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授牌暨項目集中開工舉行,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大力培育縣域主導產業、龍頭企業、拳頭產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主業突出、專業配套、多元支撐的產業格局。實施營商環境專項整治,選派青年干部到農村、工業企業、服務業企業開展幫扶,推進減稅降費、政銀企對接等工作,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協同發展、補齊區域發展短板,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四川的現實需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縣域經濟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堅定不移走融合發展之路、產業發展之路;加快川渝區域協同發展,加快產業經濟集群化發展;大力支持縣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走融合發展之路。我省縣域發展面臨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較為薄弱、產業結構和城鄉布局不夠優化等難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充分發揮縣城龍頭帶動作用,打造高品質特色小鎮,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產業一體化發展。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瞄準產業細分領域,持續推動重大裝備、食品飲料、機械汽配、醫藥化工、電力能源五大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聚力發展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新能源和大數據“四新一大”產業,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現代金融和健康養老“五大現代服務業”。
堅持區域協同發展。加強川渝兩地、成德綿區域協同聯動,著力構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加快成都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加強成德眉資優勢領域產業鏈合作,協同打造成德臨港產業發展帶、成資臨空經濟發展帶、成眉創新經濟發展帶。統籌好與天府新區的關系,立足各自比較優勢、功能定位,著力構建分工合理、協作緊密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城市功能體系,實現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要堅持創新創造加快現代產業集聚,著力形成引領新經濟發展新引擎。推動產業融合,重塑產業生態,建強產業集群,著力打造現代化高端產業集聚區,積極構建服務新經濟發展的承載平臺、政策體系、創新生態、應用場景,加快促進新經濟產業集聚發展、匯聚成勢。要堅持綠色發展充分體現生態價值,著力建設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構建形成相對完整的綠色空間系統。注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秉承山水丘陵特色,傳承發揚巴蜀文化基因,更好展現天府風范、山水風韻、時代風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加強民生社會事業發展,扎實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堅持大力發展縣域民營經濟
1.建設符合縣域特色的產業園區。按照縣、區產業規劃和地理特點、傳統優勢,每個縣、區至少規劃建設1-2個專業化產業園區。對入園企業提高門檻,必須符合安全、環保等技術要求,本地欠缺的項目由招商引資填補。要求產業園區高起點建設,高標準謀劃,高質量推進,具有融資擔保、財務管理、人才培訓、工業設計、現代營銷以及公共技術服務等功能。
2.持續加力政府職能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打造依法辦事、廉潔高效的服務型、創新型政府。放眼全國,擴大開放,努力融入京津冀、渤海灣、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搭乘“一帶一路”東風,對接沿海發達地區,為我市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前瞻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3.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三去一降一補”路徑,堅決打贏淘汰落后產能硬仗,引導過剩產能企業轉型升級,推動資本、人才、技術、管理等要素自由流動。制定獎勵激勵政策,引導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升級規模企業、規模企業進入億元“小巨人”企業俱樂部,“小巨人”企業組建行業集團,打造發展旗艦,培育發展龍頭。鼓勵中小企業細分市場、做“百年老店”,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提高行業知名度、競爭力和影響力。
4.實施企業家隊伍培育工程。利用對外開放機會,每年組織行業領軍人才到先進地區學習考察,開闊視野,解放思想,增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組織民營企業中高層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到知名院校系統培訓,補充現代經濟、市場和金融知識短板,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開展企業需求訂單式培訓,有針對性地為民營企業培訓一批較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在重點院校建立民營企業人才培訓教育基地,促進人才培育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5.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抓好兩大平臺建設,一是綜合平臺網絡體系,建設完善“企業需求呼叫、分理處置響應、專業機構服務”的機制化服務體系,著力開展政策發布、法律維權、財稅指導、融資擔保、人才培訓等公共服務。二是小微企業孵化基地平臺,著力解決初創企業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問題,幫助小微企業建立品牌、開拓市場,促進小微企業相互學習借鑒,健康快速成長。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科創區勞動保障服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