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建群: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建設的思考

[ 作者:徐建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26 錄入:王惠敏 ]

  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深入,有兩個問題越來越困擾合作社事業的發展: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有效著力點在哪里?合作社再發展的新動力在哪里?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本文擬從社員建設與合作社內部規范化建設、與合作社外部效益化追求的關系出發,分析合作社社員建設的重要性及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循序漸進推進合作社社員建設的對策建議。

  追本溯源,社員是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

  合作社只是一種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本身的積累與建設并不是目的,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務社員發展。社員的發展是合作社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也是最終目標所在。

  社員的逐利性是合作社效益化的源動力。社員為逐利而合作,沒有社員的逐利,就沒有合作的動力。社員逐利要求合作社創新經營機制,提高經營效益。離開社員的逐利,合作社的效益化就沒有動力,或異化為社長的效益化。實踐中,凡是社員對合作社有需求的,發展就好,反之,則大多陷入無病呻吟的假合作中。當前,不少合作社由于社員的逐利性不強,導致合作社提升效益的動力不強。

  社員的規模性是社員逐利性的客觀基礎。一個社員,如果達不到一定的生產規模,只是簡單地經營一畝三分地,則其逐利性基本沒有,既不指望這一畝三分地維系生存,更不指望發財致富,其逐利重心必然放在其他領域。反之,如果社員生產達到一定規模,他必然想著如何提高產量和效益,并以此作為發財致富的依托,他必然要求合作社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和創造更高的效益。養殖領域合作社由于基本上由專業戶規模戶組成,其逐利性要強于其他領域社員。因此,從總體上看,養殖類型的合作社,在事關合作社提升發展的統一服務、加工營銷等產業鏈延伸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

  社員的參與性是合作社規范化的內在力。社會各界對合作社規范化關注最多的,是內部民辦、民管、民受益宗旨的實現問題。民辦、民管、民受益,是法律所設計的應然狀態,而要變為實然狀態,需要社員積極參與,共同制定并實施章程來實現。社員的參與性是合作社規范化的內因。合作社決策機制、財務管理、盈余分配等運作的規范,都是基于社員參與之上。如果沒有社員的參與,這些所謂的規范就會成為社長的“規定”,成為指導部門的“指示”。沒有社員的參與,合作社的規范化只能是“描”起來的,經不起推敲,無法真正體現,更不能長久體現民辦、民管、民受益宗旨。而只要提高社員參與性,合作社規范化就會水到渠成,這種規范形式可能不一,但萬變不離“三民”宗旨,這種規范才是由內而外的扎實的規范。

  社員的合作性是社員參與性的主觀條件。社員合作社性包括物質上的合作性與意識上的合作性。社員物質上的合作性表現在股份和交易量上。股份和交易量的高低,決定社員在合作社運營管理中參與性的強弱。社員物質上的合作性愈強,其參與性愈強?,F實中,那些股份較多的社員,那些與合作社交易較多的社員,其參與合作社管理的程度都較深。社員意識的合作性表現在對合作思想、合作法律、社員權利義務等的理解與認識。社員的合作意識愈強,其參與的自覺性愈強?,F實中,合作意識相對較高的社員,其參與合作社管理的程度也較高。一些合作社核心社員參與性高于普通社員,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正視現實,社員建設基礎薄弱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社員建設不夠突出

  注重發揮社長的作用忽視社員的發展動力。在合作社發展初期,社長起關鍵作用,要充分重視社長的培養。但問題是,我們往往對社長作用的局限性自覺不自覺地忽視了。單獨社長的作用與之前經紀人的作用并無太多區別,使合作社成為掛名合作社;社長實質上是社員意志的代表,而缺乏社員意志的情況下,社長就可能代表自己;沒有社員持續長期的發展沖動,不可能造就富有持續長期發展動力的社長,容易出現社長的短期行為?,F實中,部分社長參加培訓應接不暇,而普通社員除參加一般技術培訓外,鮮有合作社法律、社員權利義務的培訓。

  注重規范制度的建設忽視社員的自覺管理。規范章程、規范內部管理、規范財務制度等的提出并不難,但執行率低,實際效果往往不理想。法律對規范化規定得很清楚,規范化指標基本就是法條的直譯。基于此,面對合作社社長與社員異質化嚴重的實際,部分地方出現了不是拔苗助長就是放任自流的極端現象。通過發揮社員自覺管理來逐步推進規范化建設的機制很少得到應用。規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社員,實踐中卻很少引導這個最大受益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去推動規范化。指導者往往不是缺少正視規范化建設動力在于社員的勇氣,就是缺少通過社員自覺來規范合作社的耐心。

  注重服務能力的提升忽視社員的個體發展。合作社服務能力提升一直是各界所關注、扶持的重要內容。但在實踐中,具體服務能力建設在社員那里的吻合度、服務能力建設項目與社員之間的產權關系,經常被忽視。在各級項目安排中,鮮有充分征求社員意見的環節,如項目立項的社內決議常常不作為申報要件。指導部門很少能聽到普通社員提出的要求,在社員同質性較差的合作社中尤其顯得突出。缺少直接培育一般社員成為生產上上規模、合作上上水平的社員的建設項目。政府扶持形成的財產平均量化到社員的工作在現實中較難落實。

  (二)登記工作不完善,社員法律地位缺失

  登記簡陋化,社員隱性化。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在登記成立合作社之前,沒有相關登記的培訓。登記時,只知道最低的登記要件,倉促登記了事,基層登記機構怕麻煩,存在按最低登記要件進行簡單登記的傾向,導致很多社員都不在登記名冊中,成為隱性社員。這些隱性化社員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社員。2014年底,全國經工商登記的合作社有128.9萬家,經工商登記的社員有920多萬個,社均不到8個社員。同年農業部門統計的合作社社員有5300多萬個。按上述數據測算,全國約有4300萬個隱性社員,缺乏法律認可與保護。

  章程形式化,社員邊緣化。章程是合作社內部的“憲法”,是大家制定的一個規則。但在具體登記過程中,社員很少參與,甚至不知道有章程。不少章程都是在基層登記機構的柜面上確定的,并不是通過會議討論通過的。社員制定章程過程既是了解合作社法律的過程,也是明確自身權利義務的過程,更是明確社員相互間合作關系的過程。這些都不參與,社員的邊緣化就不可避免。

  界定多元化,社員模糊化。根據法律的規定,只有經工商登記的才是社員,但在現實中存在多種界定。有的以有股金為標準界定社員,有的以是否與合作社有產銷關系、訂單關系為標準界定社員,有的甚至以參加合作社組織的培訓人員為社員,與法律規定相去甚遠。這也是工商登記社員與農業部門統計社員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有關部門在認定社員時,多數以合作社提供的社員名冊為準。個別地方要求社員名冊填寫社員電話,驗證起來很不理想。甚至部分在冊社員都不知道自己是社員。上述種種社員模糊化的現象較多地存在于現實之中。

  (三)規?;A不扎實,社員合作動力不足

  專業大戶少,合作基礎不廣。至2015年底,浙江省3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只有6.2萬戶,只占全省純農業戶和兼業戶881.3萬戶的0.7%,也就是說100個農業經營戶中不到1個面積3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按農業部門統計,平均每家合作社只有1.3個面積3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按工商登記統計,平均每家合作社只有0.8個面積3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再考慮部分規模經營戶并沒有加入合作社,這個數字就更低,多數合作社是鶴立雞群的結構,無法產生相對平等的合作基礎。

  兼業農戶多,合作需求不多。浙江有兼業農戶534.4萬戶,其農業生產經營多數附帶完成,并不期望土地有多少產值,采用良種良技良法的愿望不高,合作的愿望就更少。2012年浙江農村經濟總收入為66393億元,其中來自農、林、牧、漁業僅為2239億元,僅占總收入的3.4%(2012年后無此類數據統計)。農業收入不少集中在農業大戶身上,兼業農戶既無農業發展動力,更無合作需求。

  流轉期限短,經營規劃不遠。浙江省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下的面積占整個流轉面積的77%。作為投入產出期限相對較長的農業產業而言,這個流轉期限表明大部分規模主體對農業產業沒有長期的規劃。組建合作社、打品牌、搞基地認證,這些相對來講都屬于長期行為,不少規模主體沒有耐心或沒有真心發展合作社。

  循序漸進,努力推動社員建設

  離開社員的發展,就沒有合作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在發展動力上,要從關注社長作用發揮轉向關注社長與社員并重的方向;在建設重點上,從注重服務能力建設向既注重服務能力建設又注重社員個體生產能力建設轉變;在規范建設上,要從注重制度約束向既注重制度約束又注重發揮社員自覺管理轉變。

  充分認識社員建設工作。需正本清源,進一步認識社員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理解社員建設是合作社經營機制創新的不竭動力,是合作社提升發展的源動力,也是進一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的重要前提。要以合作社發展再上新臺階為目標,把社員建設工作提上議事日程,有計劃地加以推進,努力夯實合作社深入發展的社員基礎。實踐中要自覺地、更多地運用社員建設來推進合作社規范化,推進合作社創新經營機制。

  有序促進現有社員提升。促進社員身份法律化。引導合作社把有股金而未經工商登記的社員進行登記。登記要以戶口簿為準,避免一戶多人參加同一合作社,工商部門在登記時要專門設置社員名冊系統。社員名冊要增加社員經營規模、電話號碼等事項。工商、農業部門可監制社員證書,由合作社對登記社員發放社員證書。促進社員生產規模化。有計劃地幫助社員流轉土地,解決資金投入問題,使之成為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專業化較強的社員。有計劃地增加規?;a社員的股金,提高其參與合作社管理的程度。促進社員意識合作化。在合作社理事長培訓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社員培訓。在社員技能培訓的基礎上,開展合作社法、社員權利義務培訓。在合作社外部法律制度培訓的基礎上,要加強內部章程及生產經營管理制度等的解讀與培訓。

  認真夯實潛在社員基礎。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適度規模,從生產上講要達到專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從農戶收入結構上講要達到一戶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比例。這樣的適度規模既適合家庭經營,又會激發較強的合作愿望;既是適合的未來社員,又不容易臨駕于其他主體之上,為公平合作增加了更多的空間;既能實現規模經營,又不容易出現改變農地用途情況。要根據產業特點,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一個縣域范圍,要根據主導產業特點確定適度規模經營的大小,并重點加以引導。

  積極制定相關扶持政策。針對一定范圍的合作社,實施財政補助措施,加快社員建設進程,逐步推動社員均衡化??梢园丛黾拥怯浬鐔T數量,給予一定金額的變更登記補助。;登記社員達到30人以上、50人以上、100人以上,可分別一次性給予獎勵,其獎勵資金可全部或部分量化到低股金社員名下??梢园磫蝹€股金高于最大股金30%以上的社員數,按生產規模高于最大生產規模30%以上的社員數,分檔給予一定獎勵。開展分類管理與扶持,社員共享共創型合作社,以社員多寡與自我服務水平為導向發展,突出登記社員的多寡、社員股金額度的平衡、社員的規?;瘜I化水平等指標的評價,并較快增加社員共享共創型合作社的財政扶持力度,真正實現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社員的目標。服務帶動型合作社,不以社員多寡來評價,以服務帶動能力為導向發展,其扶持政策應參照社會化服務組織或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土地流轉財政扶持政策要向農戶家庭適度規模經營傾斜,促進家庭經營向集約化轉變,以建立現代農業廣泛的專業大戶生產基礎。對工商資本大面積流轉農村土地的可以考慮不予財政扶持。

  努力營造社員建設氛圍。對于擬新登記成立合作社的,為避免登記后的被動,要對擬參加的社員進行專題培訓,從合作社產生源頭上進行規范指引。在大學畢業生從事現代農業過程中,要針對其文化水平高的特點,深入宣傳合作社法,并進一步使其成為合作社法的宣傳員。在各類普法工作和各類農民培訓過程中,要加強合作社法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與培訓,使合作社法被廣大的農業從業者所了解,使合作社在群眾法律意識較強的氛圍中不斷提升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農業廳經管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一区在线精品 |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区二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中文 | 日韩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