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不少鄉鎮財政運行壓力大,鄉鎮政府功能逐漸在減弱;隨著并村和村(村委會)改社(社區)工作的進一步推進,資源進一步整合,村(社區)功能在逐步強化。筆者通過走訪、調研提出一些思考意見:逐步減少鄉鎮,增強村(社區)功能,試著減少鄉鎮一級,縣直管村(社區)。
一、鄉村現狀
1、鄉鎮缺乏干事氛圍。要問鄉鎮干部忙不忙?大家都會一致回答:很忙。因為黨和國家的法律、政策和各部門的工作要落實到群眾中去都得通過鄉鎮干部。再問都忙了些什么?絕大多數都會答:忙于日常工作,處理一些突發性工作和迎檢工作。如果再問一句:為老百姓都忙了些什么?恐怕很多人就會答不出個所以然。雖然,有人會說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就是在為老百姓忙,姑且不論他能不能把政策執行到位,這句話還是說得過去,但在發展地方經濟,搞好服務促農增收等方面,鄉鎮干部其實真的沒做什么,要說鄉鎮干部忙,那也是忙于應付上級的各項督查考核,忙于填寫一些表格、數據(其實這些表格、數據也大多都是由駐村干部拿到村里由村干部填寫),鄉鎮干部的忙是少數責任心強和涉及惠農的業務部門的干部們忙,有很大部分人是一天打魚三天曬網,還有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違規進入人員較多而未清退的少數鄉鎮,更是人浮于事。一人做事,兩人看,三人評論,四人在打麻將。沒做事的評論做事的,有時遇上需要大量人做事時,而平時不做事的人不是積極的去做事,而是會主動的去謀人,缺乏干事氛圍。
2、鄉鎮財力運轉困難。近年來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不少鄉鎮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鄉鎮可支配財力驟減;受職能和不少站所的條、塊管理所限,鄉鎮創收乏力,很多時候只是有責無權,如對違法的處置鄉鎮只能是接受委托,所處罰金都得如實上交,不少鄉鎮的收入主要是靠上級下撥的一些轉移支付資金。然而,鄉鎮為維持正常的運轉需要大量的開支。公務活動、執行政策、開展工作等方面都需要開支,如:鄉鎮為完成獻血任務就要請人(多數鄉鎮干部的血已不合格),別人獻了血就要求發營養補助;請村里的黨員、干部們上來開會要發誤工補助和伙食費;開展什么文體比賽活動需要購買道具、發放獎金,等等每一項都是一筆不少的開支,特別是有些違規進入人員較多的鄉鎮他們的工資福利更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有少數鄉鎮專為發放他們的工資一個月就要十多有萬元,真是苦不堪言,面對如此重負許多鄉鎮無計可施,只好負債運行。
3、鄉鎮發展地方經濟,服務群眾受限。由于不少鄉鎮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被淘汰,鄉鎮企業在逐年減少,鄉鎮財力緊張、公共資源匱乏,鄉鎮職能在逐漸缺失。鄉鎮幾乎沒有執法權,有執法權的要么縣級或以上人民政府,要么它所轄的相關部門;鄉鎮人才缺乏,鄉鎮干部(含站所人員)工作比較繁雜,很少有專攻于某一項目的專業人才。因此,無論是在產業發展還是在招商引資和項目的爭取上都沒半點優勢,加之不少的鄉鎮都是負債運行,鄉鎮在發展地方經濟上是難上加難。同樣在服務群眾上也是非常受限。假如有一件事既是服務群眾又不需怎么花錢,或許這件事很快就會被鄉鎮完成,如果這件事要花大錢才能被完成,那么這件事是再怎么為民服務的大好事,在被執行過程中或許也要大打折扣。如村道硬化、水渠維修等都是服務群眾的好事,這些項目一旦被確定并完工后,國家就會對這些項目實施獎補,但要確定這些項目必須要交押金,還要墊資、出資,而多數鄉鎮由于財力困難,把項目撇開,直接交由村里跟相關部門聯系,墊資、出資都由村里去。很多村通過自身努力做成了一些公益事業,要求鄉鎮政府予以一些資助,但絕大多數都會因鄉鎮囊中羞澀而遭到謝絕。
4、村(社區)功能提升較快。隨著并村工作的加快,不少地方都實行了村改社區提高了村級功能,許多村改社區后,改善了辦公環境,興建了小游園、老年活動中心、農家書屋、文體廣場等娛樂活動場所,為方便群眾辦事,村干部采取在村級活動中心實行輪流坐班。不少的村還采取了代辦制,村組織活動中心安裝了pos機,可以代收農保、農合、發放養老金,有些還可以代辦匯款等業務,村民們想辦理一些日常業務,不用到鄉鎮或縣里,直接到村組織活動中心找到當班干部就可以代辦(先由當班干部收集相關資料,一星期或兩星期再由村干部統一到鄉鎮、縣集中辦理)。群眾需要向上級反映的訴求,同樣也可以找到當班的干部的反映,然后由干部集中匯總上去,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有些村合并后,加強和完善了三資(資源、資產、資金)管理,雖然很多村都很少集體資產、資金,但集體資源絕大多數都有,比如集體山林、土地、灘涂等等。同時,村三資的整合并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產生了成倍的能量聚變,充分發揮了優勢,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鄉村架構的設想
進一步完善村(社區)功能,既要替代一部分鄉鎮政府的功能,又要發揮發村民治村,更能直接地服務好村民。提倡村與村再一次合并,實現強強聯合,一個建制村要達到五千人左右為宜,對村里干部在任期間的五大頭都拿財政工資,在任期間交納各種相應的保險,使干部們都能全身心投入村里的各項工作中。為把握村里的方向,支部書記由上級下派工作能力較強,經驗豐富的國家干部,并加派一個大學生村官或新考入的公務員作副書記;同時村里選出一名副書記,這樣保證村支兩委班子既穩重又有沖勁。對于鄉鎮,除保留為民便民服務的農業服務站、社會保障站、民政辦、國土規劃所等幾個站、辦、所作為辦事處外,其余都可以撤銷。特別是負債運行的鄉鎮更要加快撤銷的步伐,逐步實現縣直管村。
三、縣直管村的幾點優勢。
1、加快推進了民主步伐。有位國家領導人曾說過:“沒有基層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隨著并村工作步伐的加快,不僅是人才增多了,更是民主在地域、空間上拓展了。就拿村民自治的四個民主中大家最為關切的民主選舉來說吧,并村前,許多小行政村或空心村,很少有人關心村務工作。年輕人外出務工、創業,很少關心家里的事;在家的大多數都是老人、小孩根本不關心民主政治。因此在選舉時,選來選去都是那幾個老干部,而并村后,各方面的人才都多了,民主選舉也會變得激烈了,通過民主選舉的激烈競爭同時也會激醒一些對民主選舉麻木的老人和婦女,更多人來關注民主建設。通過村民直選出來的干部主要是對村民負責,從而能擺脫一些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應付上級前來的各項督查、考核上,少數任命干部只“唯上”的一些思想桎梏,從而能放開手腳、集中精力實實在在的為村民服務。
2、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鄉鎮政府都必須要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無論大小鄉鎮事務都非常繁多,要完成這些工作任務需要工資、工作經費、辦公經費等等各項開支等,每個鄉鎮一年開支至少要上百萬元,特別是違規進入人員較多的鄉鎮那開支更多。如果把鄉鎮一級撤消,只保留幾個必要的站、辦、所作為辦事處,這樣可以大大節約行政成本。一個屬地管理原則,讓縣級各部門習慣依賴于鄉鎮政府,許多部門因此也不會去深入鉆研業務。有些部門在對鄉鎮進行指導時對一些政策把握不準,上午下發一個工作提示,下午又下發一個同一個工作提示,可內容要求卻幾乎完全不同;鄉鎮在涉及到具體問題向他們請示時,他們卻推脫到哪個部門更專業、更具權威,而當你問到那個部門時很多時候又是叫你轉問另一個部門,這樣一來二去把問題又推回了鄉鎮政府由自己解決,鄉鎮不僅沒有得到答案,還延誤了工作時間;有些老百姓急需解決的問題,如地質、地況、水質的勘測、鑒定等,鄉鎮確實沒有人才、資質,找到相關部門時,要么說我們也沒有資質,要么就讓老百姓交一大筆費用;許多需要落實的業務工作一般都是主管局召集自己駐在鄉鎮的站、所負責人開個會,然后由站、所負責人向鄉鎮的主要領導匯報再由鄉鎮主要領導安排駐村干部下到村里去落實,而絕大多數工作都是由駐村干部到村后再一次安排村里,由村干部落實到位的。這樣一來二去幾個回合,政策就在這些回合中要么放大,要么縮小。許多政策部門都依賴于鄉鎮,而鄉鎮也有時候懶于去思考、鉆研,對政策的執行也很隨意。如有個別扶貧戶是這樣總結扶貧、脫貧的:“干部幾次到地里叫我回家找身份證、戶口簿等資料復印并告訴我是精準扶貧對象,然后沒過兩個月告訴我脫貧了,期間他們也沒幫我、讓我做過啥,我感到非常茫然心中也不是個味!?”如果撤消鄉鎮一級,只保留辦事處,讓縣級部門直接面對群眾,減少對鄉鎮的依賴,會大加強他們的責任心,讓村級也減少對鄉鎮的依賴,這樣就會很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提升村里的主觀能動性。比較小一點的建制村特別是一千人口以下的村由于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不少人人還把全家老小都帶了出去,在合并以前許多村都成了空心村,有些自然村還呈現出一種荒涼的感覺。村里的事務很少人關心,村里也跟本談不上什么發展,也很少矛盾糾紛,主要是預防一些外來的小偷小摸。合并村如果能達到五千人左右,資源整合后(土地流轉、集體資產整合等)有了個好的平臺,不用說是鳥,鳳凰都會飛回,村里發展的積極性也就會調動出來。現在由于村干部不是脫產的,他們的工資不高,而工作量卻是相當的大,干部們都表現出一種疲憊的狀態,加之不少的村干部為維持生計還要去打一份臨工,或許還有少數人丟下村里的工作長期外出務工,干部們對村務工作積極性不高、效率低下,如果對村里干部在任期間五大頭參照公務員管理,都拿財政工資,在任期間交納各種相應的保險既能保證他們的生計,也能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定會大大的提高,同時也便于對他們實行一些約束。
作者單位:嘉禾縣袁家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