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商靜:從山到城,山地地區如何城鎮化

[ 作者:商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05 錄入:王惠敏 ]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話題跟城鎮化有關,貴州是一個山地省份——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萬畝以上的大壩只有47個。因此我們今天談的是一個城鎮化和山地地區發展的問題。城鎮化是一個社會發展階段,隨著鄉村文明轉到城市文明,會帶動人口、經濟、產業從農村向城市集聚。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城鎮化流動當中的一份子,你們從自己原來的家鄉,到這里來上學,你們就已經是變成了當地統計常住人口的一分子,所以城鎮化是一個過程,既包含農村也包含城市。那么在這樣的一個山地省份,它該如何發展城鎮化?走什么樣的城鎮化道路?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是從我2010年開始做貴州省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時候開始的。貴州這個項目從最開始做的時候,我就挺困惑的。因為貴州的城鎮化發展實在是有點困難,困難到什么程度呢?

貴州省在2010年是一個人口輸出的大省,戶籍人口總量是4189萬,但是有710萬出省去工作了。這是當時我們國家的人口流動趨勢圖??梢钥闯鍪菑奈鞑康貐^大量流向了東部沿海。貴州是一個全國人口流出率最高的一個省份。如果要是從經濟發展和人口承載的角度說,貴州這邊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就業,所以人都到能掙錢的地方去了,這就是大量農民工的跨省流動的問題。

我們當時也在想,貴州的城鎮化有希望嗎?如果要是從城鎮化的角度來說,貴州省在2010年的時候,城鎮化水平是非常低的。因為我們國家的城鎮化水平在2010到2011年這個期間,逐步突破了50%,這個就是說,中國有一半人已經生活在城市里了,所以中國的城市應該進入了一個城市型社會——城市中國。但當時的貴州只有33.81%。也就是說它這個比重是在逐年上升,但是一直滯后于全國的水平。

我們可以看一下城市的規模,2001年的時候,整個貴州省,城鎮超過100萬人口的城鎮只有貴陽,是200多萬人,然后下面幾個地級市超過50萬人的地級市,只有遵義一個,當時的六盤水接近50萬人,其他的大概都在30萬人左右。我們再看它的縣城,因為貴州的縣非常多,88個縣市區,很多縣城非常小。因為我曾經做過東莞的虎門鎮和長安鎮的規劃,它們一個鎮的人口是80到100萬。所以這里的很多地級市跟人家一個鎮的規模是一樣的,人口規模對應的是經濟產業的總量,這就是貴州在城鎮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看貴州的城鎮化,它為什么是這個樣子?你只有找到原因,你才知道未來該怎么應對。

這張圖是國家的五普六普,就是2000年和2010年,我們分別有兩次人口普查,這是一個人口普查當中的變量。 紅的是增加,綠的是減少。大家能看得出來,當時的這個整個全國的人口流動趨勢是什么呢?就是從整個西部地區向沿海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聚集,成渝地區成為2000年以后的一個發展熱點,是第四個人口集聚的地區。還有三個地區叫潛力發展地區,就是中部地區,中部地區由于它貼近東部沿海,所以它的發展動力逐步地顯現出來。人口都是從綠色的地區向紅色的地區轉移。而這個背后的原因呢,其實是因為那里有產業,有投資就有產業,有產業就有就業。

這是2001年左右的一個投資分布密度圖,外資基本上都投資在東部沿海地區,然后還有內陸的有一些省份的局部地區,貴州這個黃點可能有一些外部投資。所以這就意味著這個地區的經濟產業發展活力是不足的,就業提供是不足的。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人都流失?而且這個趨勢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因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必然會導致沿海地區作為發展的先發地區,集聚了大量的這個產業基礎,先發優勢。

沿海地區有產業、有投資,具有先發優勢;那中國的內陸山地地區,到底差在哪里,以致于人口不斷在流失呢?

首先是有自然地理上的制約,這張圖是2008年全國的生態功能區化。

第二個原因就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貴州是山地地區,所以地形非常破碎。

這是一個西南部六省區的一個地形破碎度的分布。顏色越深破碎度越高,貴州是一個破碎度非常高的省份,那破碎帶來的問題是什么呢?就是你如果要是進行開發建設、城市開發建設、平整土地,它的成本就比別人高。比如說在東部有些地區,平整土地就非常簡單,但在貴州如果你要想找一塊平地去建廠房,那就需要削山,這是城市開發建設中成本比較高的,還有就是基礎設施建設,這個也是非常大的制約。在2010年的時候,北方一公里高速公路大概是七八千萬,在重慶那邊,大概是1.2個億,到了咱們貴州,因為橋隧比非常高,一公里的高速公路大概能到1.5、1.6個億,所以這個投資成本是非常高的。投資成本高就帶來你在以成本核算的外向型經濟的這個過程當中,你不是一個最有優勢的地方。

第三個原因是貴州是石漠化的敏感區——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的它是巖溶地貌,表土是非常薄的,一旦在這個過程當中遭到了破壞,就很難恢復。所以在這種地方進行開發建設,國家是慎之又慎的。所以客觀上作為山地地區,這就是它在前一輪的發展當中,為什么沒有優勢的一個本底。

當時貴州是全國來說最貧困的省區,人均GDP是全國倒數第一。上面這張圖綠色的都是國家級貧困縣,里面那些紅圈是貧困人口的大小,所以其實你看得出來,貴州的三州民族地區全是貧困。那這個貧困問題怎么解決呢?

由于地理環境的制約,山地地區相比沿海地區的發展有很大的差距。那山地區域獨特的資源有哪些?怎么利用它們成為發展的動力呢?

我們把貴州放進沿海地區的發展路徑,以及成渝的地區的發展路徑,看看貴州能不能有相似的比較優勢,然后去重復它們的道路,但其實分析下來,跟貴州當時的結果是一樣的——困難。

沿海路徑是因為,我們當時的經濟啟動是出口導向型的,產品大多是外銷到歐美國家,所以它基本上都是通過沿海的港口進行大進大出,那么所以在港口臨近的地方,它就發展出了出口加工型的制造業,帶動了整個沿海地區的發展,所以必須要靠海。貴州不靠海,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有就是如果要是你有產業的先發優勢,比如說我從開始生產襪子,然后慢慢地生產服裝,再往后生產高端定制,這是一個簡單的產業梯度升級這樣一種地區發展的思路。但是我們貴州在前些年的整個的產業發展當中,我們的產業基礎非常的特別,我們有優勢的是什么呢?我們有優勢的是手工業、輕工業、能礦工業。礦產資源,磷礦也好鋁礦也好在梯度升級當中都不是很有優勢的。

那么我們再看一下成渝路徑,成渝作為中國的第四級,在西部大開發以后的表現還是非常搶眼的,尤其是最近成都越來越搶眼。那么它的發展路徑是什么呢?一個是成渝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但是承接產業轉移,如果從跟珠三角的關系來說,為什么沒有在貴州承接下來呢?其實主要因為,當時的梯度轉移當中,一方面是你要跟東部沿海地區的交通成本要第一距離要近,然后還有一個就是你自己要有自己的腹地,也就是說有消費人口。那么你生產出的產品,既可以外銷,也可以內銷,對于企業來講,它貼近這個消費地,也是它選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貴州對比這個成渝來講就少多了,雖然說貴州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山地地區,全省常住人口3400多萬,但成渝加起來,將近1個億,所以人口的市場腹地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我們也覺得可能在這條道路上,貴州有些地方,還是有一點點競爭優勢,比如說黔中地區人口相對集聚,跟成渝、珠三角也都相臨近,所以有局部地區是可以走這條道路的。

那么我們根據這個思路進行了分析,原來出口經濟型的城鎮化帶動貴州有優勢的地方都在哪兒?

這個是貴州的區位交通圖,大家能看得出來,貴州在西北邊是成渝,然后在東南邊有珠三角,在南邊還有北部灣城鎮群。

如果要是光有區位條件,我們還要考慮另外兩個因素——建設成本、產業基礎。如果拿這三個要素進行評估,得出來可能就是這張圖。這個圖里面紅色的部分就是貴州,如果把這三個要素加起來,作為生產型的這樣一個地區,可能適合的只有這個黔中地區的這些縣和市是有優勢的。

那么,把黔中城市群規劃好,貴州的城鎮化未來格局就謀劃完了嗎?這里還要引入一個新的視角,山地地區的脫貧問題。因為山地地區都是欠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最大的問題是貧困,那么貧困問題該怎么辦?我們也把這個任務當成了我們城鎮化研究的一個重點,所以我們的研究重點就轉向了,變成研究山地地區貧困,脫貧如何跟城鎮化相結合,它們有沒有關系?

如果要是說你要去本著區域經濟和城鎮發展去脫貧的話,我們還是要回來再看我們的資源是什么,因為如果還是用傳統的方式把人都送出去讓他去掙錢,這是一種思路。但它解決不了地區的貧困問題。所以我們還得看看這塊地方如何脫貧,還得看我們的資源是什么?山地地區的第三個特點,應該是它這里面分布了很多礦產和優質的農特產品資源和旅游資源,但后面那兩個字非常重要——散布。散布是山地地區的特點,大山很破碎,這兒有點,那兒有點,然后望山跑死馬,這邊的村子跟那邊的村子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山地地區的自然地貌帶來的。

這是貴州的礦產和農特資源的分布圖,在全省范圍當中,星羅棋布。

這個是貴州的文化和風景旅游資源,也在全省星羅棋布,這就不止在黔中地區了,其實整個全省,尤其是三州民族地區,旅游風景文化資源很好。

所以我們在想這種資源,我們該怎么利用?這也是山地地區普遍的一個現象,它的資源稟賦是山清水秀好風光,還有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我們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能轉化成為發展動力?

想要在中國的西南地區,把一個縣域的經濟搞好,同時讓人民致富,有這樣幾種發展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旅游型的,典型的是張家界、常德、大理、麗江,。那些地方人都不貧困,它是通過旅游帶動了它的脫貧致富。第二種類型是農特產品型的,農特產品型就是它當地的農業資源非常好,然后經過精深加工和商貿物流的推動,使得它的農產品特色化、品牌化、增值,也能夠把農業經濟、農村經濟帶動起來。第三種類型是礦產資源型的,這個貴州也很多。當時的貴州在礦產資源型這條路上走得還是比較遠的,所以它對于當地的經濟的帶動也比較明顯。第四種類型是貴州不太具備的,叫做商貿型的,商貿型在云南很多,尤其是邊貿,這些地方往往通過商貿也可以帶動地區的脫貧。

所以我們研究下來,可能對于貴州來講,根據我們的資源秉賦,需要新增加的應該是旅游型和農特產品型。這兩類我們也分析一下它跟城鎮化的關系。旅游型的城鎮,一般來講,它是旅游資源比較獨特,有競爭性,非來不可。比如說像麗江、玉龍雪山、鳳凰古城、西江苗寨。但是如果要想來這些地方,你怎么來?坐飛機?坐火車?尤其是現在高鐵時代,飛機不是每個城市都有,也不會直接飛到麗江去,也不會直接飛到西江苗寨去。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上位的城市,讓人能夠到這里來,進行交通上的和組織上的一個集散功能。第二個就是你去一個地方你要待幾天,如果要是變成觀光旅游了,來轉了一圈,然后到黃果樹,丟下一堆礦泉水瓶子然后就走了,其實如果從未來旅游的發展來講,希望他能夠住下來,能夠更多地刺激當地的消費,去吃,去買東西,所以如果這樣的話,它需要有一個基地,就是有一個城鎮作為基地,讓大家能夠住下來,能夠有東西吃,有娛樂項目可以去參加。所以這跟城鎮是直接有關系的,而農特產品型其實也是這樣,就是農村的產品,比如說茶葉,如果直接賣的話,其實賣不了多少錢,需要把它轉化成為茶產業,初加工、精深加工,然后再加上這個旅游。所以如果這樣的話,必須得有相應的城鎮去承載這些功能,你才能夠把農村的經濟帶動起來,這就是它的這種扶貧經濟和城鎮之間的關系。

“我們作為規劃來講,還要告訴地方政府,有哪些城鎮是要重點去打造的,就是我們當時謀劃的這個格局,它現在是不是在形成?”

山地地區可以發展旅游型、農特產品型,和礦產資源型的經濟。那貴州作為山地地區城鎮化的典型案例,它的布局真的讓人們脫貧致富了嗎?貴州的發展又為其他地域提供了哪些經驗?

因為我們的工作是給政府提供政策決策的,一個省的規劃是為省政府提供政策決策的,所以我們最開始,先在整個貴州省的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部門,重點、類型上先進行了一個規劃。

原來貴州的傳統的產業當中,除了以城市經濟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業、科技經濟以外,它比較發達的是以農礦產業帶動的重化工業,這是原來貴州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支柱。那么對于省里來講,最開始的時候,大家覺得,旅游型、農特型叫富民不強省,就是老百姓可以更多地去掙錢,但是它產生不了太多的稅收和GDP。但是當我們把貴州的發展兩個方面的目標跟省委省政府的這個各個部門和領導達成共識以后,以特色資源所帶動的消費型,就被稱為特色產業健康。 所以在這個帶動下,通過旅游把它的傳統的煙酒茶藥四大產業基礎整合起來以后,就變成省里頭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濟的領域當中的決策。

做完經濟的決策以后,我們實際上是作為城市的或者說區域規劃來講,引導著空間的布局,所以我們也針對這些依托的特色資源所在的地區,對整個全省的城鎮化格局進行了一定的謀劃。那么,除了大家都看好的黔中經濟,黔中城市群以外,我們認為,把兩翼地區,三州民族地區,那些農特產品、旅游,文化旅游資源特別富集的地區也作為全省城鎮發展的重點地區提了出來。因為我們對東西兩翼在城鎮化當中的作用給了明確的一個表述。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依托我剛才講的,三類特色資源,推動就地型的城鎮化,以吸納農業富余勞動力和帶動地區脫貧作為目標。所以這樣,做規劃當中的困惑,也就解決了。也就是說中部地區有中部地區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東西兩翼地區,在另外一個層面上,在脫貧的層面上,它也有它非常重要的作用。

做完了這個格局問題,我們作為規劃來講,還要告訴地方政府,有哪些城鎮是要重點去打造的,所以這也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點。

首先我們其實研究了這種旅游型的城鎮是怎么組織的,拿西江苗寨作為一個案例,大家能看出它是一個三級體系,它需要有一個區域中心城市,需要有一個縣城,或者小城鎮作為它的一個服務基地,然后才是這個旅游景點。以湄潭縣為代表的一個農特產品地區是一個三級,只是三級的城鎮體系的功能不太一樣,首先它需要一個區域的專業化的商貿中心,這對農產品的流通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它需要精深加工的基地,下面才是初加工的一些小城鎮,然后才銜接到農村,所以它是這樣一個三級體系。

我們把全省所有的資源以及帶有這樣特色資源的地區,按照這三級體系,把它這個點都識別出來,所以大家看到花花綠綠的一堆點。這一堆點,其實都是告訴地方政府,你應該注重哪些地方,哪些城鎮的建設。所以就把我們剛才區域的東西更加具象化了。通過這些分析以后,我們最后給貴州拿出來一個空間的格局,告訴他們,黔中地區非常重要,另外還提出了九個特色的城鎮組群,因為這些城鎮組群是推動當地特色資源利用所需要的那些城鎮。它的城鎮發展模式跟大城市是不一樣的,它需要很多小城鎮聯手,有的地方是起著樞紐作用,有的地方起著景點的作用,有的地方起著結點作用。

那么,從2010年開始謀劃到現在,8年過去了,貴州這種發展路徑和城鎮建設,到底實施得怎么樣,這里就要說到兩個故事。

一個是西江苗寨。西江苗寨大家很熟悉,我來講一下它在我們扶貧領域當中,或者說在城鎮化帶動這個脫貧上,它的一個成效是什么。從2008年到2017年,游客量增加了7倍,旅游收入增加了49倍,農民的收入從2007年的1700元,增長了12倍,已經達到2萬2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成效。就勞動力而言,當時我們認為這些地方如果沒有就業的話,人就都出去了,在2008年的時候,這個村有1500多人在外頭就業,但到了2017年,它還吸引了2千來人,到它的這個寨子里來工作。所以這是一個帶動周邊地區創造就業,帶動脫貧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當然了,我們還講的片區帶動,大家能看到,旅游還帶動了其他的相關的產業,登記注冊的這些吃住行游購娛的企業,也超過了1千多家,而且帶動周邊的村子,賣給游客賣茶的,賣銀飾的,所以這些它們還是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脫貧作用。

第二個是湄潭,湄潭我去過,為什么選作案例,也是因為我去了。湄潭是山清水秀、特色農產品非常富集的地方,不僅有茶、米,還有煙葉,所以我們看一看,他們在農特產品扶貧上的成效。目前,湄潭模式還是深受這個扶貧領域專家的認可。它是以茶為核心,一產二產三產聯動發展,不但種茶,還要進行茶葉的精深加工。同時,要開展跟茶葉相關的一些旅游業的發展。在2008年,或者說2005年之前,農民的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4千元,但是到了2016年,已經突破1萬多了,所以帶動了很多農戶脫貧。他們統計了一下,如果要是以茶產業作為一個脫貧統計口徑的話,那么實現脫貧的相關聯的戶,達到了60%。所以我們想,可能這樣的一個方式,對于山地地區的資源稟賦的利用,以及保護它當地的這種自然環境是最好的一種方式。而且當時我去過這個村子,叫核桃壩,所以我也看了看最近核桃壩成為什么樣子了。到2016年的時候,核桃壩這個全村的產值到了2.24個億。當地居民一共3400人,但長期吸引了2千多人來就業,目前來講,核桃壩村覺得自己從一個山溝,變成了中國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他們的村莊已經跟小城鎮的建設水平、生活的狀態差不多了,所以這是對于我們做規劃的人來講,最愿意看到的一個結果。

作為做區域規劃的人來說,我們特別希望自己對一個地區未來發展的一些研究,能夠上升到政策的層面上。所以當時我們研究的貧困和城鎮化的關系,在全省還是達成了重要的共識。從前年開始,貴州這邊,針對在扶貧領域,4個非常非常薄弱的環節展開了攻堅,他們提出來,打四場硬仗,其中,基礎設施和醫療教育這塊是屬于基本公共供給,也就是說,我讓一個地區的發展有基礎條件。通過這五年左右,貴州已經縣縣通高速了,所以這個還是非常有成效的。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它還有兩場硬仗,一個叫做異地扶貧搬遷,因為有一些大山區、深山區、石山區,所謂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地方,由于生態保護,是必須要搬遷出來的。所以在搬遷過程當中,特別強調城鎮化集中安置,然后還有產業扶貧的硬仗,產業扶貧就是區域經濟如何推動富民,如何能夠提高農民收入讓他脫貧?所以貴州在扶貧方面,亮出了亮麗的成績單,我們也很高興,全省減少貧困人口67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173萬(人),在全國來講,都屬于非常難得的成績。

作為一個做規劃的人,我們當時對規劃的一些判斷,認為這個地區該走的一些道路,通過這五年的實踐,看到這樣的成績,我也深深地感覺到自己這個工作還是有意義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路經歷,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從事城鎮化與區域規劃研究;參與和主持貴州省城鎮體系規劃,重慶市城鎮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河北省空間規劃等多個區域規劃項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紀大講堂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 | 日本久久久久性潮级片 |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 亚洲专区自拍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