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2021年5月1日14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前,我國減貧事業正式進入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省委、省政府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謀劃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堅持穩中求進,確保各項工作銜接到位、持續推進。作為地方政府,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準確把握減貧治理階段性轉換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不變應萬變,以萬變求不變,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層實踐中,向著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堅守不變”中奮進防貧扶貧新征程。“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我們必須持續保持扶貧工作定力,把握不變、堅守不變,乘勢而上、接續奮斗。一是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不會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從來都不曾改變。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成效。二是過渡期內的幫扶措施不會變。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持續抓好各項幫扶措施,堅持和完善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制度,保持過渡期內責任不松懈、政策不斷檔、力度不減弱、監管不退出,實行動態化管理和常態化幫扶,把防貧扶貧工作繼續推向深入。三是防止返貧致貧的工作要求不會變。經過多年努力,貧困地區的面貌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個別地方、少數群眾返貧致貧的風險仍然存在,以區域發展條件較差、個體能力不足、疾病、災害等為主的致貧因素仍然存在。中央和省委要求,要把防止返貧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們要持續落實扶貧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及時消除致貧因子,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帶領群眾在徹底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不斷前進。
在“科學應變”中適應鞏固脫貧新挑戰。當前,阻礙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制約群眾穩定脫貧的不利因素和困難挑戰還比較多。我們要著眼新階段、新要求帶來的變化,精準施策、科學應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群眾穩定脫貧。一是科學應對治理階段變化,著力保平穩轉型。要科學謀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發展鄉村產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完善綜合性制度機制等各方面有效銜接,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促進減貧戰略和工作重點平穩轉型。二是科學應對發展環境變化,著力保生產和就業穩定。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已深入影響到扶貧產業發展、貧困人口穩定就業等領域。要努力克服外部環境和疫情影響,繼續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力度,千方百計做好穩崗就業工作,確保生產和就業持續穩定。三是科學應對脫貧人群動態變化,著力保重點群體。受突發自然災害、疾病等因素影響,已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同時,野生動物禁食退養、長江流域禁捕退捕等政策深入實施,客觀上也對扶貧工作帶來一定影響。要高度關注返貧風險戶邊緣戶、禁養退捕戶、返鄉回流戶、因病因災困難戶等重點人群,有針對性加強幫扶和救助,防止再次跌入絕對貧困的“陷阱”。四是科學應對群眾需求變化,著力保生活改善。絕對貧困消除后,脫貧群眾的需求從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向尋求物質和精神全面發展轉變。要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增收”和“發展”,保障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加快提升相對貧困群體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確保已脫貧群眾生活品質持續提升,讓低收入人口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
在“主動求變”中開創減貧事業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與絕對貧困相比,影響相對貧困的因素更加復雜,治理難度更大,必須切實理清工作思路,積極探索、主動求變,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形成減貧治理的新局面。努力實現四個轉變:減貧理念從“先貧后治”向“未貧先防”轉變;減貧動能從“外部推動”向“內生驅動”轉變;減貧力量從“政府主體”向“多方參與”轉變;減貧方式從“集中式作戰”向“常態化推進”轉變。
(作者系常德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21年5月1日14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