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海敏: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與實踐

[ 作者:徐海敏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1-27 錄入:王惠敏 ]

——館陶特色小鎮模式可行性初探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三農”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振興鄉村,首先要理解鄉村;理解鄉村問題,既要有長時間、遠距離的歷史眼光,也要有橫向而開放的國際視野。城市和鄉村恰如太極陰陽的兩極,是既對立又統一的整體。加快鄉村建設與治理,重構鄉村與城市均衡關系,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也是后工業文明時代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館陶通過四年實踐摸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路子,這條路就是館陶的小鎮模式,即以“小鎮文化”為理念,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一鎮多社區”為架構,以產興鎮,產業、文化、生態高度融合的特色小鎮創建之路。

一、從世界到中國

1、歐美獨立發展型

以歐美地區的小鎮為代表,這些區域的小鎮有相對獨立的產業體系,功能上更加復合,與城市生活區別不大,有完整的生活、生產體系,如美國大量的公司鎮。美國小城鎮是具有居民自治管理特色的一個獨立法定行政社區單位,與所在的市、縣有行政級別高低之分,沒有行政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擁有獨立的財政體系,財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服務領域。

2、東亞都市配套型

以東亞地區的小鎮為代表,該地區發展的背景是產業和人口還在不斷向大城市聚集,小城鎮的發展更多是為大都市提供休閑、生活、醫療、旅游等配套功能,有顯著的切換感。例如日本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集聚模式,政府重點發展中小城鎮;臺灣和韓國以城鄉同步協調的方式,政府“挽救”小城鎮發展建設。

3、中國的城鎮化之路

經濟學家斯蒂格列茨曾預言:中國的城鎮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深刻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的兩大課題。

(1)開發區模式

1984年開始,14個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到1992年,從沿海向內地發展形勢多樣,遍布全國;2003-2006年開始整頓期,從6866個核減至1568個;2007年之后向產業新城轉型。開發區模式的缺點是政府主導,缺乏機制創新;產業粗放,功能單一;缺少配套建設。

(2)產業新城模式

理想化的產業新城是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配套、市場化運作機制。但現實中存在諸多問題,地產開發先行,產業導入滯后,規劃面積過大,“攤大餅”模式依然持續,人口導入困難,新城變成空城。

綜上所述,城鎮化的痛點在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管理機制和文化內涵等方面。因此,“十三五”后,總書記提出新的城鎮化戰略,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

(3)新型城鎮化戰略

十八大以來,新型城鎮化突出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規模擴張,而是強調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實現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的無差別發展”。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取得了明顯成就,但農村和城市發展的不均衡問題依然嚴峻。

(4)特色小鎮模式

特色小鎮建設是重構產業生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適應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舉措,是統籌城鄉發展,踐行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

2016年7月,《住建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到2020年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原則上屬于建制鎮。2016年8月《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推薦159個特色小鎮。2016年10月,《住建部關于公布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的通知》,有127個特色小鎮入選。各省先后出臺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入庫特色小鎮項目共計11260個。2017年7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名單,目前全國特色小鎮共有403個。

(5)浙江特色小鎮的模式

一提到特色小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浙江。為了把握特色小鎮的規律,我們團隊專門去浙江的夢想小鎮、云棲小鎮、基金小鎮等處實地考察。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長李強首次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并將特色小鎮定位為浙江產業創新的重要載體。浙江的特色小鎮有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首先是“八八戰略”中的浙江優勢論,民營經濟發達,創業創新勃發,山水資源充沛;其次是市場經濟“浙江實踐”,積累了諸多民間資本、市場主體發展經驗。從歷史淵源看,源于浙江“塊狀經濟”和區域特色產業30多年的實踐。在發展理念上,特色小鎮是按新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首先,產業定位力求“特而強”。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其次,功能疊加力求“聚而合”。再次,建設形態力求“精而美”。最后,制度供給力求“活而新”。在規劃上,特色小鎮面積一般控制在 3 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 1 平方公里左右。從投資進度來看,特色小鎮原則上 3 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50 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所有特色小鎮要建設成為 3A 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

在這種模式和理念引領下,截止2017年,浙江省創建類特色小鎮共公布了三批,被降級的特色小鎮數量6個,現有特色小鎮108個。總結浙江特色小鎮成功的原因,與其深厚的產業積淀、靈活的機制體制、完善的政策引導密切相關。很多地方盲目復制,收效堪憂。

特色小鎮是拉動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非常好的方向。住建部出臺特色小鎮實施意見之后,隨即掀起的特色小鎮建設熱潮,各地各類小鎮一哄而起。在培育開發過程中,存在一些“假大空”“不健康”的傾向,特色小鎮死了不少,不死不活的也不少,還有不少在路上。近期,《瞭望》新聞周刊做了一期調查,部分特色小鎮亂象頻出,發現一些貪多求快、盲目上馬,部分特色小鎮名實不符,存湊數之嫌;特色不特,項目論證不充分,融資潛藏風險,先天不足的特色小鎮亟需后天糾偏。這種現象背景下,如何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和特色小鎮,早日實現新型城鎮化,是一個亟待重視和解決的課題。

二、館陶特色小鎮的“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七個發展戰略之一,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我們發現特色小鎮有其遞進規律:一般農村→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這應該是一種趨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意味著城鄉關系的深刻變革,城市和鄉村是共生共榮的關系。過去的很多做法是城“鎮”化,剝奪了鄉村文明,城鄉融合發展應該走村“鎮”化的路子,著力復興鄉村文明。可以說,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特色小鎮是美麗鄉村的升級版或高級形態。館陶縣創造性地提出走“小鎮大縣城”的路子,即建設以縣城為中心,以若干美麗鄉村為載體的“特色小鎮”為支點,輻射帶動、融合互補、組團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

1、館陶對特色小鎮的探索

館陶縣位于河北和山東交界處,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冠縣、臨清市相鄰。全縣面積456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4鄉4鎮,277個行政村,以農業種植為主。全縣共有61個貧困村,貧困人口15828人,貧困發生率5.69%,省級貧困縣的帽子已經戴了24個年頭。面對館陶這樣的窮地方、小地方,黑龍港流域的鹽堿地,怎么發展?項目少,工業底子薄,是全縣的主要矛盾,怎么破解這個主要矛盾?突破口在哪里?突破口就是抓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這個靈感有三個“導火索”。

(1)靈感來自于歐洲小鎮,如法國的普羅旺斯小鎮、瑞士的達沃斯小鎮、意大利維羅納小鎮,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對館陶“小鎮文化”頗有啟迪。

(2)2013年11月,河北省組織農村工作現場會,觀摩了衡水周窩音樂小鎮,因制作樂器而得名,村子雖處華北大平原但有歐洲小鎮的味道,很受啟發。

(3)浙江是中國最早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地方。2014年2月,河北省委組織縣委書記對標發達地區專題學習班,學習期間考察了浙江安吉、桐廬等地的美麗鄉村,看后深受震撼,同時看到了新農村的希望。

浙江學習回來,縣委組織召開全縣鄉局級領導干部培訓班,會上第一次提出“我們要抓兩個特色村,王桃園教育小鎮和依托糧食畫的糧畫小鎮。千萬不要建新的,一定要保持村莊的特色,我們一定要抓特色村鎮。”小鎮的概念隨之誕生。2014年3月和4月,分別在壽東村和王桃園村召開現場辦公會,糧畫小鎮和教育小鎮作為首批試點開始特色小鎮建設。

館陶在美麗鄉村建設之初,就明確了鄉村建設的正確方向,那就是要努力回答三個問題:一是經濟欠發達縣域怎么脫貧攻堅?二是經濟欠發達縣域如何解決城鄉統籌發展的問題?三是建設什么樣的美麗鄉村?圍繞這些重大的戰略問題,確定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的目標后,就開始了長達四年時間的艱苦探索。在沒山缺水少綠的黑龍港流域,先后建起了糧畫小鎮、黃瓜小鎮、教育小鎮等一批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其中,糧畫小鎮壽東村從一個省級貧困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國家AAA景區。國內外300多萬游客走進館陶小鎮。2018年9月28日,貧困縣的帽子終于摘掉了。這個過程中總結了一條貧困地區振興鄉村的路子,就是5句話:以“小鎮文化”為理念,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一鎮多社區”為架構,以產興鎮,產業、文化、生態高度融合的特色小鎮創建之路。

2、館陶特色小鎮的內涵

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有著深刻的內在邏輯關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經歷著從村落、社區到小鎮的轉變,村民將經歷從農民到小鎮居民的跨越。2014年3月,館陶明確提出建設美麗鄉村,按照“小鎮文化”的理念打造特色小鎮。概念提出時間上,比浙江要早半年。從這個意義上說,館陶是特色小鎮的發源地。館陶的特色小鎮與浙江有相似點也有個性差異。相似點是在規律和做法上相同,都是突出一鎮一業,堅持產業、文化、生態(文旅)的融合。個性化主要是經濟發展程度、區位優勢、戰略培育方式、生活主體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

(1)形態上,如小鎮,既不同于建制鎮,又不是產業園區。而是“鎮”的特征加“小”的概念。“鎮”的特征有三條:一是為數不多的居民聚集地;二是相對完善的市政功能;三是有產業特色。“小”則是指特色、個性和情調。突出打造“小而特”“富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鎮。

(2)內容上,“小鎮文化”包含生態環境、族群文化、歷史傳承、產業特色、建筑形態等元素,這些元素與西方小鎮有所不同,如:更加突出族群文化,小鎮是以村莊為載體,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3、館陶特色小鎮的特點

在創建過程中,對特色小鎮特征進行了研究和總結,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

(1)建設載體:以美麗鄉村為載體,村民不離村,不離土地,是留得住鄉愁、聽得見鄉音、聞得到鄉味的農村產業社區。縱觀全國特色小鎮的實踐和案例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嵌入都市型的,地處大都市圈之內,如浙江的夢想小鎮、云棲小鎮、襪藝小鎮等;另一種是遠離都市的,處在相對偏遠的傳統鄉村,鄉村無法接受大城市的資金、人才等政策輻射,還要自己構建產業動能。館陶作為大平原欠發達地區,純粹在鄉村空間發展特色小鎮的模式,可以說沒有現成的、可借鑒的經驗,但這正是特色小鎮對新時期鄉村問題解決的價值所在。

(2)建設空間:以“一鎮多社區”為架構,按照“地域相連,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共享,依托同一主導產業基礎”的原則,在不改變原有村莊格局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建設小鎮,人口一般控制在一萬人左右。實現以城帶鄉到以鄉促城再到城鄉融合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這樣做,一方面避免過去“攤大餅式擴張”造成城市化的弊端,同時汲取城市化的積極因素,讓鄉村回歸鄉村,使得鄉村本身成為宜居樂業的生活空間。

(3)建設標準:“鄉村風情,城市品質。”鄉村風情,即把鄉村建設的更像鄉村,保留傳承更多的農村記憶和元素,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那種境界。城市品質,是鄉村又不是過去的鄉村,指解決臟亂差,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服務功能以及時尚創新元素。特色小鎮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4)產業定位:以產興鎮,按照“產業加美麗,美麗助產業,產業更美麗”的理念,讓“產業插上文化的翅膀”,產業、文化、生態高度融合。特色產業在哪,小鎮就在哪兒。一個小鎮擁有社區的數量,取決于產業的支撐和輻射能力。館陶依托全縣蛋雞、黃瓜、晚秋黃梨、軸承等大產業,以及糧食畫、艾草、黑小麥等特色產業,讓更多的美麗鄉村建設有產業基礎。

4、館陶特色小鎮的路徑

(1)指導思想。“尊重民意、留住鄉愁、做強產業、改造提升”的指導思想。尊重民意就是尊重老百姓現階段生產生活方式的選擇。留住鄉愁,指田園風光,有雞鳴、有狗吠、有老物件的鄉村記憶。做強產業,是館陶美麗鄉村的一個鮮明特點,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有一個清晰的產業。通過“一產多村”、“一鎮一品”兩條路徑,堅持不富不美,先富后美,富而美。改造提升,在館陶沒有大拆大建,都是根據實際情況,改造提升,把“鄉憂”變成了“鄉愁”,把“鄉怨”變成了“鄉約”。通過對物和人的改造,實現了環境和人的全面提升。在老百姓逐步富美的同時,適時導入信仰教育。

(2)運作模式。“政府引導、村為主體、村民自覺、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模式,符合規律,符合館陶實際。政府引導,指在理念和資金上引導。村為主體,指村干部不能有等、靠、要思想,要主動作為。要有主體能力,主要體現在增加集體收入。市場化運作的前提是市場發育的程度,注重市場培育。政府必須進行基礎投資和產業引導投資,拿出投資城市的力度投資鄉村建設。經過幾年實踐,美麗鄉村的市場效應已經凸顯,喚醒了社會資本參與。

(3)建設內容。“六位一體”即教育村民、方便村民、富裕村民、壯大集體、美化環境、加強黨建。六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新農村必須有新農民,通過成立村民學校、美麗鄉村廣播站、制定村規民約、編寫村歌等載體教育村民。方便村民,讓農民在鄉村能夠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務。小鎮有咖啡屋、酒吧、超市,在城市能享受到的,在鄉村也可以享受到。富裕村民,發展產業,讓農民增收致富。壯大集體,集體收入增加才能更好地服務老百姓,凝聚群眾。美化環境,美是美麗鄉村的要義所在,用美引導方方面面的建設。黨的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和保障。探索了“三位一體”基層黨建新模式,《光明日報》將此經驗做法予以刊發。

三、館陶特色小鎮的實踐

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在于產業培育,產業聚集以后才有人口聚集,人口聚集才有更大地發展空間。梳理館陶小鎮實踐,大致有四種類型。

1、文創旅游小鎮:以糧畫小鎮為例

糧畫小鎮位于館陶縣城西3公里處,原是省級貧困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集中推進后,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引入糧食畫產業,發展成為以糧畫產業為主導,集加工制作、交流展示、觀光體驗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糧食畫制作基地,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該小鎮按照“一鎮四社區”的模式,以壽東村為中心,將壽南村、壽北村、法寺村納入進來共同建設。目標是建設總面積3.7平方公里,投資20億的“萬人小鎮”、世界糧畫之都、國際化小鎮。僅春節小鎮游,吸引國內外游客80萬人次。目前,糧食畫及相關衍生品暢銷國內外,旅游產業成為該區域增收的新亮點。糧畫小鎮成功入選河北省首個“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河北省首批創建類特色小鎮。

2、傳統產業小鎮:以黃瓜小鎮、羊洋花木小鎮為例

 ——黃瓜小鎮。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大棚黃瓜,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按照“產業加美麗,美麗助產業,產業更美麗”的發展思路,做強黃瓜主導產業,挖掘黃瓜文化,建設了黃瓜種植培訓基地、黃瓜博物館、黃瓜酒坊、黃瓜食府、黃瓜美容院和黃瓜主題公園,打造商業業態化的黃瓜小鎮。目前,全縣黃瓜日光大棚由兩年前的3.5萬畝發展到10萬畝。通過建設特色小鎮,小黃瓜鑄就了大品牌,黃瓜小鎮與國內最權威的黃瓜研究所——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合作,推出的“館青牌”黃瓜連續榮獲國家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和中國國際農交會金獎。黃瓜小鎮的黃瓜每斤可多賣5角錢,僅此一項年增收4000余萬元。黃瓜日交易量突破20萬斤,年銷售額高達3億元。“世界黃瓜看中國,中國黃瓜看館陶。”黃瓜小鎮是中國唯一的“黃瓜之鄉”。

——羊洋花木小鎮。該小鎮將傳統養羊業和現代花木種植業高度融合,整合為活羊交易、苗木花卉種植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羊洋花木小鎮,是整合產業的典型案例。已建成高標準的養殖園區,由家庭散養轉化為集中養殖,建成了冀中南地區最大的活體羊交易市場,日均交易量1000只以上。村內流轉土地全部用于花木產業,已種植各類花木5000畝。形成“四村兩湖一河”的天然森林氧吧,即趙沿村、鮑沿村、尚沿村、李沿村和太陽湖、月亮湖及永濟河統一規劃,建成冀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生態主題公園。今年,實施縣城突破戰略,加快推進羊洋花木小鎮與主城區融合發展,打造了南城公園,實現村莊即公園、小鎮大縣城。

3、工業小鎮:以軸承小鎮為例

軸承小鎮距離縣城28公里。軸承產業起步早、發展快,距今已有30余年。先后獲得了“中國輕工軸承之鄉”、“河北省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一系列榮譽。帶動軸承加工戶2000余戶,吸納了從業人員3萬人,年加工能力45億套,占國內微型軸承市場份額60%以上,銷售網遍布全國,延伸東南亞。產品適用于各類輕工業設備、小微型電機、門窗家具、辦公器材、儀表儀器、激光打印雕刻等相關領域,已建立起技術較為成熟,較為科學的軸承加工工業體系,產業特色明顯。今年,首個“輕工微型軸承”團體標準在此誕生,對國內軸承行業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4、康養小鎮:以彭艾養生小鎮為例

作為千年古縣,館陶有著種艾用艾傳統,養生鼻祖——彭祖晚年在古館陶修行,教化百姓種植艾草,防病濟世,歷代相傳。彭艾養生小鎮是結合彭祖養生文化打造的康養小鎮,建有太極廣場、彭艾養生廣場、古法手工艾絨制作、彭艾研究院、艾灸體驗館、艾灸培訓中心等,以構建全國最大的古法艾絨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艾灸培訓基地為目標。大力發展艾文化產業,實現村村種艾,戶戶知艾,人人用艾。如今,彭艾養生小鎮成為館陶文化旅游新名片,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新舉措。

四、啟示與體會

館陶依托美麗鄉村發展特色小鎮的做法,經歷了從不認識到認識,到再認識的過程,并錘煉出了從迷茫到迷戀的探索創新精神,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挑戰拼搏精神,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的忘我奉獻精神,這是最寶貴的經驗。

啟示之一:特色小鎮需要特色的主導產業。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什么是貧困?是因困而貧。解了困自然就脫了貧。困在哪兒?農村沒有致富產業,只靠“輸血”,不能持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鄉村振興的主要矛盾是產業。特色小鎮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明確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否則走不出“兩年過后又回到原點”的怪圈。館陶通過挖掘、外引、培育等途徑做強特色產業,特色就是賦予文化的差異化,讓“產業+文化+體驗+電商+信譽”。

啟示之二:特色小鎮需要持之以恒的定力。鄉村振興是一個艱巨的系統工程,面對特色小鎮這一重大課題,必須考慮可持續發展問題,必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做特色小鎮不只是城市周邊或者城鄉結合部,更應該把視角延伸到廣闊的鄉村大地,鄉村同樣可以做特色小鎮。做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的特色小鎮更加復雜,產業培育、建設運營、資金回報周期更長,要用做事業的心態去經營小鎮。

啟示之三:特色小鎮需要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平原地區小鎮規劃有其特殊性,應遵循“精準定位、總體把握、逐步完善”的思路。小鎮規劃不同于橋梁、樓房規劃,屬于“非標產品”。由于自然條件、人文資源和發展基礎以及目標定位不一樣,沒有可以“一刀切”的小鎮。

啟示之四:特色小鎮需要專業人才隊伍。人才這是鄉村建設迫切的現實需要。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最糾結的不是錢,而是人,是缺少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現在的農村大都看不到青年人,只靠留守婦女、老人和兒童建設美麗鄉村是不可能的。館陶探索成立“美麗鄉村大學”,面向社會招生,為鄉村建設培養人才;成立了首個“3+1”模式(即設計方、施工方、原材料供應方與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的美麗鄉村施工隊。這些都是實踐中“逼出來”的經驗。

綜上所述,特色小鎮建設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也應該成為中國新時期產業升級的主要載體之一。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的特色小鎮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是一次發展機遇,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和有效路徑。

作者簡介:徐海敏,女,河北邯鄲館陶人,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生學歷。現任河北館陶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专区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