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聶振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催生糧食高庫存

[ 作者:聶振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25 錄入:王惠敏 ]

在近日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上,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聶振邦、中糧集團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岳國君、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等三位權威專家就糧食如何去庫存發表了各自看法,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探討一下,現在的高庫存這個形成原因是什么,這個環節我們專門探討這個話題,聶會長您專門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聶振邦:糧食高庫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糧食從2004年到2015年連續12年實現增產,打破了過去“兩豐兩平一欠”的規律。這說明我國農業抵抗自然災害和科學種糧水平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時,中央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發揮了重大作用。糧食豐收了,社會資源多了,國家為了解決農民賣糧難,實行最低收購價收購和臨時收儲政策,保護了種糧農民的利益,同時也使豐收的糧食大部分進入國家糧庫,現在全社會糧食總庫存,中央事權管理的糧食約占92%。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很大負擔,同時保管這么大數量的糧食也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其次,國內外糧食價格差距比較大,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用糧企業進口了大量的糧食和替代品。5月上旬,玉米、小麥、水稻、大豆等進口糧食到港完稅價每噸比國內糧食價格要低400到900元,玉米價差每噸420元左右,小麥價差900元。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就會大量進口低價糧。去年糧食進口總量(包括大豆)達到1.2億噸,其中大豆進口超過8000萬噸。第三,油脂消費多了,肉蛋奶消費多了,口糧消費下降。據統計,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民每人年平均消費原糧267公斤,現在平均消費200多公斤,而城鎮人口人均消費貿易糧同期達到137公斤,現在下降到87公斤左右。因此,我國糧食供需關系失衡,糧食供應遠遠大于需求。除了社會庫存的糧食,去年國內糧食產量6.21億噸,進口1.2億噸,糧食當年供應量7.4億噸,而人均擁有糧食450公斤,供應遠遠大于需求,庫存糧食就增加了。同時,種糧農民的家庭存糧也大大減少。

那么糧食庫存多少合適呢?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糧食庫存消費比是17%至18%的糧食安全警戒線,超過或者低于這個警戒線,都屬于不安全因素。我國人口多,地域遼闊,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還沒有完全解決糧食自給問題,每年需要從省外大量調進糧食。因此,從長期的糧食供需情況看,我國糧食的庫存消費比保持在50%左右比較適宜,甚至還可以再高一點。這樣庫存水平即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對用量的需求,同時對調控市場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兼顧糧食生產者、消費者和用糧企業各方的利益,回旋余地也比較大。

目前,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遠高于這個水平。糧食庫存高企給國家帶來巨大財政負擔。據數據顯示,國家儲存1斤糧食一年的保管費、貸款利息、損失損耗等需要0.12元至0.13元,如果保管這么大數量的糧食,一年的費用高達1000多億元。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高價收購的糧食進了國家糧庫,加工企業難以消耗這樣高價的糧食。這又導致出現“麥強面弱”、“稻強米弱”、“玉米強加工品弱”等問題。因此,糧食庫存多少合適呢,業內人士講,糧食問題“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很難得”。因此,糧食宏觀調控要考慮到糧食庫存、國家財政負擔、生產者的利益、消費者的利益,還要考慮到糧食加工和流通企業的利益,要掌握好這個平衡點。這就要求綜合施策,確保把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到實處。

作者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人 | 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 | 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 |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