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姜廣輝: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我國糧食穩產保豐的核心基礎工程

[ 作者:姜廣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4-04 錄入:易永喆 ]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局,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性基礎支撐。從六十年前農民領袖陳永貴帶領村民們平整土地、開荒拓田、改良土壤,到如今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生態表達,無一不證明農田建設在提升耕地產能和實現生態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有效實現了農民和生態的“雙受益”。

現如今,高標準農田建設已由單純注重新建逐漸向建新與改存并重轉變。早期高標準農田建設選址多為耕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建設基礎較好的平原和緩坡丘陵區域;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始向田塊布局分散、區位條件差、地形復雜的丘陵山區進軍。可以說,當前所謂的“陡坡造梯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實際上是對剩余永久基本農田的存量挖掘。

事實上,考慮到我國耕地后備資源缺乏且質量不高,由最初的補充耕地數量為主到現如今以注重現有耕地質量的提升即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來實現糧食安全目標,是嚴酷現實下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正如張鳳榮教授所言:“高標準農田建設本身也是生態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提高耕地產能同時,緩解了以開墾其他地類來保證糧食安全的壓力,相當于從區域上保護了包括沼澤、灘涂、草地等其他土地生態系統。例如,將坡耕地修建成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水增墑,減少了養分隨徑流水的流失而導致的河湖水質的富營養化危害;建設農田防護林網不但可以防止農田土壤的風蝕沙化,也減少了揚塵對下風向的空氣污染。

在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四個現代化”進入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今天,需要科學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內涵,全面客觀地評估農田建設的政策效應,高標準農田建設當然應該堅持生態優先,但要謹防走入生態保護的誤區,而忘記了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初衷。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講師;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綜合開發 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污污污 |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 午夜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