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莫問劍:電商扶貧:理想的豐滿與現實的骨感

[ 作者:莫問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7 錄入:王惠敏 ]
 

國家扶貧日(1017日):

1017日一直是“國際消貧日”,每年這一天,聯合國都會選擇一個國家作為主會場,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從2007年至2013年連續7年,我國在“國際消貧日”與聯合國駐華系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主辦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各地也在同一天舉辦各種活動。201481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扶貧日”的批復明確,從2014年起,將每年1017日設立為“扶貧日”。20161017日是我國第三個國家扶貧日。

1017日,將迎來第三個國家扶貧日。這幾天,從國務院扶貧辦到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門,以會議、論壇、沙龍等諸多形式,表彰先進典型,總結成功經驗,部署下一步工作計劃。這其中,電商扶貧作為“十大工程”之一,以其網絡傳播面快而廣,格外受到關注。作為縣域電商的從業者之一,今天我也想就相關問題做一個延展性思考。

20152016國家扶貧日部分活動“電商扶貧”從概念提出和理論構建,社科院信息中心汪向東老師已經有了一系列詳實而充分的論述。在前段時間召開的全國電商扶貧現場會上,業內大咖魏延安對甘肅成縣的電商扶貧實踐也作了深入的總結。可以說,電商扶貧因其更廣的覆蓋面、更低的成本、更直接的運作,受到了電商與扶貧兩個領域的“雙向認同”。

但是,我想說的一句話是,理想很豐富,現實卻很骨干。越是各界“叫好”、“點贊”的時候,我們需要保持清醒頭腦,莫要“夸大”、“盲從”電商在扶貧領域的作用。

 十三五期間,“扶貧”無疑就是最大的“政治”。這從去年高規格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就可以看出。 政府抓扶貧,不是這一年兩年了。現在到了“攻堅”階段,一是因為執政黨要兌現自己的“政治承諾”,要在2020年前實現全民奔小康的目標。二是尚余的7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難度非常大。也正是因為如此,脫貧攻堅已經成了各省市區的“一把手工程”,以政治高度狠抓落實,十大扶貧工程,也正是在這一個背景下被提出,并創造性地在各地實施。這兩年,電商很熱,電商扶貧被寄予厚望。但是,現實并沒有我們想像中那么美妙——

壹、能夠“電商化”的貧困戶少之又少。從現有的設計來看,電商扶貧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一個最快的方式,是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通過培訓、幫扶等形式,開設“網店”,把他培養成“網商”。從農民到網商,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職業”上的變化。如果貧困戶都能自己上網賣東西,成為“網商”,這與過去“看天吃飯”、“上門交易”的農民有極大的不同。這里,我們姑且不論貧困戶能否在網上賣好東西,身份轉變成“網商”本身又有多大可能?現有的貧困戶有多少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們要看到,至今貧困的,除了交通落后、地處偏僻、資源貧乏等客觀因素外,還有著不少貧困戶是學歷低、技能差等自身素質問題。今天的電商行業,門檻越來越高、資金要求也越來越高,連轉統TP都面臨轉型,要將貧困戶從“小白”培訓成能夠通過電商“脫貧致富”的網商,簡直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貳、具備成為“好網貨”的農產品少之又少。一說到電商扶貧,很多人就會聯想起幫助貧困戶賣農特產品。現在各大平臺電商,以“電商扶貧”名義做的活動,基本上就是幫助各地貧困戶賣農特產,如雞蛋、大米、雜糧以及各類水果等等。這里,我不是說現在各地搞這個活動在“造假”,水分有多大,但你若深入到落后貧困地區去,走訪這些貧困戶,你會發現另一個“真實”:一方面,大多數貧困戶并沒有太多可以用來銷售的農特產品,另一方面,就算有農特產品,貧困戶沒有品牌、沒有包裝、供貨不穩定,更不用說品質控制,這些農特產品怎么成得了“好網貨”,怎么賣得出來?或許有人舉證說,當地有返鄉大學生,有第一書記等出面組織啊,這個方法對頭,很好,問題是,現在有多少地方已經做到了?讓貧困戶把自己的農特產品賣出去,是“授人以漁”。沒有辦法“漁”,這是擺在電商扶貧工作面前的一個突出矛盾。

叁、愿意將貧困戶納入“就業脫貧”的電商企業少之又少。“一人打工全家脫貧”,的確,解決就業是脫貧一個很好的方法。在這個思路的引導下,一些大企業通過“勞務輸出”方式,有力地助推了不少地方的扶貧工作。但是,當前傳統實體經濟下滑,新實體經濟更倚重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對普通勞務工的需求逐年下降。從電商生態來看,服務端、供應鏈以及物流快遞環節,的確可以解決部分貧困人口就業。但問題是,服務端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供應鏈基本依靠原產地的企業,物流快遞依靠“地緣、鄉緣與血緣”抱團發展,真正能夠“照顧”到貧困人口就業是十分有限的。更何況,將貧困人口培訓成熟練適用人才的成本不低,電商生態圈內的企業考慮到實際市場競爭的需要,估計少有人往這個方向考慮。

肆、平臺電商真正讓貧困戶受益的流量資源少之又少。按理說,平臺電商是最有條件落實電商扶貧,尤其是農產品網貨化后的銷售工作的。對于淘寶、京東、天貓、蘇寧、一號店來說,海量的用戶,足以“消化”一般性的“扶貧產品”。我們也不時能夠看到,各類打著“扶貧”旗號的大促活動。但是,與目前832個國家重點扶貧工作重點縣的需求來比較,平臺電商的這類資源遠遠不夠。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一、平臺電商只是供求雙方的一個撮合渠道,并不參與大量的策劃與組織,而相當的貧困戶、貧困縣根本不具備與平臺電商對接的主體;二、來自貧困戶與貧困縣的產品大多是“小生產”,難以對接大市場,在價格、品質與服務上難以達到平臺的要求;三是平臺電商掌握資源的小二們,受其內部KPI考核指標驅使,不愿意干太多“吃力不討好”的事兒。

伍、真正實現了“電商扶貧”的典型案例少之又少。各地的電商扶貧剛剛起步,大家都處于摸索階段,還遠不到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的時候。現在各地政府公布的數據,大多是基于當地電商發展的整體情況,如果用“精準”兩個字來衡量,恐怕很多難以支撐——銷售的農產品有多少真正來自于真正貧困戶?真正貧困戶基于電商新渠道真正增收了多少?新增的就業里面有多少真正來自于真正貧困人口?現有的電商政策讓多少真正貧困戶受益?……唉,不說了,我太較真了,畢竟發展電商后,貧困戶們還是受益的。只是,我覺得現階段樹立的典型案例,總結經出的經驗與公布的銷售數據太過于表面,見仁見智吧。

什么又是“電商扶貧”更行之有效方法與途徑呢?作為一個電商領域的“基層工作者”,我有以下幾點“拙見”——

1、電商扶貧首先要解決貧困戶“組織化”問題,電商扶貧合作社組建或許是一個有效抓手。國家要求“精準扶貧”,但電商領域不將更多貧困戶“組織”起來,是很難將一家一戶的資源通過電商推向市場的。一村一品,一村多品,要視具體條件。但通過組建類似的“電商扶貧合作社”(或者在原有合作社基礎上改組),并在此基礎上整合產品,形成適度規模,才有后續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和整體運營的可能。

2、充分利用對口幫扶與精準扶貧兩支隊伍,借力微營銷手段,一樣是“電商扶貧”。前幾天,我接到了廣東一個貧困縣掛職副縣長的微信。他是這么說的:“把現有對口幫扶和精準扶貧兩支隊伍統籌起來,利用好駐鎮駐村干部推動基層農產品開發,重點搞好一村多品;利用掛職干部引進對接外部資本和需求,理順產銷鏈條,結合實際做好各個具體環節,不搞大躍進式的盲目建設。”現在的問題,對口幫扶與精準扶貧往往是兩支隊伍,需要統籌管理,協同作業。所以,電商扶貧主體要作調整,不要光盯著平臺電商,要尋找更多的“第三條道路”,尤其是充分將“對口幫扶”與“精準扶貧”可能存在的電商化資源挖掘出來。

3、與其面上抓培訓,不如點上育典型。現階段,你花再大力氣培訓貧困戶做電商,取得的效果都不會好不到哪里去。一方面,貧困戶里培訓成為合格網商的人不多,另一方面,就是培訓出來后,在當下的電商環境下,他們的存活、成長概率不高。但是,如果有哪一家貧困戶因為電商賺了錢,有了典型與榜樣,這就會給村里、鎮里帶來無窮動力。同時,政府把扶貧政策往電商上作些傾斜,或許會有“千軍萬馬”的一天。

4、要把供給側改革與電商扶貧做些結合。好產品、好網貨還是做好電商的基本面。貧困落后地區,生態條件相對較好,但產品的品種品類往往符合當地千百年來的種養習慣,卻不見得是迎合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借助對口幫扶與精準扶貧帶來的可能銷售資源,推進當地的供給側改革,讓貧困戶賣得掉、賣得出好價錢。

5、跨界融合,不為電商而電商。每一個地方的資源秉賦各不相同,并非講電商扶貧就要賣農產品。有“美麗鄉村”資源的,就抓農旅融合。總之,什么方向適合脫貧的,就做什么。現在,在云南、貴州等地,都有一些成功實踐。

就說這么多吧。希望從這一天開始,更多地方、更多人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縣學會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性色第一页 | 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 久99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线蕉香港三级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