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湖南鄉村振興藍皮書 | 古丈縣2023年鄉村振興研究報告

[ 作者:陳翔宇?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1-23 錄入:易永喆 ]

摘要: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保障。古丈縣構建以古丈毛尖為農業主導產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做好土特產文章、提升聯農帶農能力、促進茶旅融合、穩崗就業以及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其典型做法可以概括為聚力“茶”品牌打造產業振興火車頭;突出差異特色發展一村一品庭院經濟;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提升民族鄉村魅力;多元幫扶格局形成鄉村振興共同行動活力。據此提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生態賦能、喚醒傳統村落的多元價值推進文化賦能、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黨建賦能等三個方面的經驗啟示。

關鍵詞: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  茶旅融合  特色村寨  民族文化

古丈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中部,素有“茶葉之鄉”“林業之鄉”“舉重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是人口小縣、生態大縣、茶葉強縣、資源富縣,2020年“脫貧摘帽”之前是集“老、少、邊、窮、山、庫”于一體的國家深度貧困縣,2022年被確定為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年來,古丈縣產業就業富民、美麗鄉村建設、鄉村育才聚才、鄉風文明鑄魂、治理效能提升、基層黨建引領等鄉村振興“六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防返貧兩條底線,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拓展,以茶葉產業為核心發揮脫貧攻堅的示范引領和帶動效應,為打造鄉村振興后發趕超樣板提供了可行路徑。

一、古丈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主要成效

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古丈縣牢牢抓住古丈毛尖這一區域特色產業,以點帶面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塑造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在深造“內力”的同時不斷強化對外開放與合作,涌現出了不少值得推薦的經驗做法。

(一)立足“土特產”推進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切入點。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古丈縣聚焦茶葉、柑橘、煙葉等優勢特色產業,突出產業發展,完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穩定就業,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特別是依托自然優勢、生態優勢,突出做大做強茶葉產業,為脫貧群眾實現穩定增收提供堅強支撐。

安全生產基礎不斷夯實。以爭創“國家綠色防控示范縣”為目標,堅持綠色有機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安全產業”建設,突出抓好茶葉規模化種植、標準化培管、有機化轉換等工作,全面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實現無公害栽培。“古丈毛尖”成功進入中歐地理標志合作協議清單,獲得首批省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古丈毛尖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現產品分級、質量安全有據可依;茶產業新功能持續開發。立足資源優勢,結合古丈茶文化、民族文化,將茶葉產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相結合,加快茶文旅融合發展。高標準打造了竹溪灣、牛角山、梳頭溪、青竹山、杜家坡等6個茶旅示范基地,使茶產品與鄉村茶旅融合發展,直接帶動周邊460多戶脫貧群眾就業,戶均增收2600元以上。獲評2022年湖南茶葉鄉村振興“十大茶旅融合示范縣”;產業規模效益穩步提升。古丈依托自然優勢、生態優勢,突出做大做強以古丈毛尖為代表的茶葉產業,現有生態茶園20萬畝,其中可采面積13.5萬畝,人均面積全省第一,全縣茶葉總產量12385噸,實現產值16.17億元,已形成全縣近90%的村寨種植茶葉、80%的農業產值來自茶葉、70%的農業人口從事茶業的良好格局。

(二)品牌強農引領下的聯農帶農能力不斷提升

古丈縣積極參與品牌創建申報,“古丈毛尖”先后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保護產品、“2014世界茶業博覽會”金獎、“百年世博中國名茶評比”金獎、“中華文化名茶”等殊榮,品牌美譽度持續提升。同時,先后成功舉辦了斗茶會、茶歌大賽、“古丈毛尖”中國行等一系列品牌宣傳推廣活動,每年定期組織茶企參加國際國內茶葉博覽會、茶葉展銷會等活動,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堅持把茶業發展幫扶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探索出了資金變資本、資本帶產業、產業促增收的茶葉產業扶貧新模式。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脫貧戶和監測戶將政策扶持資金、土地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能人)結成聯股、聯利共同體,并實行相應的獎補。全縣3.2萬余名茶農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立利益聯結,并通過入股分紅、獲取勞動報酬等每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茶產業已成為古丈縣最具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成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特色村寨支撐下的茶旅融合態勢不斷強化

古丈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項、省級8項,25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苗族四方鼓舞、土家族茅古斯等獨具特色。

古丈縣立足資源優勢,結合古丈茶文化、民族文化,將茶葉產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相結合,加快茶葉產業信息化建設,促進茶旅文融合發展。堅持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結合紅石林、坐龍峽、棲鳳湖、高望界等核心景區開發和茶葉專業村寨、傳統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等優勢資源,積極開發茶旅農家游、生態游、田園游、民俗游等特色項目,高標準打造了竹溪灣、牛角山、梳頭溪、青竹山、杜家坡等6個茶旅示范基地,使茶產品與鄉村茶旅融合發展,直接帶動周邊460多戶脫貧群眾就業,戶均增收2600元以上。如牛角山村堅持茶旅融合強產業,夯吾苗寨、夯吾戎寨兩個景區年平均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1.38億元,創造就業崗位1350個。墨戎苗寨被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中國休閑美麗鄉村”等。

(四)著力育才聚才助力實現創業就業不斷突破

近年來,古丈縣堅持精準發力、精準幫扶,全面落實培訓、幫扶、協作、招聘、創業“五大抓手”,全縣穩崗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建立“鄉村振興實用人才資源庫”,全縣共有鄉村治理人才、農村實用人才、涉農企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非遺”傳承人才、鄉村旅游文化人才等2448人。有針對性地培訓人才,舉辦科技特派員和返鄉創業人才培訓班5期,參訓300多人次,開展鄉村建設工匠培訓班1期,60多人參訓。選派90名鄉村振興人才到湘西職院參加培訓;舉辦電商人才(一村一主播)培訓班1期,130多人參訓;科技特派員自主舉辦培訓班50多次。開展科技服務周活動,圍繞種植、養殖、加工、農產品銷售、農村物流、農村電商、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累計培訓鄉村振興人才6600余人次、培育鄉村致富帶頭人356人;加強企業協作關系,在深圳、寧波、慈溪和寧鄉建立勞務服務站,與沿海經濟發達20個地區200個優質企業建立勞務協作關系。1.27萬名農村勞動力通過勞務協作在“珠三角”“長三角”“長株潭”實現高質量就業;精心提供招聘服務,成立就業小分隊,將崗位送到“家門口”,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夜市招聘會”等線下線上招聘系列活動33場,提供就業崗位4.5萬余個;落實幫扶政策,提供政策支持、資源支持和資金支持,關心特困企業,返還失業保險41.05萬元,緩繳養老和工傷保險7.52萬元、0.42萬元,減免工傷保險73萬元,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和擴崗補助0.25萬元、0.6萬元,加強公益崗位開發管理,582名脫貧勞動力和邊緣易致貧勞動力實現托底安置就業;實施“返茶鄉、建茶鄉、興茶鄉”人才回引工程,回引524名人才返鄉創業;2022年全縣新增創業主體462家,入駐孵化基地企業11家,入駐縣產業園企業10家。

(五)深化基層黨建促進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在組織層面上聚集責任落實,嚴格落實縣鎮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健全完善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體系,積極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強化5個辦公室、15個行業指揮部及7個鎮級指揮部職責分工,進一步夯實組織力量支撐。2023年先后10余次召開縣委常委、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出臺《古丈縣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古丈縣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等文件;在個體層面上壓實主體責任。堅持縣委書記、縣長負總責,30名縣級領導聯鎮聯村聯行業部門全覆蓋,突出縣級領導“聯鎮包村”、行業部門“協調指導”、鎮村“主責主體”責任,按月制定行業部門責任清單、鎮村落實清單,對32個行業部門7鎮103個村量化考核,結果與聯鎮聯村聯行業部門縣級領導、鎮村及后盾單位干部績效發放、評先評優相掛鉤,激發干事創業精神。在工作方式上加強駐村幫扶。堅持“盡銳出戰”,按照“四個不摘”和“一村一隊”要求,派出省州縣駐村工作隊110支308人、工作隊長第一書記112人,實現全縣110個村(社區)、2個搬遷安置點駐村幫扶全覆蓋,確保工作力量不減、持續高效推動各項決策安排落地見效。

二、古丈縣鄉村振興工作中形成的基本經驗

近年來,古丈基于自身資源稟賦,積極搶抓政策機遇,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引領、特色產業強縣、改革創新攻堅”戰略,聚焦鄉村振興,全力打造后發趕超樣板,在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積累了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

(一)聚力“茶”品牌打造產業振興火車頭

古丈縣依托自然優勢、生態優勢,突出做大做強以古丈毛尖為代表的茶葉產業,將其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推產業,不斷鞏固生產基礎,把抓管理、樹品牌、擴市場作為推進茶產業發展的關鍵。

加強科技賦能,夯實生產基礎。科技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要推動力,是塑造產業品牌的關鍵要素。古丈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古丈茶葉良種繁育基地》《關于強力推進茶葉產業化基地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從源頭上抓生產管理,重點支持建設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大力推進茶葉標準園、示范園、精品園建設,建立起覆蓋全產業鏈的古丈紅茶、綠茶地方標準體系,建成標準化綠茶生產線28條、標準化紅茶生產線15條、標準化黑茶生產線4條;堅持把產品研發作為茶葉品牌發展的重點,通過與湖南農大等科研院校合作,成功創建“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示范縣”,成功開發出古丈紅茶、湘西紅磚茶、古丈黑茶等新產品,茶園利用率和產業綜合效益穩步提升,平均每畝產值4000元以上,最高畝產達1萬元。

重視品牌塑造,拓寬銷售市場。古丈大力建設“知名產業”,不斷加大品牌創建申報力度,“古丈毛尖”先后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保護產品、“2014世界茶業博覽會”金獎、“百年世博中國名茶評比”金獎、“中華文化名茶”等殊榮,古丈被評為 “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古丈紅茶”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品牌美譽度持續提升;同時,先后成功舉辦了斗茶會、茶歌大賽、“古丈毛尖”中國行等一系列品牌宣傳推廣活動,每年定期組織茶企參加國際國內茶葉博覽會、茶葉展銷會等活動,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同時,建成武陵山地區唯一一條集茶葉交易、茶藝表演、茶文化研究、茶館休閑于一體的茶葉專業市場,并在國省道沿線開設了牛角山、神土地、小背簍、縣有機茶葉公司等接待銷售網點,帶動周邊脫貧人口實現家門口就業800多人。

落實項目帶動,推動茶旅融合。堅持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結合紅石林、坐龍峽、棲鳳湖、高望界等核心景區開發和茶葉專業村寨、傳統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等優勢資源,積極開發茶旅農家游、生態游、田園游、民俗游等特色項目。加強文旅產業開發,支持建設紅石林鎮城市副中心、默戎鎮文旅小鎮、高峰和巖頭寨森林康養小鎮、斷龍山和坪壩特色產業小鎮建設等,推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城鎮發展格局。狠抓茶產業創新發展,高標準建設“兩茶”數字產業園,打造全省茶產業數字化+茶文旅融合項目示范基地。

壯大企業集群,深化利益聯結。通過健全項目聯實體模式。鼓勵支持本地茶企做大做強,從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創新、以工代賑、扶貧開發等專項資金中安排項目支持茶葉產業發展,全縣已建成茶葉專業合作社140個,6家茶企業獲評“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定”,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家,年銷售額4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5家企業取得自營出口權。同時,積極搶抓國家IPO扶貧政策機遇,組建“古丈毛尖”茶業集團,加快上市進程;通過健全企業聯脫貧戶模式,推動茶業發展幫扶,在政策支持下,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強化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如牛角山茶企實行“村支兩委+公司+科研院校+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鼓勵農戶以資金或土地入股,建立農戶從租金、勞務、訂單農業、盈余分配、返利、分紅等6個方面的增收機制,探索建立了訂單式精準脫貧模式,通過承接政府委托扶貧訂單,與政府、貧困戶簽訂協議,依托企業帶動作用惠及3個鎮11個村7000多戶2萬多人。

培育集體經濟,激發村集體發展活力。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三變”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出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2020--2023)》《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獎懲工作方案(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確保資金投入力度不減,政策扶持力度不減,鼓勵實現從門面租賃的單一村級集體經濟向資源利用型、物業商貿型、產業開發型、加工倉儲型、文旅發展型、服務生產、委托經營型等多元化發展新格局轉變。堅持政策“鋪路”。注重激勵創新,出臺古丈縣《村集體村經濟受益使用管理辦法》《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獎懲工作(試行)方案》,每年從集體經濟收益增量中提取15%~20%作為獎勵基金,對年度考核為“優秀”“合格”的集體經濟專抓村干,可享受獎勵基金的30%、25%的獎勵,最高不超過1.5萬元;對年度考核為“優秀”“合格”其他村干部,可享受獎勵基金的15%、10%獎勵,最高不超過1萬元。堅持能人“帶路”。采取“基本報酬+績效獎勵”方式,相繼聘請39名、58名職業經理人,協助村兩委管理村集體經濟煙茶基地;實施“返茶鄉、建茶鄉、興茶鄉”人才回引工程,回引524名人才返鄉創業;創辦“古丈縣人才孵化基地”,開展業務培訓12次,選派200余名致富帶頭人赴浙江、山東、長沙、貴州、寧鄉等地培訓提能,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二)突出差異特色發展一村一品庭院經濟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一種新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庭院經濟正在不斷豐富其內涵和定位,鄉村庭院經濟的重大潛力在于能通過促進小口徑的產業融合,幫助鄉村實現產業振興,尤其對于脫貧地區農民實現收入增長、創造致富新途徑有重要幫助。古丈縣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確保家家都有增收產業、戶戶都有增收項目,實現種植業、養殖業和手工業穩定增收。

實施政策保障,提供財政支持。制定《古丈縣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實施方案》,統籌整合1000萬元財政涉農資金打造7個庭院經濟重點村(每鎮一個村),鼓勵和支持全縣1300戶脫貧戶、監測戶參與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同時實施財政獎補,明確獎補主體,獎補界限,提供消費支持。

差異化定位,挖掘特色資源。古丈縣在庭院經濟發展中,通過充分發掘當地優勢資源,實施差異化定位。縣內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獨特的人文歷史積淀。在發展庭院經濟的過程中,將傳統的農業生產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相結合,跳出傳統庭院經濟發展格局,通過扶植發展茶產業、種植養殖、特色加工、休閑旅游、農家樂等庭院經濟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2022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08元。尤其是依托當地的豐富茶園資源,推動庭院經濟與茶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以茶葉加工、旅游觀光為主的庭院經濟項目。如墨戎苗寨依托旅游公司租用村民的閑置房屋打造“情景”,讓村民以旅游公司員工身份在“自己家里”上班,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聯結;古陽鎮官壩村結合村里實際情況,在縣鄉村振興局的大力支持下,后盾單位、聯村領導、村支兩委積極發動村民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閑置零散土地種植寧鄉梔子花,發展家門口的庭院經濟,官壩村已發動農戶84戶利用房前屋后及閑置空地種植梔子花六千株。

突出組織引領,形成共向合力。實施“村黨組織+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利益聯結模式。積極發展庭院經濟,扶植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加工、休閑旅游和庭院生產生活服務等庭院經濟產業,力爭覆蓋10%以上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培育一批庭院經濟示范村示范戶,讓庭院經濟成為群眾增收有效渠道。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引導和支持農戶參與庭院經濟,同時協調各方利益,確保公平和透明。同時提供技術和市場支持,幫助農戶提高庭院經濟的產出和質量,促進庭院經濟的持續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發揮組織作用,統一管理和運營庭院經濟,確保各方利益的均衡分配,提高農戶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社區的發展和繁榮。

(三)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提升民族鄉村魅力

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不僅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制度框架和價值目標來統領鄉村的文化建設,讓現代文明融入到鄉村的日常生活,而且要包容鄉土文化的區域差異性和發展多元性,順應鄉村文化的演進規律,傳承鄉土地方本色,彰顯中國民族風格。古丈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項、省級8項,25個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苗族四方鼓舞、土家族茅古斯等獨具特色。通過科學規劃、保護開發、文旅結合等方式,探索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模式,展現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魅力。

制定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傳統村落。古丈立足村莊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特色,對村莊發展的整體風貌進行頂層設計,制訂符合區域發展要求、契合生態、生產、生活實際的鄉村空間規劃,將傳統村落保護規劃與“十四五”、國土空間、鄉村振興、發展等系列規劃有機對接、充分融合,科學編制了《古丈縣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實行集中連片打造;堅持規劃引領,全面完成103個村莊規劃編制,作為集中連片村落的發展方向和主線,加強山水特色和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古樹名木保護,塑造鄉村風貌。建立傳統村落保護檔案和文旅項目建設清單,通過修復建設和文化傳承,積極完善村落發展藍圖、布局文旅業態、重塑美麗鄉村形象、打造傳統村落名片,有效整合傳統村落的特色資源,煥發傳統村落的生機與活力。如以苗族文化為特色的墨戎苗寨、夯吾苗寨和中寨村,以土家文化為特色的坐龍峽村、紅石林村、坐苦壩村等。

推進文化大眾化,營造共同文化氛圍。整理總結了具有古丈特色的茶禮、茶俗、茶歌、茶話、茶史,認真挖掘與古丈茶葉相關的重要歷史遺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研究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丈三道茶》《土司擂茶》《苗王油茶》等茶藝,充分展示古丈茶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注重繁榮縣域茶文化,圍繞“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推進茶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三進活動”常態化,讓更多群體關注和了解非遺,共享非遺系統性保護成果;精心組織斗茶會、茶歌大賽等系列茶賽事,已舉行十一屆斗茶會,每年評選出金茶王、銀茶王以及斗茶大師,除此之外還有民間斗茶會,在全縣形成了愛茶興茶的濃厚氛圍,古丈茶葉知名度得到提升,茶葉市場持續拓展,脫貧群眾從事茶葉開發信心不斷增強。

實施保護性開發利用舉措,鼓勵開展生產經營性活動。按照“恢復原狀、保護現狀”的原則,古丈縣深挖細掘村寨歷史文化,堅持“依山建、簡構造、精細部、親山水”的建筑格局,加強傳統村落歷史建筑物的修繕、民居新建的指導,還原傳統村落的古樸風貌。同時,注重保護性開發利用,在傳統村落內合理開展旅游、休閑度假、傳統手工藝和傳統技藝加工制作等生產經營活動,積極推動傳統村落實現振興發展和文化復興。如墨戎苗寨將苗族文化非遺項目打造成經營項目,建成苗族博物館、苗家婚禮房、巫儺堂、苗銀手工坊、農家茶屋等。牛角山村開發建設夯吾、戎吾兩個苗寨旅游景區,實行旅游綠色股份“月月紅”村民12項保障增收機制。 

(四)多元幫扶格局形成鄉村振興共同行動活力

鄉村振興工作并非政府的獨角戲,從政府、社會二分觀點來看,社會幫扶是政府幫扶的有益補充,屬于第三次分配,精準性更強,主要依靠自愿精神;從政府、市場、社會三分觀點來看,社會幫扶是指社群治理,這一治理模式與行政治理、市場治理并列,是基于對共同價值與規范的認可與遵從而形成的一種互動式、多中心、自我式治理。對鄉村振興共同價值的追求是社會多元幫扶格局形成的前提,古丈積極匯聚多方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對農村地區進行全面、綜合的支持和幫助,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堅決守牢脫貧攻堅底線,加強防止返貧監測和領導干部結對幫扶措施。加強駐村幫扶,確保工作力量不減、持續高效推動各項決策安排落地見效;扎實推進防返貧監測幫扶,常態化開展“基層摸排、行業篩查、平臺監測、分析研判、交辦反饋、跟蹤落實”監測幫扶,全縣共有脫貧戶8124戶31692人,監測戶1351戶3948人,其中未消除風險監測戶771戶2240人,新識別監測戶47戶152人,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應退盡退”。扎實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共排查出6類重點人群1024戶,其中新識別35戶111人擬納入監測對象。

東西協作,先富帶動后富。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縣溪龍縣黃社村20名黨員聯名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實施“白葉一號”項目,受到來信,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批示,2018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確定湖南省古丈縣為受捐對象之一,“白茶一號”落戶默戎鎮翁草村,受捐茶株150萬株,種植660畝。古丈縣成立“白葉一號”產業園建設指揮部,高起點規劃、高質量整地,高標準定植,高水平培管,2020年首次采茶加工并以“攜茶”品牌名義上市,按照“茶園景區化、茶旅一體化”的思路,將“白葉一號”茶葉產業園打造為重要旅游景點,同步帶動翁草村、牛角山村和夯婁村的經濟發展,強化聯農帶農機制,通過茶葉銷售、旅游收益、土地流轉、務工等多種方式為農戶增收,實現“一片葉”成就一個茶旅融合富民產業。

持續拓寬就業空間,做好異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堅持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以技能培訓推進就業、以創新創業擴大就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全力推進穩崗就業提質量上臺階。用好就業幫扶車間,管好公益崗位,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就業幫扶,促進脫貧就地就近就業,提高吸納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就業數量和比重,確保聘用脫貧人口數量穩中有升。做好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穩中有升,持續抓好務工信息動態管理,精準掌握脫貧戶和監測戶務工就業狀況。堅持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充分發揮基層工會主體作用,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通過創新服務模式,引進幼兒園、培訓機構、愛心超市、衛生服務、扶貧車間等豐富社會服務資源,開設家長課堂、群眾夜校、技能培訓班,不斷強化服務保障。通過規范就業管理,依托社區工會成立城區集散勞動力服務中心,服務范圍涉及建筑業、水電安裝、家政保潔服務、搬運工等類型。

抓實社會幫扶,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著力深化光大定點幫扶和寧鄉對口幫扶,先后實施就業、醫療、教育、產業、助殘、聯村、消費等7項幫扶措施,完成轉移就業勞動力62人,開發脫貧戶、監測戶公崗200個,完成消費幫扶近270萬元,2023年已到位光大幫扶資金700萬元、寧鄉幫扶資金1000萬元。以寧鄉市對口幫扶古丈為契機,開創“總部經濟+產業異地孵化+科技研發”發展路徑,推動古丈縣工業破除空間限制,主動承接省會產業轉移,為古丈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在醫療方面,中國光大集團援助古丈縣“智慧醫療+”項目即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試點項目已完成全縣覆蓋,為基層群眾提供診療服務276176人次,通過利用光大集團的互聯網醫療資源優勢,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服務社會的原則整合縣域內縣、鎮、村三級醫療網絡,組建古丈特色“智慧醫療”的醫共體模式,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醫療資源下沉,坐實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和村醫簽約服務;在教育方面,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金公司聯合實施山村幼兒園項目,把幼兒園辦在村門口,解決一部分3-6歲留守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同時為一些志愿者提供就業崗位,鄉村幼兒園辦了34所,志愿者45人,在山村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兒童305人。

三、古丈經驗的重要啟示

開放合作是發揮相對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后發優勢的必由之路,古丈縣強化自身發展基礎,一方面以古丈毛尖為核心產業專注于鍛煉“內功”,不斷創新政務服務體系,同時提升脫貧攻堅“造血”能力,另一方面搶抓政策發展機遇,不斷深化對外合作,積極主動創造發展機會,為打造鄉村振興后發趕超的樣本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啟示。

(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生態賦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和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明了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并進的必要路徑。古丈是生態大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9.8%,有高望界國家自然保護區和坐龍峽國家森林公園,有清澈的酉水河與棲鳳湖,空氣中負氧離子高,被評為“中國生態魅力縣”“中國健康養生休閑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天然氧吧”。通過大力發展“兩茶一養”區域特色產業,將生態環境優勢轉換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經濟優勢,古丈在推進農業產業綠色有機、集約高效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實踐證明,生態安全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只有通過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我們才能確保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基礎。同時,經濟發展也為保護生態系統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通過投資環保產業和推動綠色發展,可以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因此,將生態安全和經濟發展視為相互促進的關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應將技術創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將“技術變化”這一關鍵因素引入農業生產和經濟增長當中,以引起生產要素的變化,這要求建立一套與技術變化相適應的制度,更加注重市場化和多元參與,同時鼓勵對人力資本進行持續性的投資;應持續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新業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發展生態旅游、康養等新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產業鏈融合發展。積極投入資源,加大對農業產業新功能和新業態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應加強生態環境整治。全力抓好污染治理和其他環保問題整改任務,持續推進石漠化治理、礦山復綠、裸露山地治理等生態建設和修復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化大氣環境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同時加大農業執法力度,維護農業生產領域安全。

(二)喚醒傳統村落的多元價值推進文化賦能

作為一個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為主的山區縣。古丈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傳統村落就是其中之一。古丈縣的傳統村落大多建于明清時期,這些村落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呈現著獨特的建筑藝術風格,匯聚有不為人知的地方方言和傳統習俗等。在現代化進程的沖擊中,古丈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保護規劃、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進旅游開發等,以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古丈縣積極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和開發,通過挖掘多元價值,推進文化賦能,讓這些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挖掘其經濟效益。因此,應重視文化傳承與創新,延續鄉村歷史文脈,傳統村落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保護和傳承這些傳統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專業化和技術化的手段加強對傳統技藝和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創新其表現形式,同時強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為展現地方民俗文化提供平臺,營造社會共同文化的氛圍;應制定科學的保護性規劃政策,對傳統村落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保護規劃。例如,對于一些保存完好的村落,重點放在了維護和修繕上,保持其原有的風貌和特色;對于一些損壞較為嚴重的村落,則采取了搶救性的保護措施,盡可能地恢復其歷史原貌;應將傳統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挖掘經濟價值,圍繞傳統村落活化和文旅發展,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主線、非遺項目為載體、設施場景為呈現、民俗活動為業態,打造集少數民族文化非遺項目保護、傳承、展示、體驗及游、娛、吃、購于一體的消費場景,積極開發村落的旅游資源,開發特色旅游產品。

(三)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黨建賦能

古丈縣聚焦茶葉、柑橘、煙葉等優勢特色產業,突出產業發展,完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穩定就業,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強化“村黨組織+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多渠道發展農業產業,同時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脫貧戶和監測戶將政策扶持資金、土地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能人)結成聯股、聯利共同體,實踐證明,在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的同時,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才能更好的形成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共同進步的“合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因此,推進黨建賦能,應充分尊重農民主體意見,在強調黨組織領導的同時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建立多方聯動機制,聽訴求、實監督、解難題。定期展開溝通交流,完善民生問題反饋處理機制,利用“老熟人”辦好“身邊事”,不斷引導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應完善自身組織體系,堅持以“組織體系”為引領,聚焦聚力總目標,建立健全“橫向到業、縱向到戶”黨組織領導全覆蓋體系,逐步夯實資源共享、組織共建、活動共聯的區域黨建工作基礎,不斷推進資源和權利向基層的下沉,完善組織機構,優化政務服務效能,減輕財政壓力,著力解決民生實事;應實事求是地培育集體經濟,堅持政策鋪路,利用好本土資源實現不同類型村集體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聚焦基礎設施等小切口強化村民脫貧的內生動力,引入市場化思維,實現村集體經濟“能人”帶路。

參考文獻

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陳文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求是》2018年第6期。

陳文勝:《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民日報》,2018年3月12日第7版。

陳文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轉型》,《求是》2017年第3期。

劉知宜:《庭院經濟:“小而精”背后的“廣與深”》,《農民日報》,2022年10月27日第8版。

向漢慶、伍晏樂:《大力發展庭院經濟 培育縣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湖南日報》,2023年8月24日第13版。

陳文勝、李珺:《論新時代鄉村文化興盛之路》,《江淮論壇》2021年第4期。

謝治菊、梁嘉俊:《東西部協作中的社會幫扶:類型、邏輯與未來》,《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3年第4期。

640.png

【作者簡介:陳翔宇,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城鄉公共治理。陳文勝,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城鄉關系、鄉村治理。來源:《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3)》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3年11月出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伊人网在线观看动态图 | 亚洲欧美成aw人在线 | 热久久99这里有综合久久 | 日韩AV有码在线播放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