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宗慶后:精準補貼支持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

[ 作者:宗慶后?胡可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04 錄入:吳玲香 ]

3月,中國進入兩會時間。十三五規劃、供給側改革、脫貧攻堅戰、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等一系列政經熱詞密集進入人們視線,描繪著中國改革的宏偉藍圖。代表委員將對政府工作報告等文件展開審議討論,并通過參政議政渠道形成議案、提案,供決策部門參考。作為連續14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實業家,宗慶后今年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同樣引社會各界關注。

對于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三農與脫貧議題,宗慶后建議,政府要對補貼人群與補貼方向進行科學分析,集中使用補貼經費,向真正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重點解決農村水利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與良種推廣等問題,做到精準補貼。

科學精準實施農業補貼 讓農民真正增收致富

今年1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連續13年聚焦三農。文件要求,到2020年,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近年來,我國糧食實現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一連快,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有著一系列新的課題亟須破解。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3%,家庭經營純收入占42.6%,其中種植業收入占24.6%。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收入不高且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如何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宗慶后在兩會召開期間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改變現有普惠制的農業補貼方式為精準補貼,以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通過放開農產品的價格來增加農民收入,從而保障我國農業長期健康發展。

宗慶后說,目前國家對三農的補貼政策較多,以普惠制補貼為主。由于我國農業人口基數龐大,補貼普惠制造成國家財政壓力較大,但分到每個農民身上數量又較少,對真正需要補貼的人群效果不明顯。

因此,他建議,政府要對補貼人群與補貼方向進行科學分析,將補貼經費集中起來,向真正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徹底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做到精準補貼。

當前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收入過低。因此必須要通過放開農產品價格來增加農民收入,盡量消除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宗慶后建議,國家要解決農民對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把國內農產品的需求量與種植量進行匹配,通過鄉鎮政府引導農民科學種植提高產量質量,穩步提高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真正能夠從農業生產中增收致富,安心當農民,從而保障我國農業長期健康發展。

2015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制定了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目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目前我國農村依然有大量貧困人口,自然條件惡劣、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后、社會發育程度較低。

宗慶后認為,實施精準扶貧戰略,要解決好誰來扶怎么扶的問題,將農業補貼補助政策落實到位,適度傾斜,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保持農業農村穩定發展好勢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

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十三五時期,農村發展乃至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將實現新的突破,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也是三農問題的題中之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和農村服務業,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增強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能力。

同時,要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大力促進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新型勞動大軍,是產業工人的主體力量。目前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9億人左右,其中外出的農民工約1.66億人。

農民工為農村增加了收入,為城市創造了財富,但現在卻處于社會夾心層的尷尬地位。宗慶后表示,當前,很多農民工賺了錢后不回農村老家造房子,而是在縣城買房子,但是買了房后在縣城又無就業機會,只能又回到東部沿海城市打工。而沿海城市生活成本高,競爭激烈,農民工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市民待遇,同時企業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帶來招工難、找工作難的問題。

宗慶后建議,將東部傳統產業轉移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讓務工人員回家鄉打工,一方面企業實現就地生產、就地銷售,降低成本,同時農民工可在當地就業生活,安居樂業,加速實現城鎮化。

通過一定的財政、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鼓勵東部傳統產業轉移到中西部縣鎮發展,吸引各類生產、市場要素向中西部集中,引導農民工回到中西部縣城就近就業。此外,農民工在當地縣城就業有了固定收入、社保后,國家可將他們的土地與農居屋收回予以一定補償,讓他們在城鎮買房,安心生活工作,實現市民化,同時國家把流轉出來的土地租給農業大戶,實現農業集約化經營,降低成本,提高農民收入。宗慶后說。

近幾年,大量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技術進步,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下降,導致大量勞動力無法在沿海地區就業。宗慶后建議,國家用以工代賑的方法,在農村開展水利水電、土地整治、改造高產田等基礎建設,一方面可以讓農村勞動力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彌補這些年來農村水利建設的缺口,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進一步改變我國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為我國農業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于向改革要活力。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會議的重要指示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全國兩會期間,如何破解新常態下的三農問題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公眾期盼兩會聲音上升至政策層面,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實現億萬農民最大福祉,共享中國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北京33日(記者胡可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中文色另类欧美小说 | 色午夜aⅴ男人的天堂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