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仇保興:不能用建設城市的方法發展鄉村

[ 作者:仇保興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9-11 錄入:王惠敏 ]

怎樣推進鄉村振興,關鍵是守正用奇?!笆卣笔侵讣ぐl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農民(包括返鄉農民和來自城鎮的新農)是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不可取代的主體;“用奇”是指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始終堅持一切從鄉村實際出發,不唯書、不唯上,一切有益于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奇招、新招都應以實踐加以檢驗。

1制定鄉村政策必須要懂農村和農民

我在住建部工作時,第一件事就是在城鎮化大潮中提出把農村歷史文化遺產保存下來。當時進行的新農村建設,基層出臺了很多錯誤的政策,例如用城市建設模式來發展鄉村,把鄉村城市化,甚至取消農民的養殖權,這都是由于決策者不懂農村、不懂農民造成的。

還比如易地搬遷政策的意義何在?市場機制已經把能自主搬出來的農戶都吸引到城鎮里。這時候又強制把剩余的人從山上搬下來,把老房子拆掉,當地老百姓肯定是不愿意的。農民的幸福感在哪里?農民在農村并不用賺很多錢就很幸福。因為農村的生活成本很低,吃的用的住的都很便宜甚至免費,農村生活水平不能以人均 GDP收入來衡量,如果用人均GDP衡量農民生活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三農工作沒城里人想象的那么簡單,但也有規律可循,只要把農村互聯網、電、水、衛生院和教育等基礎設施做好就可以。我既反對用行政動員來驅使農民進城的觀點,也堅決反對把大拆大建的城市模式搬到農村去。

2鄉村振興要充分挖掘鄉村的文化資源

從2003年起,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由于當時搶占先機,率先把5000多個價值最高的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下來,這等同于把農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保存下來,顯然意義重大。因為我國有70多萬個村莊,每一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文化歷史價值,每一個村莊都是一段故事、一個文化瑰寶。如果把村莊拆除,把村莊的土地變成城市可以拍賣的土地指標,這種做法會破壞村莊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我們對農村的認知還不夠,傳統村落的價值、村落與周邊自然環境的生態價值目前仍遠遠被低估。其實大部分被拆的村莊都能通過傳承歷史文化和農產品的改良重新振興起來。比如我們老家的祠堂,可以追溯至明代;金華的農耕文明最早可追溯到11000年前農耕文明的遺址。實際上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也是吸引城里人入鄉旅游的“新鮮玩意”。

3鄉村振興要重視鄉村社會資本的培育

社會資本是西方社會學發展出來的新流派,這一派認為,鄉村除了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等資本外,還應有社會資本,共同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社會資本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對周邊環境氣候的認知程度所帶來的效率提高。例如,在農村什么事情都是互幫互助,這是非常密切的鄰里關系。當地人在這個地方生活多年,世代相傳,對當地的自然、文化、土壤氣候的認知等就構成了社會資本,這也是農村生產力的重要部分。但是這項生產力長期以來被主流經濟學所忽視。

以當時分配到杭州的三峽移民為例,我們給了移民很好的物質資本:每戶移民補助10萬元、兩畝土地,房子由市政府蓋好,同時移民自己帶來人力資本。但后來80%的人都回重慶了。為什么一些人寧可住在非常窘迫的環境,也不愿意到杭州來,這就是社會資本的力量。因為在杭州社會資本歸零,雖然地方政府給足了外地移民土地資本和物質資本,但失去了社會資本,他們認為也是不合算的。小農戶仍是中國農業生產,如果農民缺乏社會資本,務農和生活成本會非常高。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只要不是土地規模經濟,不是機械化、電氣化,不是工廠化流水線操作所貢獻的生產率,那就是社會資本的貢獻。但是主流經濟學、城市的農業專家中重視社會資本的很少,因為這跟我們原來那套所謂“正宗”的經濟學、“正規”的政策文件不是同一個視角。

我們研究中國的鄉村振興,就必須和社會資本結合起來。黨中央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講農村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要圍繞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擴展了社會資本。如果把人撇開,僅討論生態或社會價值是沒有意義的,應該把社會資本擴展到生態價值范疇。

4政府和技術要為農產品品牌背書

如何保證農產品品質?通過推廣應用“有機產品認證”等現代化的溯源技術,可以把高品質產品跟一般產品區分開,保證有機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另外,在每一個主產區,政府成立專門保證金,如果發現農藥超標等問題就要賠償。這樣農民的增收就有平臺保障。現代化的溯源技術保障,加上擴大銷售范圍,整體成本就可降下來,農民收益就上去了。

另外在科技應用方面,中國與歐盟已經順利實現地理標志產品的互認互保。我們為什么強調保護原始村落?就是為了保護未來農產品的增值潛力。像法國紅酒等都是以村莊作為地理標識產品的中心;地理標志商標最終以村莊為核心。既然以村莊為主,將來農產品的優質化一定要把地理標志商標貫穿至鄉村始終,以村為品牌,把優質農產品與一般農產品區別開,高質量生產,保證不施農藥,這樣農產品就能獲得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

總之,農產品品質一定要可追溯,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失信,需要重塑信任。通過地方政府和現代化技術可以為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工藝和質量背書支持擔保,導入現代通訊技術,用手機就可追根溯源,從而保證品質。

5鄉村建設要有當地風格和審美原則

規劃學中有三條最高宗旨,一是尊重當地傳統文化。文化實際是社會價值的沉淀;二是尊重當地老百姓的長遠利益;三是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村莊建設盡可能不與當地的山水沖突,傳統建筑都是與山水景觀融為一體的,不像現代建筑師大都只顧追求個性表達。

鄉村建設一定要有當地風格和審美原則。鄉村振興不要把城市的東西搬到農村,現在一些地方新農村建設片面追求工業化、城市化的模式,是當地干部搞錯了方向?,F代城市景觀和建筑模式單一,往往大江南北難以區分,缺乏地方特色;但農村一定要堅持本地化、多樣化。鄉村一定要有當地的風格、用當地的材料,然后結合一些現代技術?,F代技術不能抹殺鄉村傳統文化,而是為她添彩。一些旅游部門熱衷建設標準化的游客中心,實際上一個民俗博物館就可以代替,中國南方80%以上的村莊都有祠堂,可以將祠堂部分建筑改成民俗博物館,一物多用。

農民結合當地建筑風格開辦民宿是有前景的,還可以進一步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設計,傳統的東西對城里人才有吸引力。要注意的是,農村的傳統村莊許多都是木結構建筑,一旦涉及連片建設,就有防火問題。村落房子可以改良,在保持原來的風格的基礎上,防火必須做好。

鄉村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記住,如果用城市規劃模式去建設鄉村注定是失敗的;用城市工業生產的模式去替代農村農民的生產方式往往是失敗的;用城市產業工人的要求去組織農民生產生活也注定是失敗的。

6鄉村發展也要支持雙碳

中國已經提出“雙碳”戰略目標,但如果農村也蓋高樓大廈,學西方的能源農業,農民也天天坐車吹空調,這對碳排放將是個大考驗。以后農民要生活好、農業要發展好,必須重視碳排放問題。如果城市碳排放控制住了,下一步就要看農村了。預計城市碳排放三年后能控制住上升勢頭,因此進一步碳達峰潛力在農村。

農村其實有發展太陽能、小型風力、小水電的條件,如果將新能源都合理利用起來,農村可低成本實現低碳生活。另外,農村的建筑應盡可能就地取材。我國傳統建筑稱之為土木建筑,材料全來自于土地。傳統的夯土建筑結構具有抗震性能,造價低,而且竹子木材做屋頂,就地取材,不僅低碳環保而且有當地的風格。

 

(作者系住建部原副部長,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2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 尤物92午夜福利视频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乱偷在线 | 午夜性久久久性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