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中長期農業農村工作中所存在的難以化解的突出矛盾、關鍵難題、體制障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難點。這些難點因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而產生,在現有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下難以得到解決,需要推進前瞻性、突破性的深入改革來探索可行辦法。當前一個時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難點及破解路徑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協調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的目標沖突。農民種糧積極性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和前提。保障糧食安全,必須確保農民在種糧的同時也能實現收入穩定快速地增加,多措并舉有效破解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之間的目標沖突:一是因地制宜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改變小規模、分散化、高度兼業化的經營狀況,提高專業化糧食生產經營效益;二是加快科技創新和良種培育,促進機械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糧食種植的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三是加快轉變糧食生產方式,不斷延伸糧食產業鏈,構建縱向融合和一體化的糧食全產業鏈,建立健全小農戶公平分享糧食產業鏈增值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四是挖掘糧食生產的多維功能,推動糧食生產與加工、電商、文旅、休閑、教育等融合發展;五是完善糧食生產利益補償機制,尤其要積極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
第二,化解分散小農戶與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矛盾。一是小農戶城鄉兩棲性將導致農業經營的兼業化和老齡化,既影響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普及,造成粗放經營、分散生產,影響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率提升,也導致農業生計保障功能的長期發揮制約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二是小農戶長期存在將使農業規模經營目標的實現長期受制于土地流轉、生產服務、勞務組織等要素市場,形成畸高的制度性、非經營性的規模經營成本,限制農業產業的競爭力。三是現代農業后繼無人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青年農民難以源源不斷地成長起來,新型農業生產和服務主體的代際傳承被阻斷,不斷削弱農業現代化的根基。化解分散小農戶與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矛盾,關鍵是順應小農戶演變趨勢,推廣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綠色化的生產方式,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的專業化分工軌道,在現代農業產業鏈中找到小農戶的合適位置。
第三,破除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城鄉二元體制機制導致一些領域形成了固化的利益格局,對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造成極大限制,也明顯阻礙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順利推進。一要破除城鄉要素市場聯通瓶頸。城鄉要素市場分割問題集中體現在土地要素市場,尤其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以及宅基地盤活利用機制不暢。二要化解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矛盾。三要探索縣域城鄉治理一體化機制。
第四,破解農村空心化和農村人口老齡化難題。一要破解農村空心化的難題。即使不考慮城鎮化因素,人口自然負增長也是未來農村人口發展的基本面。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穩步推進和總人口數量的逐步下降,農村人口將持續減少,農村將有大量村莊消亡。必須對城鎮化趨勢、城鄉格局變化、村莊演變態勢作出研判,科學謀劃村莊布局,有序引導農村人口適度集聚,按照人口分布情況來整合、優化配置資源,防止“有村無民”鄉村建設造成浪費。二要破解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難題。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影響深刻,帶來的挑戰主要是“老人農業”、農民養老難和農村經濟欠缺活力。要以培養青年農民為重心,推動職業農民隊伍代際傳承;要緊扣農村不同老年群體的最緊迫需求,做好公共養老服務供給與在家在村養老的有機融合,增加農村老年人的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讓農村老年人能夠“體面養老”“有尊嚴地養老”。
第五,推動鄉村閑置資源要素盤活利用機制改革。不少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機制尚在探索,造成集體“三資”處于低效利用或閑置狀態。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的閑置問題更為普遍。一方面,可利用、易利用的農村土地資源要優先保障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土地增值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過低,不能形成土地資源開發促進鄉村振興的要素循環驅動機制。這也是各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推進緩慢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農村土地替代社會保障承擔的兜底保障功能雖持續減弱,但因城鄉“兩棲”人口長期存在而需持續發揮作用。這會制約農村土地要素功能發揮,使鄉村發展的土地指標緊缺、土地利用低效、土地資源閑置的問題更加突出。化解鄉村振興資源要素短缺矛盾、盤活利用鄉村資源要素的思路為:一是打破現有農村土地要素城市分配格局,建立土地要素優先用于農業農村發展的機制;二是實施農村全域土地整治,統籌推進宅基地、承包地、集體建設用地等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穩妥有效的閑置土地資源盤活利用機制,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完善農村資源要素市場,規范農村產權交易,前瞻性地部署深化農村改革,分類推進城鄉資源“兩頭占”群體穩妥有序釋放農村資源要素,撬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動能。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課題組集體成果,首席專家:魏后凱,執筆人:魏后凱、崔凱、蘆千文、胡凌嘯、蘇嵐嵐。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科學文摘》2024年第9期文章《農業農村現代化:重點、難點與推進路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