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增凡:城鎮化發展要摒棄速度情結

[ 作者:楊增凡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1-28 錄入:王惠敏 ]

城鎮化的本質,是在人口集聚的過程中,實現經濟形態、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實質性改善。只有內生、均衡、全面的城鎮化,才是高質量的城鎮化。

提升城鎮化質量,既符合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訴求,又契合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的目標要求。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但也面臨人口、資源、環境以及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巨大壓力,離高質量發展的城鎮化還有很大差距。

產業轉型升級緩慢制約城鎮化進程。產業是引導區域經濟增長與繁榮的主要來源,城市通過產業升級得到不斷強化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我國經濟正由粗放型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這一產業結構升級過程驅動著城鎮化建設。但是,城市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地區差距、行業差距等仍然存在,一些老工業基地城市和資源型城市仍存在產業結構偏重偏舊、資源環境難以為繼等情況。由于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缺乏,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缺少動力支持,傳統產業轉型的動能較弱,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緩慢,不能帶來顯著的就業效應,這些都制約著城鎮化質量的提升。

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活狀態尚未達到。按照世界城市的發展規律,城鎮化率達到40%—60%,標志著城市進入成長關鍵期,“城市病”進入多發期和爆發期。由于人口盲目地過度集聚,導致城鎮規劃難以跟上城鎮化規模發展的需要,“低密度擴張”的發展方式造成了道路交通擁堵、城市基礎設施供求失衡、教育與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不足。同時,人口過度密集導致了城市資源過度消耗以及城市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得城市不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高效的公共服務,影響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極化型城市化的非均衡增長,終究會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被動型城鎮化質量低下。城鎮建設能夠有效拉動投資、帶動消費,促進當地經濟建設。但是,目前很多由行政力量主導的城鎮建設出現了典型的被動城鎮化現象。被動城鎮化的地區普遍缺乏整體的長遠規劃,資源利用粗放和分散,沒有特色產業支撐,沒有產生集聚集約的效果,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也較差。這種無城市內核的城市軀殼,工業發展相對滯后,服務業基礎缺乏,無法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加上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滯后,無法在人口城鎮化集聚過程中帶來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實質性改善,不僅沒有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帶來了環境的污染、大量資金和土地的浪費,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

城鄉統籌的就地城鎮化進程緩慢。在中國城鎮化的多元模式中,以縣和鎮為核心的就地城鎮化發展模式,是一種社會成本更小的城鎮化路徑,有利于城鄉均衡發展。現實中,雖然農民生活方式和城鎮的差別已日漸縮小,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也受到了農村居民的歡迎,但是大部分就地城鎮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足夠、及時的資金支持,鄉村財政的公共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民市民化和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很多就地城鎮化地區的農業區域特色不明顯,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雖能保證本地農民的非農就業,但主要崗位還停留在技術含量低的加工生產環節,部分地區優勢產業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農民增收基礎不牢。

從根本上說,城鎮化建設質量的提升,就是摒棄片面強調城鎮化過程中的速度和數量,強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態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優化以及城鄉協調互補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針對上述問題,今后應在如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吸引人才集聚。科技進步與城鎮化進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技術發展和創新的程度,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和人力資本的提升是最重要的貢獻。因此,提升城鎮化質量,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通過促進專業型高端人才在空間上集聚,建設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提升從科技到現實生產力的轉換能力。政府應構建有利于產業創新的更加開放包容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產業生態環境,為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通過匯聚全球性的資源,吸引各種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國別的人才聚集,為城市發展帶來全新動力。

加強城市品質建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當前,人們對高質量的生活需求越來越強烈,高質量的城鎮化應以民生的改善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經濟發展成果拓展到生態、環保、社會等領域,優化市民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品質,處理好人口集聚所帶來的各種城市問題。城鎮化建設應規避空間的盲目擴張和資源要素的過度開采,除了發展形象和速度外,更要注重城市建設以“人”為核心,把“宜居”放在城市功能的首位。不僅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還要有公平的各項制度、較高的城鎮福利保障水平、較高的城鎮文明水平和較高的城鎮人口素質,追求和諧的生態環境、高品質的社會和人文環境,提升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發揮優勢找準定位,建設特色小城鎮。產業是城鎮建設的支撐,是一個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每個城鎮都有自身的自然稟賦以及歷史人文與經濟條件,各區域間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區位特點,避免同質競爭,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特色小鎮建設要依照區域優勢、自然稟賦和資源條件找準定位,以特色為主,多業驅動,構建復合型、集約化的多業態經濟體系。對于具有特色文化資源的小城鎮,應彰顯地方的文化底蘊,培育成為以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科技教育、民俗文化傳承等為主題的專業特色鎮;對于無特色的農業型地區,小城鎮的主要功能是一種集市經濟,應主要服務于地方性的農業生產及社會交往。

培育新型農民,促進就地城鎮化。“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為農村城鎮化帶來了新的機遇。農民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結合地區特色農產品,通過農村電子商務以及網絡直播等模式銜接農產品供給與市場需求,同時用網絡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產業的全鏈條,提升產業化水平和協作化程度。抓住“互聯網+”的歷史機遇,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依托職業技術培訓機構、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農廣校等,結合當地特色產業,進行包括農業培訓在內的多元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政府應加大資助力度,鼓勵有志于農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回鄉創業。只有當職業農民的收入超過了外出務工可能獲得的收入時,才能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家鄉發展,推動農村的城鎮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眾日報 2018-11-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电影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视频日韩性视频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