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紅林:關于脫貧攻堅存在的現實矛盾及問題

[ 作者:李紅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4-12 錄入:王惠敏 ]

一、精準扶貧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體現

國家在2013年為實現全民脫貧的目標提出了“精準扶貧”這一概念,擬在運用精準科學的方式去治貧、扶貧,幫助農戶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環境,最終早日實現脫貧。后來又在多種場合進一步闡述并豐富這一概念的內涵,從理論到實踐形成了系統的思想,不僅成為指導我國扶貧工作的重要方針,為我國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夠取得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礎,而且提升了關于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思想認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個重要的最新成果,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和廣泛的理論意義。

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我國計劃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民脫貧成了重中之重的大事。早在1934年,毛澤東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過要解決好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

“精準扶貧”這一概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把實踐看作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精準扶貧政策也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各地區的貧困原因不盡相同,不同的地理環境生態人文因素導致的不同程度的貧困,也面臨著不同的扶貧難題。馬克思的“制度貧困論”認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貧困的具體原因不可能相同,其貧困的實質和表現形式有很大差別,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地區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方式也是不同的。在我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我國的主要矛盾決定了社會主義現階段仍然存在貧困的必然性。辯證法中強調的運用運動、聯系、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政策推進因地制宜,引進特色產業,帶動旅游帶動就業,拉動內需,利用地區優勢擺脫貧困,這體現了發展的環節。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中通過扶持生產、生態脫貧、教育脫貧、低保扶持脫貧、帶動當地特色產業實現分紅等措施和手段,都體現了辯證法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面。

二、脫貧攻堅中出現的的三大矛盾

(一)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全黨全社會扶貧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脫貧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傾向性問題不容忽視。

扶貧過程中國家和政府會從教育、產業扶持、住房條件等方面給予各項扶持,這些扶持給貧困戶農戶帶來的政策性收益無疑具有很大吸引力,但這也讓不少未享受相關政策待遇的非貧困戶十分羨慕,導致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結下“梁子”,引發不少爭端。

基層不乏這樣的例子:同戶分家的兩兄弟,哥哥勤勞苦干,常年在外務工也蓋不起一套房子,而生性懶惰的弟弟卻因為當上了貧困戶,近乎無償地獲得一套住房。這種現象在基層導致一些群眾的不滿和怨氣。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后半程,部分地區基層矛盾凸顯。

而除了因政策享受不均衡引發的矛盾外還有一種非貧困群體中,在這些非貧困戶群體中還存在邊緣貧困群體,這些邊緣貧困群體在農村的比重不容忽視。

這是加劇貧困和非貧困群體之間矛盾的重要因素。一些群眾說:“一個村子里富得流油的和日子艱難的,就那么幾戶。大多數人日子都差不多,好不到哪里去,也差不到哪里去。”在現實貧困識別標準中,在劃分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時按照政策硬性標準劃分,出現了貧困和非貧困實際收入差距較小的情況,可能是僅僅幾百元的差距,有的農戶家庭高出標準幾十元、幾百元、實際上均屬邊緣貧困群體。這些群體,也有可能因病、因學或因突發事故致貧,甚至一夜間陷入比在冊貧困戶更窘迫的境地。有時甚至出現貧困戶家庭享受到貧困政策和補貼扶持之后家庭總收入高過非貧困戶的現象。導致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由于當前脫貧攻堅任務緊迫,人力物力財力都聚焦在消除絕對貧困上,對邊緣貧困群體的相對貧困問題難以兼顧,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

(二)貧困村與非貧困村之間的矛盾

我國現有農村貧困人口分布不均衡,我國現有農村貧困人口大多數分布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每個貧困村所面臨的自然地理條件不盡相同,每個村的經濟基礎不同。一些貧困村有自然資源,以東北部分貧困村為例,不乏各種松茸、人參、鹿茸等名貴藥材,還有一些村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旅游項目。這些地理資源優勢能夠很快從國家的鼓勵和各項幫扶政策當中順利脫貧致富。但部分非貧困村沒有優越的自然資源,也由于各種原因在發展鄉村特色項目上缺乏競爭力,基本靠良好的民風和辛勤的勞動才沒有扣上“貧困村”這頂帽子。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全民脫貧成了重中之重的大事。國家項目資金部分會向貧困村傾斜,非貧困村享受國家項目扶持資金就相對減少,這就有可能會造成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不均衡發展,如果這個現象進一步加大,就可能出現新一批的貧困村。

國家對貧困村的政策支持方面來看,對貧困村的教育、醫療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創業,貸款、稅費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國家對于貧困村進行產業扶貧政策、金融扶貧政策等,很多貧困村通過幫扶發展了大棚蔬菜、牛羊養殖、光伏發電等各類產業,很多“扶貧車間”也都建到貧困村。然而不少非貧困村主要還是靠傳統種植產業,發展緩慢。豫南某縣一個非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告訴半月談記者,近兩年,他們村沒有修過一條路,而相鄰的貧困村兩年里卻修了4條路。“這還只是看得到的差別,還有很多直接看不到的政策支持,非貧困村都享受不到。”

我們不難發現在貧困村幫扶的負責人班子大多都是縣里、市里、省里,甚至中央部委、大型國企派干部駐村幫扶,非貧困村一般就是鄉鎮干部駐村幫扶,力度、資源等都和貧困村產生了較大的差距。這些差別引發了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矛盾。

(三)貧困戶與脫貧戶之間的矛盾

現在互聯網技術發達,農戶可以自己了解到一部分政策信息,但實際上會出現農戶對政策理解的偏差,看到扶貧幫扶力度大不愿脫貧,在采集農戶家庭情況信息的時候出現信息參假的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對農戶的貧困類型定性帶來很大干擾,給扶貧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貧困戶享受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貧困村中非貧困戶爭當貧困戶現象越來越嚴重,尤其是一些有孩子贍養的老人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現有脫貧戶當中,大多屬于老弱病殘,看似生活條件勉強實現脫貧,實則只是暫時性的脫貧。大多數農戶在治病治療費用方面花銷非常大,農戶還保留生病吃點“小藥”的觀念,不進醫院的情況下醫療費用報銷起不到實質性的解決看病問題。慢性病成了現代人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長期慢性病的折磨下導致失去部分勞動能力,成了致貧的主要原因。

在扶貧過程中會出現這種現象,無勞動能力人群收入高,甚至成為家庭收入主力。這些無勞動能力的人群可以通過轉讓土地得到土地流轉收入、村部對貧困戶給予入股分紅、醫療保險費用全部減免、低保貧困戶還可以享受低保、高齡補貼等政策實現脫貧。

一些脫貧戶收入小幅度超國家標準,但實際消費支出后生活條件還不及貧困戶。脫貧戶可能是僅僅幾百元的差距,有的農戶家庭高出標準幾十元、幾百元的差距就不再能夠能享受到國家的幫扶政策,甚至出現返貧現象。這些都是貧困戶與脫貧戶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原因。

三、解決方式

扶貧首先要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才能充分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原動力”,進而真正引領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扶貧先扶智

1、政府要引智,通過政策引導,把外地人才吸引進貧困地區扎根,使他們成為“脫貧”的砥柱力量。脫貧攻堅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需要各級各部門加強領導、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責任落實,切實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比如在駐村干部的選拔上,要充分考慮貧困地區的需求,是缺農業科技人員,還是金融人才,或者市場營銷人才。對應村里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引進專業人才。此外,這些幫扶人員和人才不只是“第一書記”,還有那些有志于返鄉創業的老板、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等,也要對他們有相應的優惠政策予以鼓勵,充分支持。

2、要留智,貧困地區想要達到脫貧,縮小與非貧困地區的差距,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關鍵要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引得鳳凰,還得讓鳳凰留得住。我們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同時要建立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

積極響應“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寬松的環境留人、以優厚的待遇留人”的號召,可以優化辦公環境,著力為新招錄人才解決吃、住問題,在生活和工作上給予關心和關愛,讓人才感受到家的溫暖,以情動人,以情留人。培養人才在艱苦貧困地區工作、奉獻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用社會主義建設的使命感留住人才。

要育智,扶貧先扶智,治窮先育智。想讓貧困村貧困戶徹底脫貧致富,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教育是重點,要讓貧困群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改變他們的文化面貌,特別在當前扶貧開發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教育扶貧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顯得尤為突出。要堅持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的根本途徑,要堅持以提高貧困地區勞動群眾基本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為重點,確保義務教育入學率,補齊教育短板,提升學校硬件和軟件,選優配齊義務教育師資力量,夯實教育扶貧基礎;要注重高等教育培養,充分發揮高校的技術人才優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探索建立教育扶貧新模式,鑄就脫貧攻堅精強隊伍,促進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政府大力推進“政府加企業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職業教育基地,解決本地人才就業。順利達成一人脫貧帶動一家脫貧,形成脫貧的擴大效應。

(二)扶貧先扶志

若想扶貧,必先扶志。在扶貧工作中扶貧扶的是有心氣的農村貧困群眾,而非懶漢,本意并非供養那些不思進取的懶人、閑人,使得人人爭取貧困。如果扶貧中不能準確區分是真困難、裝困難、因懶致貧,就會引起懶漢思想和僥幸心理在作祟,都想靠著國家的扶貧政策,自己可以得到一些錢物上的補助,自己可以不勞而獲。這樣貧困戶將會成為扶不起的阿斗。精神上的匱乏比物質上的貧困更難纏。物質貧困可能是暫時的,但精神的貧窮卻可能伴其一生。脫貧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奮斗,國家的扶助只是外力作用,不能助長貧困戶把貧窮當資本以至于消磨了自己的斗志,貽誤了自己的子孫后代。

俗話說的好;“人活一口氣”,你自己的心氣沒了,再周到的扶貧措施也是無濟于事,因為這些懶人已經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如果讓成為貧困戶成為光榮,貧困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這將大大打擊一些人的奮斗精神,無形之中也滋長了不思進取、坐享其成的病態思想,最終的惡果將是難以徹底根除的貧困。

貧困的原因有千千萬,但若想根治貧困問題,一定要糾正不以貧困為“恥”,反義貧窮為榮的病態心理。如果不及時制止這種心理和行為的滋生,會導致群眾認為扶貧工作不深入,農村扶貧工作的不公平,會大大削弱扶貧工作效果。

從理論上說,動員組織公共資源和社會力量讓每個農民過上好日子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重要體現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現行標準下的任何一個貧困人口沒有如期脫貧,就是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最好例證,事實勝于雄辯。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的論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重大理論發展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又一重大實踐,也是我黨兌現在建黨時就提出來的帶領全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莊嚴承諾,進一步強化了我們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和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我們需要認真學習領會,形成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完成時代賦予我們這代人的重任。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午夜福利 |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 日本中文一二区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