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電商扶貧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推進實施精準扶貧的十大工程之一。阿里巴巴作為電商巨頭,其農村發展戰略即農村淘寶項目是集團的三大戰略之一,農村淘寶在扶貧方面有什么措施、已取得哪些成績、未來有何計劃,筆者就此采訪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
農村電商的最大好處是將全國消費市場與農村對接起來
關于農村電商扶貧的措施,高紅冰稱,阿里集團一是發展農村淘寶業務,招募合伙人到村里開辦淘寶服務站,幫助村民購買需要的商品。整體上完善了農村商業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村互聯網使用能力,通過互聯網將信息、商業、金融服務向農村滲透、向農村賦能;二是進行組織上行農產品的開發和銷售運營,如開設淘寶特色中國館、喵生鮮、鄉甜等,幫助農村特色產品、有品質的商品外銷全國;三是依托大淘寶平臺,形成自下而上生長出來的“淘寶村”,2015年全國超過1000萬元銷售的“淘寶村”已經有780個。這些舉措實現工業品下鄉,同時讓農產品面向全國銷售,形成了網銷+農產品生產、加工的“新實體經濟”。而農村的新實體經濟體系的建立本身,可以給農村的市場開發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好效益,又可以進一步拉動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高紅冰認為,扶貧不是拿錢給窮人就能解決問題的,更重要的是要讓農民“能力脫貧”。電商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將全國的消費市場與農村的生產、制造、銷售對接起來。互聯網突破了商業交易的地理空間和時間限制,讓商業和產業被重新定義,實現了“買全國、賣全國”,這樣就可以幫助邊遠農村及社會邊緣人群。高紅冰強調,電商扶貧在某些地方確已取得成效,如山東曹縣的大集鎮、江蘇省睢寧縣的沙集鎮等,原來都是貧困縣、鎮,“淘寶村+農村淘寶”帶動了整個鄉甚至整個縣的產業成規模發展,現在這些縣、鄉不僅整體脫貧,甚至變得相對富裕了。
國務院對電商扶貧工程的要求是,要按照“有上網技術條件、有產業開發基礎、有村級站點、有物流條件、有積極性”的標準選擇試點村。然而,阿里不放棄不達標的鄉村,高紅冰表示,下一步,難度較大的是缺乏發展電商和產業能力基本條件的邊遠地區,阿里要進一步把交易、支付和物流等服務體系下沉,招募更多的合伙人到農村一線,加大扶貧力度。高紅冰強調,要樹立這樣的理念:優美的風光、優質的農產品是大家的,而不是本地自己的,因此,要借助互聯網帶來的商業創新機會加快發展。很多地方、很多資源都可這樣思考,但關鍵是要有好的組織形式,好的分享方式。
阿里農村淘寶戰略有一項“千縣萬村”計劃,要在三至五年內投入100億元,覆蓋全國1000個縣,10萬個行政村,最后也可能會擴展到20萬個行政村。
農產品電商正吸引著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釋放了農村的市場消費潛力,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鼓勵大型電商平臺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支持地方和行業健全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這奠定了發展農村電商的政策基礎。
但在農村電商勢頭強勁的背后,也當看到,2015年先后有水果營行、特土網、慢品時光等十幾家農產品電商倒閉;2016年4月7日,曾獲亞馬遜中國2000萬美元入股,一度風光無限的電商平臺美味七七宣布倒閉申請破產清算,這給如火如荼的農產品電商潑了一盆冷水。
對于這種現象,高紅冰認為,只要是市場行為,一般都沒有大問題。農村電商市場總體上是穩定的,如果想從事農村電商要了解整個生態系統和整個價值鏈,關鍵是要想清楚自己的優勢所在,不要跟風地去做別人做過的事,要做出獨特的具有創新性的、滿足消費者的產品,就不怕什么“紅海”了。做電商不要急于求成,這是個跑馬拉松的事情,不能有撈一把就跑的心態,而要長期堅持、積累,不斷搭建完善生態系統,才能迎來農村電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
不過,高紅冰也承認,農產品電商確實有一些痛點還沒有解決,如物流、農產品的標準化、產品質量溯源等等,他認為核心還是要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問題,要通過解決問題來發展和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
在高紅冰看來,農村電商的根本問題是人才,懂得開發農產品和運用農產品的人才遠遠不足。為此,淘寶大學已經開辦多期縣級干部培訓班,截至2015年底,已培訓1572名縣級干部。高紅冰強調,人才雖仍不足,但不能因此就不做事了,而是要一邊學一邊教,多搭建一些學習培訓交流的平臺,來提高從業人員的扶貧能力。
農產品電商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但道路會比較艱難,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鶯歌燕舞,還是要扎扎實實地去做。未來電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農村必是一個巨大潛力的市場,高紅冰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政協網(記者:徐艷紅)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