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強調,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多個省份的黨政領導當時就在會上與中央簽下了脫貧攻堅責任書。先立“軍令狀”彰顯脫貧決心,再輔以考核“指揮棒”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全力扶貧——我國“十三五”脫貧攻堅布局日益清晰。22省份扶貧考核引入第三方評估或與“官帽”掛鉤。(新華社每日電訊)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的。它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部分人們已經過上了不愁吃喝的日子了,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們還處于生活困難的境地,這些人們需要國家、社會的扶助,而精準扶貧則讓他們看到了脫離貧困的希望。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是理想,精準扶貧就是實現這個價值和理想可以落地的操作路徑。然而在扶貧的道路上,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脫貧呢?
筆者認為,精準扶貧,于國家而言,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從思想高度重視,從行動上動真格,真抓實干和務實作風的勁頭,不能有半點的假抓和務虛;還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危機緊迫感,讓扶貧真正的落到實處。而在脫貧的道路上與他們的“官帽”掛鉤,制定具體的追責辦法和第三方的評估考核,用硬指標形成倒逼機制,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既有物質的扶助,也有思想上的扶助,為他們樹立典型的好榜樣引路,加強技術培訓等,這些都在彰顯著中央對精準扶貧的決心。
精準扶貧,于個人而言,在思想上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斷進取、勤奮努力,在精神上不斷增強志氣,不怕挫折、不怕苦的精神,要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斗志;在國家扶助“輸血”的基礎上,“造血”就顯得更為重要。
要真正的脫貧,不僅僅只是國家的扶助,更重要的還是需要貧困者自己。所謂扶貧須扶志,無論國家提供多少物質幫助他們,都只是暫時的脫貧,無法改變貧窮的面貌;而扶志則可以幫助他們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增強戰勝貧困的勇氣,樹立靠自身努力脫貧的思想。國家的扶助與自身努力相結合,從根源上找到脫貧致富的方法,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扶貧。
作者地址:四川省大邑縣三岔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