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大國小村》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陳文勝院長領銜的“三農”研究團隊經過長期的跟蹤研究和深入訪談調研,圍繞全國矚目的湖南省十八洞村精準脫貧的成功案例,精雕細琢成功推出了《大國小村——十八洞村的社會學考察》一書。這部以精準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學術著作,同作者以往的所有成果一樣,一如既往地貼近“三農”工作實際、“腳上沾滿泥土”,充分體現了作者“扎根三農研究、服務鄉村振興”的執著追求和“為鄉民立命、向鄉野求真”深切情懷。
《大國小村》生動展現了我們黨領導團結人民取得脫貧攻堅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消除貧困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歷史夙愿,實現小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之不懈努力的奮斗目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史性地終結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決絕對貧困問題,向全世界莊重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個偉大勝利是千萬個“小村”匯聚而成的歷史性勝利,湖南十八洞村這個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湘西貧困村,實實在在走出了精準扶貧的小康之路,是千萬個中國貧困鄉村戰勝貧困走向振興的一個縮影。《大國小村》以樸實的語言、社會學的邏輯和歷史唯物分析方法,真實講述了以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深刻剖析了湘西“小村”擺脫貧困的基因密碼,以小見大全面展現了人民在創造“中國奇跡”中的偉大力量,展示了中國鄉村巨變的歷史畫卷、展現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鄉村前景。
《大國小村》以小見大深刻揭示了中國鄉村歷史變遷的實踐邏輯。中國鄉村的歷史巨變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性成就的時代標志,一部中國鄉村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的奮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鄉村改革開放的歷史,四十多年來,中國鄉村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經濟基礎、社會結構、文化傳統、鄉村環境、治理方式等發生了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這個變革蘊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規律和實踐價值。《大國小村》這部著作敏銳地觀察到了十八洞村在中國鄉村變遷歷史中的典型代表性價值,以學者的眼光和理論的視角,從政治學的、經濟學的、社會學的、管理學的多維度來觀察和考量村莊的歷史性變革,以中國社會變遷的歷史視野來全景式、立體式地解剖十八洞村的歷史變遷,通過十八洞村的變遷,試圖研究和揭示中國鄉村發展變化的歷史軌跡,以及未來的走向和發展道路,生動詮釋了“中國奇跡”創造的實踐邏輯,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及其厚重。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三農”是一片充滿著理論智慧與實踐的沃土,在新時代中國鄉村發展的這個宏大的歷史主題中,始終蘊含著具有開創性價值的時代問題,只有胸懷國之大者、扎根鄉村沃土,才能產生頂天立地、開山劈地的優秀作品,《大國小村》創造性地用理論的方法來考察研究十八洞村脫貧攻堅偉大歷程,聚理論性、實踐性與通俗性與一體,無疑是當代中國“三農”研究領域為數不多的精品力作,必將在“三農”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作者系湖南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
購買方式:
天貓旗艦店:《大國小村》十八洞村的社會學考察 (點擊進入購買)
相關鏈接:
陳錫文人民日報發文:脫貧攻堅的生動樣本——評陳文勝《大國小村》
武吉海:緊扣時代脈搏 回應時代呼聲——寫在《大國小村》出版之際
趙成新:打破傳統敘事模式的十八洞村研究——評陳文勝新著《大國小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