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荒》前言
張英洪
中國是一個農民大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這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我國國情的基本認識。時至今日,在一個農民大國里,難道還會出現農民荒?這看似不可能的事實,卻正在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隱患。
早在2004年,我國珠三角地區開始出現民工荒。現在,我國農村地區已經和正在出現令人擔憂的農民荒現象。所謂農民荒,就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嚴重老齡化以及農業生產勞動力的后繼無人現象。在中國農村,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正在拷問我們這個時代:誰來種地、如何種地?誰來養老、如何養老?誰來治理、如何治理?
在幾千年的農業文明長河中,人類社會并不存在人口老齡化現象,這是因為農業文明更體現和接近大自然的生命規律。人口老齡化是與工業文明相伴而產生的人口結構畸形現象。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人類提高了醫療衛生水平,發明和掌握了避孕等技術。因而工業文明在提升人均壽命的同時,又能夠借助技術手段節制生育,從而使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現象開始出現。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幾乎都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現象。
中國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現象,既有世界工業文明發展的共性,又有中國自身發展的特性。中國自身發展的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基本方面:一方面是中國特殊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改革以來,我國的城鎮化是在城鄉二元結構中啟動和推進的。在城鄉二元結構未能破除的前提下,城鎮允許和吸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謀生,但又限制農民工市民化,限制農民工家庭遷入城鎮定居生活。這就造成了兩大世界奇觀,一個是城鎮出現了兩億多的農民工人群,另一個是農村出現了一億多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群體。這種將農村青壯年人口吸入城鎮卻將老年人留在農村的城鎮化模式,使我國農村普遍出現了老年化、空心化。
另一方面是中國特有的計劃生育政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逐步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下降到1.18,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中國人口的正常再生產面臨嚴重危機。由于北京是全國執行計劃生育最嚴格的地區之一,因而北京市的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老齡化危機正在與生態環境危機、食品安全危機一起,構成了當代中國最為突出的社會問題,正在嚴重危及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從2013年底開始,我們就著手組織研究團隊開展北京市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的調查研究。在歷時兩年的時間里,我們按照“誰來種地、如何種地?誰來養老、如何養老?誰來治理、如何治理?”的基本框架,對北京市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進行了系列調查和深入訪談,并以多學科的視野提出了應對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的對策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楊團研究員、孫炳耀副研究以及北京農禾之家咨詢服務中心的同仁組織參與了北京外來務農人員的調研訪談,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朱啟臻教授組織博士生、碩士生參加了京郊農村調研訪談,中央學校科社部向春玲教授支持其博士生、碩士生參加相關調研訪談,知名的人口問題研究學者黃文政、何亞福先生參與開展了北京市人口老齡化與生育政策研究,華北科技學院劉偉教授對臺灣人口老齡化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曾跟著我掛職鍛煉的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博士生劉妮娜,具有扎實的研究基礎、較高的研究悟性、很強的研究潛能,為本研究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付出了很多艱辛勞動。參與本課題調研和訪談的許多碩士、博士研究生,我在本研究的相關成果上都注明了相應的姓名。本研究是我們研究團隊共同研究的成果。在此,我向參與本課題調查研究的所有成員表示由衷感謝。
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得出一個最基本的啟示是,凡是違背人們意愿、忽視乃至損害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模式,必將破壞社會機能,扭曲社會的正常發展。
由于水平有限,本研究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2015年10月19日
張英洪、劉妮娜等著《農民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