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全面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也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全國政協常委溫思美認為,各地脫貧摘帽捷報頻傳,脫貧攻堅進入最后階段,但這并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如稍有懈怠,就可能出現反彈,導致扶貧工作被打回“原點”。因此,根除返貧風險、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現在及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案分析認為,部分貧困人口在“輸血式扶貧”過程中滋生了“福利依賴”的思想。因此,要改進幫扶方式,在“扶志”上下足功夫。在產業扶貧上,政府和幫扶單位“大包大攬”的方式不具有可持續性。應探索當地政府和幫扶單位從生產到銷售全部包攬的逐步“退出”機制,讓那些已經掌握基本技能的貧困人口在市場經濟中學會自己“游泳”。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溫思美
提案原文:
建立反貧困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最后階段,各地脫貧摘帽捷報頻傳,但這并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如稍有懈怠,就可能出現反彈,導致扶貧工作被打回“原點”。因此,防止或減少返貧、建立穩定脫貧機制、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將是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過于依賴“外力”脫貧,忽視或缺乏反貧困的能力和機制建設,其返貧風險尤為突出。因此,完善貧困退出機制、增強反貧困的能力和機制建設,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將脫貧攻堅的努力轉化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一是要建立防返貧長效機制,設定脫貧后過渡期。
應弱化扶貧效果對政策的依賴性,比如某貧困地區有些家庭每月享受政策扶貧款高達4000-5000元,一旦政策退出,收入得不到保證就會返貧。可以設定過渡期,過渡期間政策補助不減少,家庭工資性或其他收入逐漸增加,確保家庭總收入穩定增長。在脫貧政策實施中應精準實施、有序退出、動態跟蹤,貧困人口脫貧后一定時期內不改變政策力度,持續幫扶。對深度貧困地區,保證過渡期內維持穩定的收入來源,適當延長政策扶持時間跨度,警惕亞貧困群體、邊緣貧困群體返貧問題,做好返貧風險軟著陸工作,防止和減少返貧。
二是改進幫扶方式,保證產業扶貧質量。
部分貧困人口在“輸血式扶貧”過程中滋生了“福利依賴”的思想,缺乏依靠自身實現可持續脫貧的動力,反貧困的可持續能力建設嚴重不足。因此,要改進幫扶方式,在“扶志”上下足功夫,堅持不懈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確保脫貧攻堅成果長期可持續。在產業扶貧上,應探索當地政府和幫扶單位從生產到銷售全部包攬的逐步“退出”機制,讓那些已經掌握基本技能的貧困人口在市場經濟中學會自己“游泳”,以培養他們的市場駕馭能力。政府和幫扶單位“大包大攬”式的產業扶貧不具有可持續性。
三是移風易俗,培育健康消費觀念。
貧困人口脫貧后消費心理和需求層次發生了變化,如房屋改造與裝修、婚喪嫁娶等非生產性支出可能會顯著增加,在有限收入約束下,會沖擊脫貧效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要積極引導貧困家庭的非生產性支出,以防重大支出致使返貧。要以鄉規民約的形式,逐步引導和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制定非生產性重大支出規范性指引和模范人物引領,逐步改變落后思想觀念和消費模式,以防返貧發生。
四是構建多層次治理體系,嚴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中西部貧困地區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頻發,如青海地區大骨節病、碘缺乏病等,這些疾病影響著持續脫貧效果,因此,要進一步加大縣、鄉、村三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網絡建設。一方面,實施城市醫院對貧困縣、鄉、村醫療機構的對口幫扶,創新醫療幫扶模式;另一方面,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各類醫療保險服務,鼓勵醫療機構成為商業保險公司定點醫療機構,降低不合理醫療費用支出,攻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頑疾。
五是進一步完善教育相關政策,阻斷貧困人口代際傳遞。
教育是阻斷貧困人口代際傳遞的關鍵。貧窮會影響父母送子女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也影響貧困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耐性。應出臺針對貧困家庭教育的獎勵措施,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的后顧之憂。進一步加強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和師資隊伍建設,比如擴大免費師范院校定向就業貧困地區教學的招生規模和比例,積極發展集中式學前教育,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的生活條件,利用遠程教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提升貧困地區教育的軟硬件服務能力;結合貧困人口的脫貧發展規律,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發展動力,探索不同的教育路徑與方式,根據不同貧困人口類型開展不同類型教育。
行百里者半九十。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最后階段,已經脫貧的家庭和地區返貧風險也逐漸顯現。在加大致貧返貧風險控制力度的同時,應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組織對脫貧人員開展“回頭看”,實施動態監測,發現返貧風險及時采取幫扶措施。在防范返貧風險的同時,根除返貧風險、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現在及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仍是脫貧攻堅、根除返貧的堅固防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政協頻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