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接受《財新》雜志專訪,就當下中國社會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作為專家型官員,樓繼偉既擔任過財政部長,也有地方工作經驗,現擔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從廟堂到江湖,退休后的樓繼偉,其聲音值得聽取和參照——
1
我們現在講的城鎮化率主要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2022年末已經達到65.2%但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5.4%。如果真的能夠達到60%以上的城鎮化率,不再受戶口限制,他們就會在城鎮安家置業,最終消費需求能夠提高30%,對經濟產生很大的推動力,還會產生大量的城鎮住房需求。
如果不能享受無差別的公共服務,這些人群可能不會甚至不能在城鎮買房,有點錢還會存起來,回到老家去蓋房,其實慢慢都荒廢了。改革開放45年了,農民工到現在還叫農民工,我們不覺得臉紅嗎?
有些人說中國房地產需求已經見頂了、消費見頂了,實際上都被一些機制卡著呢,不解決這些問題,住房需求、消費需求只能到頂。
2
教育公平政策的支持水平還要提高;其次是要兼顧教育公平。比如,可以把義務教育增加三年,將學前4到6歲幼兒園階段納入義務教育的范圍;還可以把高中一年級也進入義務教育,這樣流動人口的子女就不必回到戶籍所在地入園、就學了。
上了高中一年級后,只要不違反校規,高中二三年級就可以繼續讀下去了。
增加義務教育的年限需要花錢,如果把高中一年級納入義務教育,可以不用繳學費,后兩年可以提高50%的學費,三年平均下來,國家和個人都沒多花錢。
大學學費也可以適當增加.因為高中到大學階段,對家庭來說是對未來的投資,應該付出對價,提高學費。過去十幾年國家沒有統一提高過大學和高中學費,是不合理的。同時,國家可以出部分資金,更多給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助學金、獎學金等補助,以保障教育公平。
3
我看到有一些文章說要提高政策聯動,包括生育、養育、醫療、社保、就業政策,但是,我的問題是,錢從哪來? 怎么解決?
我認為,首先要提高收入支出的效率,減少跑冒滴漏。其次,要調整公共支出的結構。現在財政支出中,投資占比過高了,要增加經常性支出的占比。
第三,要提高財政在GDP中的占比,中國現在是28%一29%,低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而發達國家財政在GDP中的占比大都在40%以上。
中國要在2035年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財政占GDP的比重得接近40%才行。
4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基本養老保險要堅持精算平衡原則。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過一次國家精算,中國社科院的精算報告只是自己做的。一般國家社會保險每年都要做國家精算,然后把結果向全社會公布,告訴公眾養老保險政策必須調整了,不調整的話,再過10年、15年這個制度可能就堅持不下去了。這非常有助于讓老百姓達成一致意見。
我們現在要實行延遲退休,也需要通過精算來幫助決策。精算是有假設的,比如說退休年齡要延遲,政策什么時候推出來,這是精算的一個參數。
還有繳費率是多少,也是參數。通過精算,可以回答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原因是什么,是收費效率不足,還是其他原因? 如果效率提高20%,會是什么情況?
這些要向全社會公布,然后看是誰的責任。如果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全社會來承擔;如果是部門責任,部門要承擔;如果是地方責任,地方要承擔。
5
解決養老金這個問題,一是要社保公平。社會保險是一個決定人口全域流動的政策,不能一個省一個省地管理。
所以我們從2018年開始已經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從3.5%起步,每年遞增0.5個百分點,從以省為單位向全國統一管理、統一征收過渡,這樣職有利于公平,也可以解決各地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二是要盡快實行延遲退休,這樣繳費人數會更多一點。現在每年公共財政補貼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的規模已經達到2.2萬億元了。
社科院的精算報告,只是算了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部分,結論是在財政補貼保持不變的情況之下,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余。但實際上,如果沒有財政補貼,累計結余已經耗盡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周刊》2023年第32期 原題:應對人口變局,錢從哪里來?有刪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