業及相關產業溝通,制定并實行囊括多主體的財政和產業政策,切實提高政策的作用范圍和效果。
云融資平臺的建立需要外部不同環境的配合與支持,這些要素涵蓋創新、經濟、法律等方面,政府應當利用行政手段做好頂層設計。首先,創新方面,家庭農場云融資概念的提出源于云創新,體現多主體參與開放、共享的創新過程。云融資活動需要社會包容創新、支持創新、鼓勵創新,需要形成創新文化的氛圍。在家庭農場云融資模式中,需要各參與主體既立足自身又廣泛聯系,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推動云融資模式不斷完善升級。其次,經濟方面,家庭農場云融資其本質仍是一項金融活動,需要國家經濟發展作為支撐。經濟基礎決定金融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金融活動又能促進或者抑制經濟發展。
(四)第三方組織
云融資活動需要其他第三方組織提供必要支持,包括保險、擔保、征信和平臺服務商等眾多參與者,它們的存在能夠幫助不同主體間相互聯系促進,進而實現云融資風險分擔、利益共享的目標。此外,云融資還需要第三方組織保證信息數量、質量與速度。除資金外,信息也是云融資活動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依托互聯網等新技術開展的云融資活動需要依托信息。信息是云融資模式各參與主體進行決策的關鍵依據之一,同時也是促進云融資活動能夠持續健康運轉的重要因素。此外,更為充分對稱的信息能夠打破不同主體的信息壁壘,化解信息孤島現象,增進融資活動透明度和參與者間的信任感,而信息的數量、質量與傳輸速度是評價信息價值的主要方面。互聯網背景下的云融資活動,能夠迅速聚集數量龐大的信息并形成大數據庫,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和即時共享(如圖1所示)。
四、家庭農場云融資模式運行機制
家庭農場云融資活動涉及不同利益主體,各參與方在實現自身利益的條件下參與到云融資活動,實現自身收益最大化成為各方參與動力。而金融活動是一種信用活動,云融資活動也不例外,因此更為充分和對稱的信息能夠有效降低運行風險。實現自身利益的目標使得各方形成參與動力,參與主體通過信息進行決策,在自身風險偏好下展開競爭合作。因此,參與方在要素的作用下逐漸形成動力運轉、競爭合作、利益共享和信息交流等機制(見圖2)。
第一,動力運轉機制。不同的參與主體有不同的發展訴求,對自身利益的追求使得不同主體能夠聚合于云融資活動中。家庭農場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程度的資金困境,云融資模式能夠幫助聚合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并進一步形成聯系緊密的內、外部融資云,幫助家庭農場實現“高效率、門檻低、方式靈活”的融資目標。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傳統金融機構,能夠利用云融資模式拓展新業務,拓寬盈利渠道,實現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業務的完善升級。P2P網貸、眾籌、網絡銀行等互聯網金融機構則可在家庭農場云融資中將業務受眾進一步擴大至農村。政府部門助力“三農”的貨幣、財政和產業政策,能夠借助云融資平臺做到精準有效,幫助農業經營主體持久健康發展。保險、征信等其他機構則通過云融資中的信息共享降低自身風險,提高盈利水平。
第二,利益共享機制。云融資活動中各方收益的最根本來源是家庭農場農業生產中獲得的利潤。家庭農場作為資金的需求方,通過云融資模式實現資金融通,在將獲得資金用于生產經營后獲得收益。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償還資金占用利息,另一部分作為要素投入擴大再生產中。資金的供給方則能夠在借貸活動期滿收回本金及利息,實現盈利。政府在家庭農場云融資中既可以實現經濟效益也可以實現社會效益。家庭農場的發展壯大,一方面能夠增加財政收入,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能夠帶動勞動力就業和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實現良好社會效益。保險、征信等第三方機構則能夠通過開展一系列支持活動取得經營收益。
第三,競爭合作機制。整體方面,云融資活動參與主體間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局部方面,在資金需求一定的情況下,不同資金供給主體存在一定競爭,而在資金供給量一定的情況下家庭農場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程度對資金需求的競爭。這就要求家庭農場云融資中形成競爭之上的合作,通過內部和外部力量協調合作競爭關系。
第四,信息交流機制。支撐起家庭農場云融資模式運行的除了資金流還包括信息流。資金供給者、家庭農場、政府部門和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等云融資活動參與主體,依據其各自職能為云融資平臺輸入不同信息并按需輸出信息。家庭農場提供資金需求信息及必要運營信息,資金供給者能夠向云融資活動輸入資金規模及利率等資金信息,政府部門主要向不同主體供給政策信息支持,而保險、征信等中介服務機構則提供信用、風險等多維度信息。
第五,風險分擔機制。依托新技術的云融資活動參與主體眾多,融資活動復雜,防控個體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尤為重要。在云融資活動中,家庭農場與資金供給者之間的資金風險是最主要的風險。家庭農場因為生產經營風險,導致無法按照約定償還本金及利息是云融資活動風險存在的根源。因此,云融資活動中征信機構需要利用大數據等先進征信手段,完整、準確、即時展現家庭農場信用狀況,資金供給者依據征信結果確定資金出借與否及資金使用價格。同時,保險公司應當利用農業保險的方式分擔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風險,利用信用保險的方式為家庭農場提供增信服務,從而以多角度強化家庭農場云融資活動風險分擔。此外,政府應參考云融資活動的信息,以行政手段綜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研究了鄉村振興戰略下家庭農場融資模式創新的問題,在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析出家庭農場融資的主要特點,從云創新的視角歸納出家庭農場云融資模式的概念,并從降低信息不對稱、拓寬資金來源和促進政策精準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家庭農場云融資的核心思想,逐步形成家庭農場云融資模型,并對云融資參與主體與要素進一步明確,并分析了該融資模型的主要運行機制。研究表明,傳統農村金融供給特點對家庭農場融資需求特征匹配程度有限,家庭農場融資模式需要創新。而從云創新角度出發,依托新技術在資源充分整合基礎上的云融資活動能夠滿足家庭農場融資需求。
云融資模式的提出豐富了農村金融理論,對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但相關參與各方也應在以下方面各司其職、加強溝通,共同促進家庭農場云融資順利開展。
第一,家庭農場作為融資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發起者,應當積極轉變經營觀念,配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環境推進家庭農場的發展轉型。互聯網時代下家庭農場的經營者,一方面應當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手段,另一方面應當熟練掌握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型生產工具,充分利用現代農業先進經驗提升發展水平。此外,云融資活動要求家庭農場應樹立誠信意識,因此經營者應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充分、真實、即時披露相關信息。
第二,資金供給者應準確評估家庭農場信用狀況及真實資金需求,綜合考慮第三方征信和保險增信,使資金風險始終處于可控范圍內。在云融資模式中,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金融機構,都應建立完整的風控體系,并確保經營活動滿足監管當局要求。在互聯網時代,資金供給者應積極利用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積極參與到家庭農場云創新活動,以云創新方法推動業務創新。
第三,政府應充分發揮自身行政功能,促進和規范家庭農場云融資活動。首先,政府應聯合農業、林業、金融等多個職能部門,做好家庭農場等其他參與主體的宣傳動員工作,推動家庭農場云融資有序開展,并提供必要的專項資金支持;其次,政府部門應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協調云融資活動,制定運營標準規范主體行為,做好云融資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作為家庭農場云融資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保險、征信等其他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從各自職能角度發揮應有作用。保險公司作為云融資活動中風險的重要分擔者,應當結合農業生產經營特點出發為家庭農場云融資活動專門定制保險產品,并利用互聯網手段強化保險服務作用。同時,征信機構應積極創新互聯網時代的征信業務,探索大數據在農業征信中的實踐應用。
作者系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