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探索
一、總目標引領,開創全域鄉村振興新局面(點擊進入)
二、多模式創新,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路徑
作為洞庭湖地區的農業大縣,華容縣在鄉村振興中通過創新“品牌+”模式,推動農業發展“一縣多特”;創新“園區+”模式,加快農業集聚化規模化;創新“企業+”模式,促進農村產業“接二連三”;創新“水稻+”模式,形成多業態特色發展;創新“特色小鎮+”模式,實現產鎮融合發展;創新“全域+”模式,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創新“黨建+”模式,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探索一條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路徑。
(一)創新“品牌+”模式,推動農業發展“一縣多特”
華容縣在鄉村振興中以“品牌”為中心,圍繞“品牌+地標、品牌+質量、品牌+技術”,推動華容農業發展“一縣多特”,加速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走出一條農業高質量發展、品牌化經營的產業振興之路。
1.以“品牌+地標”為特色,做大做強“華容系列”地標品牌。農產品地理標志代表著特定地域的品牌質量與信譽,真實地反映了產地與品牌的天然關系,成為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一是加快地標品牌建設,推進農業結構優化。品牌是產品的靈魂,結構優化是品牌化的關鍵。華容縣以創建區域地標品牌為導向,著力優化農業區域結構、品種結構和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發展“一縣多特”。樹立“大農業”思想,充分挖掘農業增收潛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以“糧、棉、油、菜”四大產業為發展重點,兼顧中藥材、黃茶、稻田養蝦等特色產業。2019年完成糧食生產面積145萬畝,棉花預計完成25萬畝,蔬菜面積達47萬畝(其中芥菜種植23萬畝),油菜種植65萬畝,中藥材面積4萬畝,稻田養蝦面積25萬畝,茶葉面積0.5萬畝。二是積極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和標準生產基地建設。依靠華容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優質的農產品,大力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截至2018年底,全縣已通過“三品一標”認證企業16個,通過認證農產品38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8個。同時,著力打造水稻“四雙”示范板塊,大力推進縣鄉村組“整萬千百”梯級示范,使全縣發展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面積達到60萬畝以上。三是加快推動品牌孵化、整合推廣,做大做強“華容系列”特色品牌。全面提升“華容芥菜”“華容稻大米”等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小龍蝦、中藥材、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品牌,保護提升“華容芥菜”“華容黃白菜苔”“華容道土雞蛋”“華容大湖胖頭魚”“華容道皺皮柑”“潘家大辣椒”“華容蘆葦筍”“華容青豆角”等8個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加快“華容系列”農產品“走出去”步伐,支持其參加全國性和國際性農產品展銷會和推介會。2018年3月17日至19日成功舉辦華容芥菜大會,華容芥菜產業知名度不斷提升。通過全面提升“華容芥菜”“華容道大米”等品牌價值,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形成了華容特色的鄉村產業品種格局。
2.以“品牌+技術”為支撐,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以現代農業技術為支撐,以品牌化為抓手,通過“品牌+技術”的力量助力華容農業走出一條品牌引領、綠色生態、科技支撐的發展道路。一方面,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開展關鍵技術的集成研究,加快名特優新品種及先進適用技術、種養模式、農作制度的推廣應用。插旗菜業長期聘請高校和科研院所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作為技術顧問,并與中國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簽訂了長期的技術合作協議,有常年從事芥菜生產業務管理和芥菜科技推廣的專業隊伍,擁有大批芥菜專業高級農藝師和大量從事芥菜加工的熟練技術工人,形成了較為系統完整的芥菜科技研究推廣及生產經營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加強技術培訓,邀請相關專家入村授課,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禹山鎮八嶺村由保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牽頭,通過對入社務工的貧困戶、農民工免費開展中藥材加工技能培訓,在產品加工上向精加工、創品牌的方向發展,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建立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強農業綠色生態、提質增效技術研發應用,加強鄉(鎮)村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預計到2020年華容縣農業科技貢獻率將達到60%以上。
3.以“品牌+監管”為關鍵,著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全方位保障。“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乎一個品牌的生死存亡,因此品質提升,根在質量。一是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廣播、標語、簡報、普法手冊等宣傳形式,深入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等農業法律法規。組織宣傳車下到鄉鎮村場,巡回廣播宣講,并在全縣城鎮鬧市區、農資集散地、車站碼頭等重點場所懸掛橫幅。同時還將全縣分為4個片,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和執法人員分片舉辦培訓班,組織農資商品展示,宣傳農業技術和法律知識,提高農民辨真識假能力。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日常監管。每年抽檢樣品近7000個,合格率在99%以上,每年編發監測簡報13期700余份。三是從源頭上嚴防禁用農藥入市。縣農業執法大隊嚴格執法,建立了市場農資準入制度,對批量調入華容的新農藥,均由生產單位或經銷商憑農資合法證件及技術資料,向農業執法大隊申報,經審查合格后方可調運。僅以2018年為例,當年即禁止調運種子3批次,禁調量1.2噸;禁止調入農藥2批次,禁調量1.1噸;禁止調入化肥5批次,禁調量12噸。
(二)創新“園區+”模式,加快農業集聚化規模化
華容縣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按照有基地、有園區、有品牌、有龍頭企業的“四有”發展戰略,以“園區+基地”“園區+品牌”“園區+龍頭”等方式,著力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芥菜產業園,發揮園區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加快農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
1.“園區+基地”,提高集聚化規模化水平。為了解決小農戶分散經營的資本不足、科技信息滯后、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華容縣積極探索和推行“園區+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引領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基地建設,成為集聚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發展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有效載體。一方面,建強園區集聚平臺。在三封工業園和插旗鎮分別規劃新建占地66.7公頃的芥菜產業園和占地5.3公頃的腌制區,芥菜產業園總投資10.8億元,4家骨干企業入園。芥菜產業園入園企業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依據其利稅情況,可免費和優惠租賃廠房、腌制池,降低企業成長期的固定資產投資成本。另一方面,規劃建設芥菜高標準生產基地。基本做到每66.7公頃有一條高標準主干道、每6.7公頃有一條水泥機耕路;確保溝渠硬化到丘塊,抗旱排漬設施齊全;培肥地力,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35‰以上;堅持集中連片、綠色種植,每3.3公頃安裝一盞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同時,與湖南農業大學合作,規劃建設13.3公頃良種繁育基地。先后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全縣已建成和在建規模以上現代農業園區8個,規劃建設總面積17.5萬畝,累計總投資11.7億元。
2.“園區+品牌”,提升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壯大行動,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引進培育糧食、蔬菜、棉花、油菜、水產品加工等方面龍頭企業,引導一般農產品加工業在鄉(鎮)村、縣工業園集群發展,就近轉化農業原料和產品。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農產品電商物流園為重要載體,打造種、養、加、銷一體化產業基地,培育創建特色農產品地標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華容依托芥菜公共品牌的影響力和三封園區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華容芥菜產業園,構筑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平臺,促進食品加工企業向芥菜產業園集聚,創業創新,著力打造華容芥菜百億產業,培育農業“總部經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此外,華容依托作為湖南產棉第一縣的資源優勢,大力扶持發展科創和科力嘉等紡織服裝產業,充分發揮“中國棉紡織名城”和石伏工業園優勢,“復制”一個紡織精品小區,通過以商招商和園區現有企業“復制”裂變的方式,大力引進和培育高端紡織、織布、嬰童服飾、成衣制造等項目,著力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實現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并通過推進現有紡織企業技術改造和生產設備換代升級,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爭創名優品牌。
3.“園區+龍頭”,強化特色農產品輻射帶動作用。華容縣以園區為平臺,著力引進和發展龍頭企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了紡織、食品加工、醫藥等三大主導產業,實現了“一園一特色、一園一品牌”。三封園區主要發展食品加工和醫藥產業,石伏園區主要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現已形成以科創、科力嘉紡織、明盛紡織為龍頭的紡織服裝,以雪花啤酒、喜多多食品、宏綠食品為龍頭的食品加工,以賽隆藥業、海濟藥業和福爾康醫用衛材為龍頭的醫藥等三大產業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此外,華容依托芥菜產業園,全力扶持芥菜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推動芥菜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一是通過鼓勵兼并重組,逐步整合小加工廠和小作坊,培育發展一批龍頭企業;二是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國門,參與與國際競爭,在國際視野下提升品質;三是以插旗菜業為核心,組建集團公司,支持其擴大產能,積極爭取上市。以“園區+龍頭”模式,華容進一步強化了特色農產品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創新“企業+”模式,促進農村產業“接二連三”
華容縣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產業鏈與農戶利益聯結模式,探索“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發展多功能大循環農業,推動農業與二三產融合發展,積極引進現代農業技術,培育壯大農業產業,用“互聯網+”為農業賦能,助推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縣農業“接二連三”。
1.創新“企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華容縣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上,積極培育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推行合同訂單、股份合作、托管寄養、聯耕聯種、代加工等生產方式,帶動產業升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龍頭企業實力增強共贏,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三封寺鎮在提升農業產業化和園區建設中,重點配套搞好銘泰米業優質稻產業,拓展銘泰米業以“工廠+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合作模式,確保了集產供銷和訂單農業一體化,促進了優質稻產業的良性循環。注滋口鎮新洲村為提升產業鏈的融合度,實現產業鏈式發展,樹立“一個村就是一家企業”的理念,積極推行“村+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拓展農業多樣性,如發展深加工、旅游農業、創意農業等,引導農業產業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發展。
2.推進“企業+”的農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著力完善農村電商運營服務網絡體系,推動“農業+電商”產業融合,以企業為主體,加快發展“互聯網+農業”,促推農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物流產業,實施農村電子商務“村村通”,加快益農信息社縣級服務中心建設,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降低農村物流成本。插旗鎮建有“田田圈”等電子商務平臺,網上銷售額每年達8000余萬元。該鎮華容騰祥有機蔬菜專業合作社以推廣種植辣椒、大蒜、萵筍、芥菜等農作物為主,采用“合作社+農場+貧困戶+互聯網”的經營模式發展有機蔬菜種植,不斷拓展對廣州、上海等市場,從根本上解決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矛盾,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2017年,該合作社其下設的名杰有機蔬菜家庭農場被評為市、省兩級示范家庭農場。
3.激活“企業+”的工商資本發展農業活力。華容縣圍繞“打造品牌特色,爭創全國一流”的農業發展戰略目標,強化規劃引領,著力項目推進,積極探索和推行以農業龍頭企業來激活、引領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形成了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的熱潮。湖南泰和集團投資1.9億,實施面積達10萬畝的綠色糧食工程;臺灣北極星農業國際有限公司和湖南家之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創建華容臺灣休閑農業科技園;湖南碧桂園集團投資5000萬元,建起了2200畝的豐登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
(四)創新“水稻+”模式,形成多業態特色發展
水稻是華容的傳統產品,也是華容的拳頭產品。“華容稻”是華容縣在“中國好糧油示范縣”創建活動中打造的一個區域公用品牌,是華容繼“華容芥菜”之后的又一張農業新名片。近年來,華容人利用稻田做文章,積極推廣“水稻+”綜合種養模式,涌現出了稻蝦、稻魚、稻鰍、稻蛙、稻蟹、稻螺等很多很好的模式,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多業態特色發展之路。
1.培育產業經營聯合體。探索有效聯結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經營模式,培育覆蓋“產、供、加、銷”的聯合體。將農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鼓勵采用“協會+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通過聯合體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整建制推進,集中連片整體開發,實現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在華容縣,小龍蝦專業種養合作社和產業鏈經濟實體已經有20余家,帶動全縣上萬從業人員走上了規模化產業路。創辦時間最早、生產規模最大的北景港鎮天星洲龍蝦種養合作社,目前有稻蝦連作生產基地12000余畝,入社農民達1000多戶,是省生態農業聯合會副會長單位,正在申報“全國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區”。注滋口鎮汀頭村加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了稻谷、龍蝦等專業合作社7家,發展家庭農場10家,通過推進“旱改水”工程,優質一季稻達2000多畝,全面推廣了“水稻+龍蝦”“水稻+湖鴨”等套作套養模式,套作面積達1000畝左右,全村有序流轉土地3000多畝,發展規模種植主10戶。
2.創新技術與服務支持方式。打破種植技術推廣和漁業技術推廣條塊分割的現狀,在種養模式、標準規范、良種繁育等方面切實做好基礎工作,遴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種養品種,培訓一批既懂種植又懂養殖的鄉、村農技員。充分利用“互聯網+”,通過公眾號、手機信息等多渠道向種養戶推送相關技術和市場信息,讓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打通技術推廣的“最后一公里”。華容為了發展推廣稻蝦綜合種養,2019年組織行業專家駐村培訓指導120余人次,免費發放技術指南1萬余份,并開通技術熱線,農戶遇到難題,一個電話便有專業人員免費服務。對生產大戶,該縣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補貼資金予以獎勵扶持。僅2019年,就有永興農業、天星洲龍蝦養殖合作社等四家產業實體各獲得扶持資金30萬元。華容還將稻蝦綜合種養與產業扶貧結合,同步推進,截至目前已幫助3000多戶11000余名貧困農民成功脫貧。
3.走品牌化和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華容縣內湖泊星布,河網交織,水系發達,水塘、低湖水田等小龍蝦適養面積超過25萬畝,產業發展資源優勢突出。近年來,華容縣在小龍蝦產業發展規模布局、生產技術培訓與推廣、產業扶持與市場拓展上已經取得長足提升。目前已形成以北景港、注滋口、禹山等鄉鎮為主,輻射全縣14個鄉鎮、總面積達15萬畝的稻蝦綜合種養產業板塊。通過加強品牌培育和宣傳,積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稻蝦”品牌。華容永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成高標準種苗繁育基地,開展小龍蝦規模化人工繁殖、反季上市等技術攻關,已連續攻克多個制約產業規模化發展方面學術難題,目前正在打造“華容青龍蝦”“華容蝦池原米”等稻、蝦品牌,年內還將組織開展龍蝦烹飪技師培訓,開發新產品。在華容,從小龍蝦的養殖、繁育到餐飲、物流,都有了一套領先省內的技術,操作規范通過了省級認證。
(五)創新“特色小鎮+”模式,實現產鎮融合發展
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華容縣著力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鎮。以“特色小鎮+龍頭企業”“特色小鎮+項目”“特色小鎮+基地”等方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特色工業、文化創意等新型產業鎮,打造一批商貿小鎮、文旅小鎮、森林小鎮等特色服務業發展示范鎮,加強邊界口子鎮建設,形成類型多樣、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小城鎮發展新格局。
1.以龍頭企業為骨干,促進產鎮互動發展。為推進特色小鎮創建工作不斷深入,華容將特色小鎮建設與引進龍頭企業相結合,加快建設東山國家級特色小鎮;發展操軍、注滋口、梅田湖等邊界鎮,拓展與周邊區域經濟、文化聯系;著力建設特色鮮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的芥菜特色小鎮,打造“三封模式”。組織插旗菜業、云龍菜業、喜多多等省市龍頭企業,與鎮內各種植大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推進產鎮融合發展,培育創建插旗“芥菜之鄉”等省級特色小鎮。
2.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產鎮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國華岳陽電廠、小墨山核電、桃花山風電、湘核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開發旅游資源,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加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綠色能源小鎮。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創建芥菜特色小鎮,完成三封寺鎮檢測檢驗及質量安全監管中心建設;加強芥菜栽培技術指導,印發技術資料5份到戶,內容涵蓋育苗、整田、移栽、田間管理等生產全程;完成主干公路、集中建房點太陽能路燈200盞安裝任務;指揮部辦公室加強各項創建任務的督促,一周一摸底,一周一通報,保證了各項目有序推進。
3.以基地建設為重點,推動產鎮融合發展。華容縣以產業鏈延伸、資源優化整合為目標,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推手,堅持科技發展與綠色發展理念,狠抓基地建設,突出示范作用,推動特色小鎮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一是打造綠色農產品生產輸出基地。插旗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員”等經營模式,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全鎮蔬菜生產,促進了勞動力就業和產鎮融合發展。二是打造休閑觀賞養殖示范基地。2018年,禹山鎮瓦圻村利用牛皮嶺山的山林優勢,引進種苗1000羽,發展孔雀特種養殖,逐年擴大養殖規模,成立瓦圻生態旅游公司,打造華容的“孔雀谷”,并與禹山、東湖濕地公園連成一體對外開放,加快產鎮融合速度。三是打造田園綜合體基地。新河鄉新河口社區按照“湖湘特色,水韻江南”的總體框架,打造一處集黨建教育基地、居民集中建房、休閑觀光、高效農業體驗、生態高效農業、生態農業餐廳六位一體的社區田園綜合體,提高產鎮融合水平。禹山鎮擴大稻蝦稻魚種養規模,著力打造集龍蝦垂釣、果蔬采摘、餐飲休閑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基地,培育產鎮融合能力。四是打造農產品加工集聚基地。三封寺鎮依托“華容芥菜”這一金字招牌和榮獲全市第一批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認定的契機,選準創建芥菜特色小鎮為著力點,打造“三封模式”,成功獲評了省級“農業特色小鎮”和“農業產業強鎮”。
(六)創新“全域+”模式,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
華容縣在推進全域鄉村振興過程中,堅持規劃先行,積極探索“全域+”模式,科學布局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均衡、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相統一。
1.統籌規劃農業生產空間。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華容縣立足特色資源優勢、環境承載能力、人口聚集程度和經濟發展條件,科學劃分農村經濟發展片區,切實保護農業生產區域。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各類園區建設,構建優勢明顯、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將鄉村生產活動融入區域性產業鏈和生產網絡之中,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專業化。在國土管理方面:一是大力實施“旱改水”。啟動實施3.67萬畝社會投資“旱改水”,總投資2.3億元,通過政府采購10個投資主體承擔工程建設,截止目前,10個項目全部完成外業施工、工程量確定、工程驗收、耕地質量等別評定,已經省國土資源廳確認驗收合格。二是大力整治“空心房”。目前,全縣土地復墾規劃設計已啟動4批次105個項目,建設規模面積55729畝,預算總投資1.18億元。截至11月中旬,完成工程驗收面積1482.2畝。同時搞好村莊集中規劃和集中建房點,完成161個村莊簡易規劃編制。三是大力開展嚴執法。全年開展土地動態巡查、礦山安全生產督查200余次,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70余份,有效制止土地、礦產違法行為65宗。清理閑置土地11宗317畝,收回閑置土地4宗161畝。
2.合理布局農民生活空間。優化鄉村生活空間布局,對城鄉協同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華容縣在尊重鄉村自然環境、生態規律以及農業生產生活習慣的傳統依存關系基礎上,大力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的建設模式,不斷優化居民點規模和集聚形態。加強傳統村落建筑風格的傳承和保護,強化生活空間發展的人性化、多樣化,構建便捷舒適的生活圈,推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滿足人們對田園式、慢節奏鄉村生活的向往。2017年,北景港鎮景港村落實縣委美麗鄉村建設的部署,總體規劃形成了“二心”“三帶”“四區”,即: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傳統文化會展中心;幸福渠千米綠化帶、“反帝渠”千米綠化帶、“防火渠”千米綠化帶;蔬菜種植示范區、稻蝦種養示范區、蓮魚休閑觀光區、餐飲娛樂特色區,其中“三帶”重點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五結合”工程項目落戶,“旱改水”重大項目的啟動,為繪制“秀美村場”藍圖添磚加瓦。
3.嚴格保護鄉村生態空間。良好生態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點。華容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全面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探索建立耕地森林湖泊休養生息制度,提升鄉村生態功能,增強農業生態產品供給,提高農業生態服務能力,實現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在生態保護方面:一是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收到的23個信訪件進行了逐個調查、處理和回復。二是對華容河治理打出了十大“組合拳”,即保水增量、截污減排、網箱拆除、畜禽退養、岸線整治、執法監督、河道保潔、藥物處理、日常巡河、三地聯治,華容河水質明顯好轉。三是對集成麋鹿保護區、江豚保護區、東湖濕地公園、圓田螺保護區及桃花山森林公園進行了整治,通過了國家巡查組的檢查。
(七)創新“黨建+”模式,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華容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積極探索“黨建+業務”“互聯網+黨建”等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推進鄉村治理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以“黨建+業務”抓好黨建工作與重點工作深度融合。通過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發展、凝聚共識、增進團結、形成合力的作用,真正做到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雙聯系、雙融合、雙推進。注滋口鎮新洲村堅持以紅色引領綠色發展,以黨建統領美麗鄉村建設。一是發揮堡壘領航作用。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動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鄉村振興項目庫,以開展“書記曬項目”等活動為抓手,狠抓項目落地。二是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激活紅色細胞,建立以返鄉干部、黨員、鄉賢等為成員的鄉村振興委員會,把鄉村振興作為檢驗黨員干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的主考場,完善黨員積分制管理,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激發黨員干部創業熱情。三是發揮志愿服務作用。圍繞鄉村發展,常態化開展黨員志愿活動,建立黨員包干聯系、黨員幫扶指導、黨員帶頭落實等工作機制,打造基層黨建鐵軍。禹山鎮瓦圻村重點抓好黨建引領,深入開展“黨支部五化”建設,完善基層黨組織體系,加快推進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領域黨建工作,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村經濟組織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開展“向微腐敗開刀,讓老百姓微笑”基層治理活動。
2.以“互聯網+黨建”開啟鄉村治理新模式。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華容縣為了使在外流動的黨員能夠積極參與組織生活,華容部分鄉鎮積極探索“互聯網+黨建”模式,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強化黨員教育工作,加強農村黨建工作的現代化,促進農村“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不斷適應基層工作實際和需要。依托新媒體,各級黨組織通過黨建工作微信群等部署工作、開展黨員教育、聽取社情民意、進行黨員互動,積極搶占網絡新陣地,打造黨建工作新平臺。借助互聯網走群眾路線,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的需求,解決群眾之難。在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宣傳、教育、管理、交流、服務五項功能基礎上,積極加強智慧黨建APP建設,促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規范運作。
3.以“黨小組+”激發鄉村活力。近年來,全縣鄉鎮注重發揮黨小組的一線引領作用,開展“黨小組建設精品化”工程,深入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各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利用“黨小組+”這一模式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黨小組建設與管理,構建起“黨委抓支部、支部抓黨小組,黨小組服務群眾”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在黨小組中搭建黨員干部與群眾溝通橋梁,結合日常工作和生活,黨員既能提升自我,也能針對性地服務群眾。“黨小組+”模式使當地為民解憂辦實事的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了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課題組成員
陳文勝 湖南師大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央農辦鄉村振興專家委員、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組長
楊 暢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王文強 省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與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成員
瞿理銅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教授、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成員
陸福興 省社科院人力資源與改革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姚選民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謝曉軍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謝振華 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執筆:陳文勝 楊暢 姚選民 謝曉軍 謝振華)
來源:《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19~2020)》,社科文獻出版社,2020年11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