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根據意見,北京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30個省份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9月20日《新京報》)
沒有人的城鎮化,就沒有真正的城鎮化。如果農轉非以放棄土地為條件,加之農轉非的益處并沒有明顯表現出來,可以想象,農民會有多大的自覺自愿?揆諸現實,不肯放棄固有的承包地,是很多農民不愿意農轉非,也是很多地方城鎮化推進不力的重要原因。欣慰的是,在現實中,很多地方都尊重農民意愿,滿足農民不放棄土地的訴求,允許農民帶著土地進城。這種政策創新,對于城鎮化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但是,置之于更大視野,這畢竟只是習慣做法,并沒有得到政策層面的權威認可,農民還是心有忐忑,對于進城還是心存猶豫。他們擔心“土政策“抗不過”大政策”,憂慮新政策出來后,這一習慣做法得不到政策層面的承認,到時人到城里了而地卻成為“別人家的地”。從歷史經驗來看,農民對于政策有著天生的敬畏感和親近感,對他們來說,“天大地大不如政策大”,只有看到政策才會吃下“定心丸”。否則就會徘徊不定,不敢堅定向前。
鑒此,當前很有必要加大制度供給。換而言之,農轉非可不放棄土地應有政策確認。假若有相關政策出臺,認可農民可以帶著土地轉身,也就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他們就會認可和響應戶籍改革。倘若始終看不到政策出臺,他們對于戶籍改革就沒有認同感。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現在好多人認為農民失了身份就會失地,其實不是這樣,居民制度不是剝奪農民的財產,而是給予農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但這一切,不能只是停留在專家層面,而是要講給農民聽,要通過政策供給讓他們安心轉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商報 2016-09-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