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道,某縣扶貧系統120多人,一年內有17個扶貧干部辭職;另一個縣的扶貧信息員有1/3辭職。
一些人把這種個別扶貧干部選擇辭職的現象,歸結為當前扶貧工作考核壓力大、問責風險高、工資待遇低等原因,認為在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這些扶貧干部的辭職是不能吃苦,是不負責任的逃離行為。
給辭職的扶貧干部貼上“逃離”的標簽,讓他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受到道德的譴責,是不合適的,也不應該,更不能把他們的辭職原因說成是在扶貧工作中傷了心,甚至杞人憂天地認為個別扶貧干部辭職會影響脫貧攻堅事業,要引起警惕等等。
其實,任何一個工作崗位都存在員工辭職行為,在現代社會治理下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每個人都有選擇干什么工作的權利。扶貧干部也一樣,他們可以選擇去投身偉大的扶貧事業,也可以選擇離開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不能因為是扶貧干部就不能辭職,就不能“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誠然,過去因為城鄉二元結構管理模式,有工作和沒工作是截然不同相差很遠的兩種選擇。行政事業單位是鐵飯碗,誰都想打破腦袋進去,打死都不會離開,更別說輕易辭職了,聽說誰要辭職簡直要驚掉下巴。
現在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各項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提高,醫保、社保等各種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人們開始從追求生存方式向追求生活方式轉變,從純粹追求物質利益到開始注重精神層次,每個人對工作的理解和選擇發生了變化,選擇的余地大了,也多樣化了。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八零后、九零后,逐漸成為單位主要的中堅力量,這其中有一大批人投身到扶貧一線工作,他們的成長經歷為他們的個性化選擇創造了條件,在規劃自己的事業時考慮因素多是個人愛好、個性展示,也就不安分些,跳槽的多一些,這是現代社會很正常的事,我們不能帶著過去的有色眼鏡看待這種現象,也不必扣上不能吃苦、沒有戰斗精神的帽子來指責辭職的扶貧干部。
對待個別扶貧干部辭職現象,我們要理性看待,科學認識,要放在新時代我國所從事的偉大事業中,一是不能將扶貧干部辭職和扶貧政策劃等號。個別扶貧干部辭職的原因多種多樣,由于從扶貧一線的崗位上辭職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扶貧工作機制出了問題,這種簡單地和扶貧事業發展聯系起來,把扶貧崗位的工作職責、考核機制和運行程序與扶貧干部辭職對立起來,混淆視聽是不可取的。任何一個工作都有系統的運行規律,人才進出再正常不過,要尊重規律,適應規律,實事求是。
二要理解扶貧干部的離職要求,尊重扶貧干部的新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相信離職的扶貧干部在選擇到扶貧一線參與扶貧的時候,也是充滿激情想干好工作,取得成績回報派出單位和家人,現在提出辭職不是沒有工作的動力,可能是他的身體有了狀況,愛人工作忙顧不上孩子,八零后、九零后家庭面臨著幾個老人需要照顧等各種因素,尤其需要他這個頂梁柱提高收入來養家糊口,做出離職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是要下很大決心的。
三是正確認識扶貧干部的辭職現象,不能扣上逃離一線的帽子。試想一下,即使沒有辭職,還在扶貧一線的崗位上,他的生活又面臨很多問題,能安心工作嗎?即使家里沒有非他不可的任何事,他留在扶貧一線也是出工不出力,身在曹營心在漢,反而會耽誤扶貧工作。
四是讓留下來的扶貧干部有奔頭和希望。當年許多大學生畢業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去的地方去,這些人在變革的時代積極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在艱苦的地方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是因為他們的理想和追求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綁在一起,對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有革命理想大如天的家國情懷,自愿付出一切代價投身其中,這就是千千萬萬正在扶貧一線奮斗者的奔頭和希望。
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大力實施,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已經確定,在新型城鄉關系正在構建,脫貧攻堅處在決勝的時刻,我們敬佩每一個為扶貧事業做出貢獻的人,更應該寬容和祝福在扶貧路上辭職的人,祝愿他們在新的崗位做出新貢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