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鄉村振興,產業先行。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那么,鄉村產業應該如何高質量發展?
近日,在由中國城鄉發展國際交流協會、中國食品報社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城鄉發展論壇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年會上,多位專家在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陳錫文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
尊敬的孫會長、黃社長,各位與會的同志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受邀請來參加2023中國城鄉發展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年會,感謝會議主辦方給了我這樣一個發言的機會。
我想講的題目是《全面理解鄉村振興的內涵,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就這兩方面談一點個人的認識,供大家在學習和工作中作參考。
要全面理解鄉村振興的內涵至少要從四個層面去理解和觀察。
第一個層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來的,那是2017年的10月,到現在已經5年的時間。二十大報告它的亮點就在于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同時總書記在報告中還深刻地論述了進入新時代以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個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二十大之后總書記在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我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總書記還多次指出,我國發展的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農村發展的不充分,因此在這個前提下提出的鄉村振興我們一定要清晰地意識到它總的方向目標是為了盡快地解決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發展得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
所以在黨的十九大之后總書記就多次提出了中央對鄉村政策的一系列總的政策。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的方針就是堅持鄉村優先發展,首先要深刻理解優先這個概念。其次總書記提出實施鄉村振興總目標就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再第三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總的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因此總書記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在新時代抓好三農工作的總的抓手,之后他還特別強調要一體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這是黨在十九大的時候明確提出的關于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就是要通過推動鄉村振興來解決好我國社會發展中當前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就是農村與城鎮、農業與工業發展的滯后,因此要加快發展。這是要理解的第一個層面。
第二個層面
要理解的是黨在推出鄉村振興戰略前后,實際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的第二大國。量很大,但是在不少層面質量還不高,因此中央一再提出要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化。因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也包括要加快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格局,更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尤其這個高質量發展我想相對于農業來說任務重一些,相對于改革開放工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變化看到,無論是業態也好,還是產品的數量到質量也好,它的增長和提高速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相對而言農業在這方面滯后一些,尤其是在農產品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努力追趕。
第三個層面
要理解鄉村和城市之間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實施鄉村振興要重在發揮好鄉村所特有的功能,總書記在論述鄉村功能的時候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他說現如今鄉村不僅僅是種地,它還有生態涵養的功能,讓人們觀光體驗的功能以及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我們國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文明促進法》也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和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特有功能”。我想這個特有功能要引起大家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特有功能”,這些功能就是農村所特有的,而城鎮不具備,但是你想保障農產品供給和國家的糧食安全,維護好國家的生態環境,傳承好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不僅僅是鄉村發展的需要,也是城鎮乃至我們整個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所以在鄉村振興中就像總書記講的那樣,不能夠比照著城市它怎么搞建設,鄉村就怎么搞建設,所以總書記說一定要體現鄉村特色,維護好生態環境,傳承好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最后比照城市把鄉村搞得城不城,鄉不鄉。
鄉村有很多它所特有的和城市不具備的功能,但是最主要的鄉村我提出這三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振興好鄉村的這三大功能上,也就是鞏固農業基礎,要保護國家糧食安全,守護好青山綠水,這樣整個國家將來才會有金山銀山。再有就是傳承好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的中華文明能夠實現現代化。這跟人一樣,我想大家都理解一個人有四肢有五官,有五臟六腑,就跟一個社會一樣有城市有鄉村,你很難去比較人的器官人的這些肢體哪個更重要,沒有人會蠢到去比較一下大腦重要還是心臟重要,是胳膊腿重要還是手和腳重要,因為這沒法作比較,根本原因就是各有各的功能,缺一不可,缺了就是一個病人,就是一個殘疾人。城市也有城市的功能,是農村所不具備的,因此我們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發揮好城市和鄉村各自所特有的功能,這樣才能使得整個現代化進程能夠健康推進,否則就是殘缺和不健康的。這樣去理解,從第三個層面去理解。
第四個層面
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最新提出的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里的農業強國到底應該怎么去理解,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農業強國要怎么去理解,我覺得確實我們要花一點時間,要認真地去研讀一下總書記關于這方面的一系列的重要的論述。學術界當然對于什么叫農業強國可以設置很多的指標去比較來鑒別是不是農業強國,但是我想根據總書記關于農業強國的論述,包括他以前一系列的論述,都能看出來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農業強國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確保14億人多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碗里要裝中國糧,就是要實現糧食安全絕對可靠。總書記在此前曾經講過,他說你看看世界上那些強國無論哪一個強國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他在過去的講話特別是2013年12月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他就點到過,美國是農業最強國,糧食出口大國,還有加拿大,還有俄羅斯,還有歐盟大國,歐盟大國現在英國脫歐了,英國大國主要是法國和德國。我們看一下2020年的時候這幾個國家糧食的生產和供求關系都達到了什么水平,其中美國2020年的糧谷物自給率達到123.4%,加拿大達到185%,法國更是達到了209%,德國達到104%,俄羅斯有一段時間糧食不能自給,但是最近這些年發展得非常快,去年糧食總產量超過1.5億噸,糧食谷物的自給率達到150%,已經有6000萬噸谷物出口,其中4000萬噸是小麥,如果他實現了4000噸小麥出口能力的話,那它就是世界的小麥出口的第一大國。
總書記說這幾個國家之所以強和他們是糧食生產能力強是分不開的,在糧食問題上,在國民的吃飯問題上在國際上不必看別人的臉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總書記在去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農業是保生命安全、生存安全的產業,是極端重要的國家安全。我想我們黨所提出的把中國建設成為農業強國,應該把它理解為最最重要的一條,我們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吃飯問題上不能看別人的臉色。
大家都知道總書記已經論述過最近這些年世界開始進入了百年之未有大變局,特別是黨的二十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大家都知道五個重要的方面,現在人口規模巨大,我們要14億人口都建成現代化文明的話,超過現在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加起來的總和,所以它是人口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它是一個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不像有的發達國家貧困仍然普遍存在,貧富差距還很大。它是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它是一個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它是一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而且黨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宣示,我們就是要以中國式的現代化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重要意義在哪里,我想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五大方面,在相當程度上是對西方已有的現代化從理論到道路,從制度到文化的一個尖銳的挑戰。我們是要走現代化的路,要實現現代化,但是不會走美西方國家已經實現的現代化的道路,我們明確這兩個方面之后,一個我們明確了我們要走現代化的道路,是中國式的現代化。第二個我們發誓一定要實現我們中國式的現代化。應該說這對美西方國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此也不可能不引來他們對我們的遏制打壓。在這個局面下我們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在糧食安全上和食物保障方面我們還是有軟肋。
改革開放四十五年糧食產量的增長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原來糧食產量3億噸多一點,1978年的時候,去年的糧食產業超過6.8億,翻了一番還多,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總書記說要鞏固和拓展這個偉大的成就。即便如此,我們去年糧食創造了歷史新高,達到了6.8億噸,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我們去年進口的糧食還有一億四千六百多萬。合在一起我們實際消費的糧食超過8億噸,但是我們的產量只有6.8億多噸。所以大家也看到了最近三年平均下來我們每年需要進口糧食大概是1.5億噸。光進口這些糧食其實還不夠,因為我們現在盡管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是了解農業的同志都知道,我們在飼料上,在油料上在糖料上都進口量還是非常大。飼料上我們每年進口9000-1億噸的大豆,除了榨取食用植物油之外,主要是豆粕,光是豆粕一項就是9000多萬噸一億噸,進口回來能榨出的豆粕大概就是將近7000萬億。此外還要進口2000多萬的玉米。此外國內還經常要用一些稻谷和小麥去彌補飼料的不足,否則我們的畜牧業不可能發展這么快這么大。而食用植物油,我們現在的消費量已經在4千萬噸/年,而我們自己生產是1200萬噸左右,食用植物油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超過2/3;糖我們現在每年消費1500-1600萬噸,自己也只能生產1000萬,要從國際市場進口500、600萬,所以糖的供求缺口也達到了1/3左右。這就是我們農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需求之間的差距,所以在這樣總書記形容很可能會出現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怎么確保國家安全,我們就必須牢牢守住我們自己的底線,任何國家它的底線就是一條,必須保障自己的國民有飯吃,能吃飽,做不到這條這個國家是很難自立自強的。
在關于什么是農業強國的討論中,學術界也提出了不少,比如有些國家也提出他們也是農業強國,比如說日本、以色列,應當承認這些國家在進農業科技進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方面確實取得了非常令人尊重的成就,但是根本問題這些國家都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像日本2020年它的谷物自給率只有32%,荷蘭谷物自給率只有9.4%,以色列的谷物自給率只有5.8%。所以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一旦供應鏈斷裂,我不知道它們會面臨什么樣的情況。同時還要看到這三個國家跟我們相比人口規模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他們通過在國際市場上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出口自己的優勢產品,再去換取糧食和食物進口,風險要比我們小很多。像以色列到現在還沒有達到1000萬人,荷蘭是1700萬人,日本算是一個大的,1240萬,也只相當于我們人口的9%。所以從這些角度來講小國可做的事情大國不敢做,不能做。所以正像總書記講的那樣,如果口糧需要進口,飯碗被別人拿住,看著別人的臉色吃飯,還搞什么現代化建設。所以正是從這個角度去看,我想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定要對黨中央的意圖,對總書記的戰略相結合,推進一個科學完整的鄉村振興,在這個角度上不能出現大的偏差。這是我想講的第一點。
第二點加快推進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應該說我們的農業在這些年來有了巨大的發展,糧食產量達到了6.8億多,蔬菜接近8億噸,肉類9000多萬噸,其他等等很多的農產品產量上都屬于世界領先,但是我們也得承認我們的農產品很多方面質量不高,因為農產品質量不高,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因此從田頭到餐桌的過程中農產品損耗浪費的比重非常高。據國家有關部門調查和測算,我們吃到嘴里的糧食,水產品、肉類、奶類和蛋品這七大主要的食物農產品,如果按照它們的重量進行價權平均和計算的話,整個損失和浪費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中,整個損耗和浪費要占到總產量的22.7%。所以由此你也可以想象,我們在農業上無論是哪個農產品,增長5%,增長10%你想容易嗎,但是好不容易生產出來的東西由于各種原因損耗浪費了22%,你想多么可惜,浪費了多少農業資源,浪費了多少農民的努力。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想產量是需要的,但是我們不能單純提產量,一定要努力提高品質。
當然我剛才講了這么大的損耗其中涉及到很多,比如說流通問題、倉儲的問題、加工水平問題、營銷的手段問題等等,但是無論如何,最終品質不高不適應消費者的需要,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你生產出來的東西也賣不出去,也賣不了好價格。下一步我想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要高質量發展農業,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各類農產品的品質上,尤其是打造各類特色農產品,剛才孫會長和王社長都專門講到特色農業的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無論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它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僅僅靠農民自身,靠農民合作社,也不僅僅靠幾個企業自己的努力就能夠實現,應當系統分析我國當前食品供給到消費,也就是從田間到餐桌整個過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問題。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研究不深,但是總得感覺大家這么幾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去面對。
第一,當前存在著很多農產品生產結構雷同、品質同質化嚴重的現象,于是很多地方就出現了生活過剩。比如說我也調查研究,也跑了不少地方,尤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各地調整了結構,努力想增加農民收入。但是調整的結構,新增加生產的產品,往往像剛才講的結構雷同、品質同質化、品種同質化,比如很多地方你去看都是獼猴桃、葡萄、大棗、核桃,結果市場上容納不了這么多,當然這跟我們的加工能力上不去也有關系。于是很多產品的價格就像過山車一樣,一開頭上來農民非常歡欣鼓舞,價格很高,三年五年之后各地都進入了盛投期盛產期,價格就下來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是生產者不了解及時準確的市場情形,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不了解,而生產者除了我之外還有別人誰在什么地方也在生產同類的品種,我也不知道,這樣一種盲目的生產必然導致產品過剩,最后導致大量浪費的現象。
第二,很多地區缺乏自己的土特產。我們講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幾個土特產高質量發展,應該是全部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我剛才講到的缺乏主打農產品,不少地區缺少主打農產品,這個問題在最大宗的糧食生產作物中就表現得特別突出。為什么這么說,像糧食的主要產品無非就是小麥、玉米、水稻這樣幾個主要的,但是你去看即使在一個縣的范圍內,這樣的一些品種,稻谷或者小麥,也可能一個縣種的品種就有十幾二十個,甚至更多。所以你要讓農民生產優質農產品,他認為自己生產的都是優質的,但是十幾二十個農產品等到采購收購上去的時候就難辦了,各個不同的品種最后都集中到了同一個倉庫里,都混在那里,沒有辦法做到優質優價。就像有的社區倒垃圾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各級政府要求垃圾分類,每個家庭都辛辛苦苦把垃圾分了三四類,分別倒在不同的桶里,最后大早晨運垃圾的車來了,所有的桶都倒再一個桶里拉走了,這種局面在我們農業生產中特別是在大宗農產品中非常突出。所以怎么樣能做到引導農民生產優質農產品,而且要形成一個地域一個地區范圍的主打品種,這樣才能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
第三,農產品的營銷、儲存、加工等等這方面的基礎設施明顯不足。尤其在鮮貨農產品,鮮貨農產品我們現在的物流冷鏈能夠覆蓋的只占19%,80%以上的鮮貨農產品都是在常態下跟其他的貨物一樣運輸,氣候的變化,鮮貨農產品自身保存的難度等等又造成了大量的損耗以及食品污染,這些方面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耗。我們很多的地方比如冷鏈冷酷明顯不足,和我們最近幾年蔬菜水果、肉類、蛋類這些產品的快速增長明顯不足,因此導致大量的浪費。
第四,各類農產品的深度加工能力不夠。剛才黃社長講到我們農產品的加工已經占到42%,雖然是很值得可喜的目標,但是同世界各國發達國家去看,農產品的加工值往往都要相當于農產品自身價值的兩三倍,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幾個方面的不足,制約著我們整個農產品實現高質量發展。至于解決這些問題我想非常重要的,必須認識到它是一個系統,僅僅靠農民,僅僅靠農民的合作社是不夠的,僅僅靠幾個愿意為農服務的企業去做也是不夠的,應該按照系統觀念、政府部門、公司企業、社會資本、農民合作社以及農民個體,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協同發力,認真地解決好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要想打出品牌來,你的產品的品質就是必需,要想發展特色農業,打造優秀的品牌,首先要把努力放在農業生產上,放在農業生產上才能讓農產品有一個好的品質,才為以后的加工、運輸、銷售創造好的機會。要做到這一條我想前頭講到的幾大問題我們一定要加快努力去解決。
第一,要給農民提供完整及時的市場信息,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什么地方已經在生產,你怎么去選擇,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決我國當前農業生產中很多剛才講到的結構雷同、品種同質化很重要的一個措施。在這方面我想政府是掌握市場信息最完整的機構,它有責任也有義務及時地向全國農民發出這樣的信息,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去生產。
第二,我想非常重要的,我們能看到農民是非常勤勞,而且非常愿意為自己的增收,實現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斷地付出他的努力的。但是問題是傳統的農業農民已有的科學文化知識,往往使得農民沒法去選擇哪個是優良品種,沒有辦法自己去形成這些優秀的或者是優質的養殖和栽培技術,更不知道怎么能夠快速地把自己生產的農產品銷售出去,銷售一個好的價格。從這個角度去看政府在提供全面信息的情況下,我想更多地社會資本和公司企業在這方面要比農民的能力強得多,要把這些帶進去。讓農民通過公司企業的努力能夠讓他們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了解最優秀的品種,能夠怎么采取更先進的銷售手段把它銷出去。
而我也感覺到我們有些企業下鄉存在的偏差,我覺得最主要存在兩個誤解,認為公司企業社會資本進農業,就是要到農村去爭一塊資源,拿一塊地。坦率地說,農民現在的就業不充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除了轉移有困難之外,這些人均耕地太少,你現在去爭一塊資源,農民日子能過得更好嗎。另外我想公司企業去做農業首先不應該跟農民爭地,其次很重要的一條,不要去搶農民的飯碗,農民能干的事要讓農民干,公司企業社會資本去要多看農民自己干不了,干起來不劃算,不會干的事,這樣的合作農民才會歡迎,才能讓中國的農業打破小農戶的耕地,而讓企業社會資本進入農業受到切實的歡迎。我想這兩條特別重要,一個是不跟農民爭資源,第二讓農民自己去做他會做的事,你去引領他提高生產質量,讓他能找到優良的品種,仍舊找到先進的種養殖業的技術,能夠找到快捷的銷售方式。
我想現在非常重要的像總書記講到的那樣,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總書記曾經講過,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后,我們的“四化”同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四化”同步發展,跟已有的發達國家都出現了明顯的差別,有可能走不完全相同的路。現在已有的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大多已經有200年的歷史,很多是英國工業革命以后才進入,這些國家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時候,坦率地說那個時候世界上還沒有信息化,所以它只能按部就班地先推進工業化,再推進城鎮化,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到了后來有了信息化了,再去利用信息技術去提升和改造全面成長為現代化。而總書記講我們國家的現代化跟他們不一樣,因為我們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信息化就橫空出世了。所以總書記講了這些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是串聯式的現代化,大家學過電都知道,串聯式的電力把四個燈泡,每個燈泡裝一個開關,拉一個開關就亮一個燈,再拉一個開關再亮一個燈。所以總書記說他們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到信息化,是順序推進。但是我們可以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來給我們的便利,充分地發揮信息加入全面“三化”之后,他說無所不能地快速溝通以及溢出效益,來實現我們加快我們自己的發展。
所以總書記講我們的“四化”同步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是串聯式的發展,我們是閉聯式的發展。把信息化加入到其他的“三化”里,按一個開關四個燈都可以亮,所以我們這“四化”是疊加式發展。因此,從這個角度去講,我們的生產企業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要給農業農村帶去他們還比較陌生還掌握很少的信息化的技術,用這個技來推動中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這個目標。
我就談這些,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振興產業規劃研究中心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