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獎,這表明脫貧攻堅已經被黨和國家擺在了非常重要位置。有幸獲獎者應被視為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新時期的“最可愛的人”。由此也希望本項評選活動,能夠進一步考慮把盡可能多的獲獎榮譽和機會首先給予那些主要依靠自身努力奮斗脫貧的勞動者。(10月18日中國網)
“最可愛的人”最初指的是在抗美援朝中英勇善戰的志愿軍戰士,后來泛指一切為了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做出犧牲和貢獻的人。今天,在穩步推進“四個全面”戰略落實、全面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時期,誰能沖在最前面、戰斗在第一線、做出值得人民和時代銘記的業績,誰就是“最可愛的人”。
但在不少地方的扶貧工作中,存在這樣的問題。一些貧困戶脫貧的主觀愿望不強烈,缺乏主動作為。而地方采取的對策也是治標不治本,單純的把扶貧當救濟,給錢給物,使貧困群眾不勞而獲,長此以往,助長了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惰性。一旦取消這些資金補助,就會造成返貧。扶貧,只有找準了“窮根”,采取根治之策,才能實現扶貧徹底、徹底扶貧。要根治“窮病”,關鍵不在扶貧政策好不好、落實扶貧資金“精準”與否、扶貧機制制度配套完善與否、全流程監管全面及時與否,而在貧困群眾自身的志氣和努力。
然而全面脫貧攻堅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形勢嚴峻的多重挑戰,不但需要更多的“最可愛的人”的奉獻,也需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激發內在的主觀能動性,依靠自身的努力,爭取早日掌握脫貧致富的能力,不但實現自身的脫貧,也幫助周邊的群眾、周邊地區實現連戶連片的脫貧。雖然全面脫貧的最后期限只有四年多一點時間,仍還有4000多萬的貧困人口,但剩下的都是些“硬骨頭”,時間越是往后,脫貧的難度越大,單靠扶貧干部的努力恐怕難以確保脫貧目標的如期完成,亟待凝聚全社會各種力量的參與,比如企業、社團、個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獻智獻策,形成合力。
扶貧要摒棄“等靠要”的惰性思維。脫貧攻堅中存在著諸多訟扶貧干部頭疼的“碉堡”,但沒有一個比貧困群眾的惰性更難攻克。但說到底,一些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思維惰性并非先天的,在代際貧困的絕望中形成的麻木,也非全部是因基本認知、素質的低下造成。事實上,一味采取施舍、救濟式扶貧的地方政府難辭其咎。扶貧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扶貧資金、扶貧項目;也要“扶智”,培育貧困群眾的致富技能;更需“扶志”,讓貧困群眾以窮為恥,以懶惰為恥,以后進為恥,以勤勞實干為榮,以爭先脫貧為榮,以率先致富為榮,以幫扶他人脫貧為榮。人貴有志,這是中國人的氣節和精氣神。5000萬貧困群眾的貧困,并非因懶惰而成,更多的是地理環境惡劣、代際傳遞、信息閉塞所造成,只要激活他們內心的自尊自強精神,培育他們脫貧致富的技能,打通他們與外界的物質資源和信息交流的通道,脫貧攻堅勢必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