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意見》指出,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適應國內外復雜形勢變化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6年聚焦“三農”工作,與此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下的基調和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所釋放的信號是一脈相承的。當前我國“三農”短板比較突出,面臨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難題,特別是在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欠賬太多。
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中央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整個“三農”工作的全面發展,顯然具有特殊重要性。
不過,未來的鄉村振興,不能只依靠目前居留在農村的農民,還需要大量對農村和農業感興趣的外來者。要振興全國的鄉村,需要更多的人、資金、技術等流向農村。而要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和弱項、長期保護“新農民”的利益、吸引更多的經濟要素流向農村,關鍵是要有必要的制度改革和制度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就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令人期待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著墨頗多,且政策力度空前,尤其是“三塊地”(農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及宅基地)改革有望取得大突破。
《意見》強調,在農用地方面,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方面,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宅基地方面,將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抓緊制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指導意見、研究起草農村宅基地使用條例等。此外還提出,要健全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制度,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加快修訂土地管理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
其中不難看到兩個重要方向:一是土地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的焦點和難點,未來的改革安排將可能集中在農村土地制度上;二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經在倒逼法律修改。在農村集體土地制度不變的情況下來尋找農村土地改革的空間,吸引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市場。
作者系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