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在干事創業中,執意追求政績,不足為奇。因為政績是考核他們稱不稱職、能否升遷的重要標準。然而,部分領導干部在追求政績時,不乏出現急于求成,反而事與愿違的情況。最終反而造成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那么,領導干部應該怎樣把自己的政績做好呢?
“政績”與“政疾”僅一字之差,卻謬以千里。籠統的說“政績”是成績、成效,是好的、正面的東西;而“政疾”則是“烙下的疾病”、“后遺癥”,是不好的、負面的。領導干部一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帶頭人,做好了是“政績”,做不好也就成了“政疾”了。只有治好政疾,才能出政績。
治好違背規律“政疾”。當前有些領導干部為了政績片面追求經濟數字的增長而忽視了一方的生態環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話來自己口中的“政績”,這只能是短期的曇花一現,久而就是便是“政疾”,一系列的問題緊隨其后,違背了客觀規律的后果就是得到大自然的報復。所以真正的政績不只是經濟的增長,還要包括社會民生等很多方面,無論是哪方面都要遵守古有的客觀規律,切勿夜郎自大而種下禍根。
治好門面功夫 “政疾”。政績做的好不但是面子好,更要是里子好。所以實實在在的小事也是政績,虛無縹緲的大事也只能成為滿城唾罵;真真切切解決的家長里短也是政績,冠冕堂皇的花架子再高也有坍塌的一日。領導干部作為一方領導在從事任何工作之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片面追求政績而瞎搞、亂搞,讓政績變為“政疾”。
治好唯上造數據“政疾”。有些領導干部“唯上不唯下”,一味地向上看,為了讓上邊的領導會心一笑而煞費苦心、勞民傷財,還有一些領導干部為了“政績”好看,就亂編數據、造出個好“盆景”,卻與群眾漸行漸遠,脫離了下邊的群眾基礎。真正的政績是應該得到群眾的認可和贊許的,絕不是編出來或是造出來的。
真正政績是靠實干得來的,不是敲鑼打鼓喊出來的,也不是“做秀”做出來的。因此,領導干部要做出真正的政績,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著力解決實際問題。
作者單位:三都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