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我們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多年來在農業品牌、農民合作社組織和農村電商領域的研究,我認為組織化、品牌化和電商化,三化一體,高效聯動才能推動涉農縣域電商發展進入新的臺階。
組織化為農產品供應鏈整合和質量標準的執行提供保障
合作社組織越發達意味著農業現代化、商品化程度越高。在眾多淘寶村的調研中,我們發現由農民散戶直接對接網購市場,很多都是直接用產品進行銷售,尚未完成商品化的過程,一旦有消費投訴,直接導致店鋪無法經營。完成合作社的組織建設,可以幫助分散經營農戶對接網購大市場的需求。
分散經營農戶電商運營能力弱,流量獲取能力不強,產品包裝能力缺失,快遞物流溢價能力差,通過合作社組織可以有效整合貨源,進行種植標準的執行落實和一定程度的營銷推廣,降低網店流量運營和物流成本。
由于農資市場的不規范,導致各種偽劣農資充斥,而通過合作組織從線上線下渠道或生產廠家批量購買所需物資,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保證所購農資的質量,從而保障農產品的質量。
通過合作社直接對接,或者以農戶+合作社+公司的形式進入網購市場,能夠快速直接地掌握消費者數據,進行預售、眾籌和訂制農業等網絡營銷新模式的實踐。
此外,農民合作社組織還可以獲得各大金融機構和政府的資金扶持,吸引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投融資,從而提高種植和生產技術,提升線上線下的銷售運營能力。
品牌化建立消費者忠誠度從而提升產品溢價能力
品牌是信譽的凝結。一個品牌一旦在消費者心目中確立起來,就可以成為質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消費者就會放心購買和持續消費。隨著消費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費者不僅要求“吃得飽“而且要求”吃得好“”吃得放心“,品牌聲譽將逐漸成為農產品消費的主要取向。
品牌化是生產再造過程,是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需要。農產品品牌化的過程,就是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種養、標準化控制、產業化經營的過程,有利于促進農業升級,實現由數量型、粗放型增長向質量型、效益型增長的轉變。品牌化是價值提升過程,是促進農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品牌是無形資產,其價值就在于能夠建立穩定的消費群體、形成穩定的市場份額,沒有品牌的產品更容易滯銷賣難。 品牌化是國際認同過程,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不少農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缺少一批像荷蘭花卉、津巴布韋煙草等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我國不少優勢農產品只能占據低端市場,無法帶來高溢價。
在涉農縣域發展電商的實際案例中,有區域公用品牌聲譽為基礎的縣域農產品,比如新疆的阿克蘇蘋果、庫爾勒香梨、若羌紅棗,比如陽澄湖大閘蟹、潛江小龍蝦,比如蒙自石榴、臨安山核桃等,更易被網購消費者所信任和接受。同時在競爭激烈的網購市場,企業或店鋪更需要打造自身的品牌,來體現品質、服務、創意各方面的差異性,以便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農產品領域不乏有西域果園、三只松鼠、藝福堂等深受網購消費者喜愛的規模化企業品牌,也不乏有維吉達尼、倪老腌、蝦尊等小而美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在以農業為核心的縣域發展電子商務,勢必要建立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個體品牌的三層品牌體系,提升縣域品牌的整體消費者認知,提升各個環節經營者的收益。
電商化掌握消費者數據助力傳統產業創新轉型
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數據化思維和用戶價值思維,通過產業鏈各環節主體直接對接消費者,積累了消費者的網絡行為數據,了解消費者對于品牌、產品和服務的全面反饋,以便于后期對于產業的發展進行預測分析,并及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整,極大提升供給側的效率。同時,伴隨著電子商務交易而產生的電子商務服務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電子商務帶來的創業創新熱潮,既解決了很多縣域的就業問題,帶動優秀人才和農民工返鄉,并且誕生了眾多的新農人,促進了傳統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產業和旅游業的創新性融合發展。
總之,組織化保障供應鏈基礎,品牌化提升商品溢價能力,電商化以用戶為中心提升流通效率,本人認為,三化一體協同發展,既能積極響應國家發起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又能協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的新思路,可以成為涉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組合拳”。
作家簡介:曲江,浙江大學CARD農村電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商參考》專欄作家。阿里“8年陳”,電商運營專家,農產品及農村電商研究專家,2015年阿里研究院活水計劃優秀學者,著有《臨安模式》、《淘寶村的瓶頸與出路》等研究成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電商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