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貧困化是長期以來備受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科學揭示農村貧困化地域分異機制,成為實施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課題。論文以河北省阜平縣為典型案例,運用地理探測器、多元線性回歸等模型方法,診斷出縣域農村貧困化分異的主導因素,揭示了農村貧困化分異的動力機制,提出了不同貧困化地域類型的扶貧政策與模式。
研究背景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農村人口、土地、資本等要素快速非農化,引發村莊空心化、主體老弱化、土地空廢化、環境污損化、農村貧困化,且以此為主要病癥的“鄉村病”日趨嚴峻。尤其是伴隨著區域差異、城鄉差距的不斷拉大,農村貧困化逐漸成為統籌城鄉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和現實難題。因此,消除貧困、縮小城鄉差距已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1978年到2015年農村貧困人口由2.5億人減少到5575萬,貧困發生率由30.7%降到5.7%,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中國農村貧困化在地域上依然呈現出分布范圍廣、空間相對集中的分布特征,以農村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為基本特點的農村貧困化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扶貧開發工程的深入推進,以及受自然環境、資源稟賦、交通條件等多因素綜合影響,中國農村貧困化的空間孤島效應、投資遞減效應、收入扁平效應、發展馬太效應不斷顯現,因地制宜、科學評估、精準施策、講求實效,成為新時期創新扶貧開發戰略的主要難題和關鍵問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自然斷點、多元線性回歸、空間柵格疊加、地理探測器等研究方法。利用自然斷點法將貧困發生率、地面坡度、人均耕地資源、到主要干道距離、到縣城中心距離等要素劃分為5類,對自變量進行分層;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貧困發生率與各自變量空間柵格要素的疊加,深入研究貧困發生率與地面坡度、人均耕地資源、到主要干道距離、到縣城中心距離等要素空間分異特征;地理探測器主要用于提取農村貧困化分異的主導因素,并對影響因素進行定量分析。
結果分析
1、影響農村貧困化分異的主導因素包括地面坡度、人均耕地資源、到主要干道距離、到縣城中心距離等,各因素對貧困發生率分異的決定力分別為0.14、0.15、0.15、0.17;
▲河北省阜平縣農村貧困化主導因素分級
02、不同類型區域農村貧困化的分異機制存在明顯差異,可歸納為自然環境約束型、資源豐度約束型、交通區位約束型、經濟區位約束型等四大類型;
▲阜平縣主導因素對農村貧困化分異的作用機制
03、根據阜平縣各鄉鎮核心主導因素,進一步劃分出單因素、雙因素和多因素影響區域,縣域整體呈現出以橫向中心為雙因素影響區,兩側為單因素與多因素并存的多極核心主導因素影響的農村貧困發生分異區;
04、不同驅動機制下的縣域扶貧開發亟需因地制宜、尊重科學、講求實效,有序推進精準扶貧與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
▲不同貧困化地域類型的扶貧政策措施與模式
結論與討論
(1) 實施精準扶貧政策要始終堅持以科學技術為基礎??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揭示貧困機制,還是扶貧開發決策,始終離不開科學技術支持。地理探測器模型是研究區域要素分異重要方法,為農村貧困發生分異機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通過多級地理探測分析,可以甄別多級行政區主導因素,為扶貧開發精準施策提供科學依據。
(2) 依據貧困發生分異機制的核心主導因素,創新多種形式的精準扶貧模式。本文探測出農村貧困發生分異的影響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資源、交通區位、經濟區位等方面。精準扶貧須以主導核心要素為基礎,制定分區推進戰略。針對區域內存在的關鍵問題實行精準施策、靶向治療。同時要注重多種模式的綜合集成,如特色旅游扶貧與優勢產品電商扶貧。 結合構建旅游農家樂扶貧模式,利用旅游活動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借助電商產品銷售宣傳旅游景區特色,相互融合,形成更高層次的綜合扶貧模式。
(3) 依據鄉鎮貧困地域類型進行精準扶貧分類指導、重點突破。鄉鎮是研究農村貧困化地域分異的主要單元,鄉鎮也是連接貧困村與貧困縣城的重要紐帶,起著承上啟下、下情上報的組織作用。加強鄉鎮扶貧機構建設,充分調動基層政府扶貧開發積極性、創造性,推進創新鄉鎮精準扶貧特色模式與可持續機制,可為科學實施縣域精準扶貧戰略,實現貧困縣退出摘帽評估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作者單位:劉彥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地理學報2017年第72卷 第1期(有精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