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愛丁堡大學教授:德國小城鎮是中國城鎮化的未來?

[ 作者:Buschmann?Schulft?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31 錄入:實習編輯 ]

中國城鎮化

如果要回答哪個國家的哪種城鎮化模式最適合中國,是沒有答案的。即便是發達國家的城鎮化也存在“好”、“較好”和“不好”的差別,他們都在城鎮化、郊區化和郊區鄉村發展上留下了許多值得汲取的教訓和經驗。我想,中國首先需要的是世界眼光、解放思想。

以個人觀點來看,美國人在都市郊區發展上做得最不好,戰后城市以失控狀態蔓延,以致創造了一個“無邊的城市”。正因為如此,他們才編制出各式各樣的規劃設計方案,特別是新城市規劃,試圖糾正其郊區發展上的錯誤。

BBC最新國家形象民調結果顯示,德國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國家。德國受到世人贊美的原因有很多,它是一個大而重要的世界經濟體,有著世界級的制造企業。在城鎮化方面,德國人要做得好得多。

德國的城鎮化以及在此過程中的鄉村建設仍然是理解發達工業化國家城鎮化的核心部分。不是因為它的模式領導著世界城鎮化和鄉村建設,而是因為它的城鎮規劃傳統、它的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模式,特別是它在鄉村城鎮化過程中采取的一些做法,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其它國家。

收入分配問題

在德國,談論一座城鎮的發展是沒有基礎的,所有的城鎮都是處在一個發展的城市群中,又各自在生產力布局上具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從德國城鎮目前的發展狀態看,農村、城鎮和都市基本上沒有什么區別,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可能孕育著在全球最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依靠這些企業,德國的中小城鎮在經濟發展上各具特色,形成自己的優勢產業,為當地人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而德國的城鎮化過程中的工業布局與工業發展,與中國提出的“工業帶動城鎮化”的說法比起來,如果中國城鎮化的終極目標是共同富裕,德國的城鎮化就更值得中國去學習和借鑒。

如同前面我所說的“解放思想”,我經常看到中國報紙一些“不符合中國國情”的言論,我很想反問:你們真的領會到了“那條經驗”之精髓嗎?對比中、德兩國的城鎮化,德國幾乎與中國的一些做法相反。比如德國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首選方案是減少私人車輛的出行,提高全民節能低碳的意識,而不是依靠修建更多更寬的道路。

德國聯邦憲法第106條規定,德國應追求區域的平衡發展和共同富裕。因此在城鄉建設和區域規劃的政策上,有兩項最高宗旨:一是在全境內形成平等的生活環境,減少各地區的差異;二是追求可持續發展,使后代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比如東德并入西德以后,德國為使全區域生活水準平等,設立了團結稅,每年有5000億歐元對原東德地區投資,修建高速公路等大量基礎設施,縮小東西部的差距。

在郊區與市區的平衡方面,郊區以有償方式為市區維持農業、林業用地和環境保護用地,幫助遠郊區開發新的服務經濟,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和地方增長之間的矛盾;同時,都市區內部按人均來分擔全部稅收以維持郊區市政最低運行標準。

盡管從財政收入上講,德國都市區的郊區有富有窮,但是,郊區社區日常市政運行費用的50%是按照都市區內部人均分擔稅收的方式得到的,這樣,至少可以在郊區鄉村地區維系一個最基本的市政運行水平,不會因為社區貧窮,從居民那里征收不到足夠的房地產稅費,而導致市政運行低于整個區域最基本的水平。

以筆者不完全的觀察,中國城鎮化的最大問題在于:調節地區、人民的收入分配制度過于落后。我非常遺憾聽到“人口基數不同”主要的論調。中國完全可以分享到德國戰后60多年城鎮化過程中成功的經驗,如怎樣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群,怎樣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交通體系,怎樣建立起一個低碳和循環的生態文明。甚至可以批判地審視工業在城鎮化過程中的那些痛苦的教訓:如傳統的現代工業如何讓魯爾區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傳統的采掘業如何摧毀了萊比錫盆地的生態系統;博登湖沿岸快速的人口增長及經濟發展導致博登湖水不能飲用。

協調發展,沒有配角

德國約8200萬人口,但國土面積僅35.7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兩個廣東省的面積,是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國家之一。在德意志帝國建立之前,德國是由幾十個各自為政的小邦國組成的。由于這些邦國都有各自的政治、經濟中心城市,德國的城鎮化比較均勻地在全國鋪開,布局較為合理。

從二戰后1945年到現在的60多年時間里,德國城鎮化水平從69%提高到96%。城市發展的基本模式是,避免一個城市發展為支配性中心城市,而是形成若干功能互補的多極城市群。德國城市發展遵循一條規則:既要考慮市場競爭的原則,也要顧及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城市發展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建構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合理體系,從而避免了“城市病”的出現,城市與自然和諧共處。

同時也充分發揮了中心城市的經濟文化輻射與集聚效應,形成雁陣式的發展。城市化過程中,各類城市相對協調發展,布局較為合理。大城市人口發展很快,小城市、城鎮發展也不落后。德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柏林、漢堡、慕尼黑、法蘭克福四座。德國有11個大都市圈,包括法蘭克福區、斯圖加特區、慕尼黑區等。這11個大都市圈分布在德國各地,聚集著德國70%的人口,并解決了國內70%的就業。

例如,以生產煤和鋼鐵而著稱的“魯爾工業區”,它包括了科隆、杜伊斯堡、多德蒙德等5個人口在50萬以上城市。這些城市間距一般相隔幾十公里,便捷的鐵路公路交通和通訊設施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多極的城市區域。

再如,“萊茵—美茵”都市圈有多個中心城市,但這幾年來,人口逐步向幾大城市之外的小城鎮和鄉村腹地轉移,以致法蘭克福城市中心的常住人口逐年減少。法蘭克福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它卻只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不再是這個區域的支配性中心,因為那里的主要城市和星羅棋布的城鎮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各具功能,沒有誰是核心城市的配角。

另一方面,德國城市化建設遵循“小的即是美的”原則,其產業政策的重點均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主,這些城鎮數量多且分布均勻,規模不大但基礎設施完善,功能明確,經濟發達。德國共有2065座城市,其中,82個10萬人口以上的行政區生活著2530萬人,占德國總人口的30%;其余人口則多數分布在2000~10000人的小型城鎮里。

德國城鎮化的基本傾向是分散化,即在城市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日益擴大的基本傾向下,德國城鎮本身的建設用地規模并沒有變得越來越大,而是都市區中的傳統農業型村莊轉變成為二、三產業工商城鎮的越來越多。把傳統鄉村轉變成為工商城鎮,維持周邊農業生產不變,這樣,就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郊區經濟增長創造了可能。

學習德國的城鎮化不是讓中國照搬,中國需要學習的是德國在規劃方面的超前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對待城市、人民的態度。

盡管一般百姓還是聲稱他們是某某城鎮的居民,但是,經濟、就業、交通和居住的聯系都是發生在城市區域層次上的。便捷的鐵路、公路交通和通訊設施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多極的城市區域。

政策精神

直到今天,土地整理和村莊更新仍然是德國鄉村建設和鄉村城鎮化的主要方式。這樣的說法看起來簡單,其精髓在于德國深植于國家的特有精神。比如在城鎮化的公共配套的水資源方面的思考就可見一斑。

德國在考慮城市與水的問題時,常常涉及到的是區域、若干城市群甚至是多個國家,而非一座城市周邊的河流、湖泊、森林和濕地。萊茵河流域、多瑙河流域,博登湖水域的治理和管理經驗,充分說明了德國在解決城市與水問題的巨大尺度、復雜程度以及對城鄉統籌和區域統籌的考慮。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富裕地區與相對落后地區如何合理公平地分擔保護水資源的財政支出,如何調動利益攸關者的私人投資,如何解決水資源保護地區的經濟發展,如何建立統一的跨區域的法律保障體系,都是他們在決策上不能回避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在土地利用方面,降低土地和開放空間的消耗,提高現有城市土地和開放空間的利用效率,是德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基礎。在此之上,再考慮城鎮區域內的工業布局、就業安排、交通組織和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以實現可持續的城鎮化和城鄉生態的良性循環。例如,在慕尼黑的城市建設策略,市區建筑容積率為0.9~2.5,30%~50%的用地為公共設施、綠地和交通用地,軌道交通條件優越。出于經濟和生態目的,將這些區域建設為居住工作的混合區域,容積率提高到1.6~2.5,個別地區容積率提高到3。

在其他政策配套上,德國致力于保護農業用地、保護農產品價格,形成比較均衡的城鎮結構;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的建設,改造村鎮的居住環境,提高村鎮居民生活的舒適度;同時極其注重村落建設與自然的巧妙融合,注重環境建設和保護古建筑。靠村鎮改造規劃和設計進行調控。

德國在統一之前是由數十家城邦國家組成的,每個城邦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歷史(甚至德皇都是選舉出來的,這些城邦國家的君主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首府的市政廳(Rathaus)自新教改革后逐步取得行政權力,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承擔了重要角色。而今天這些市政廳大多建成了博物館,用來記載歷史上的閃光點,也成為當地人的精神家園。

德國統一后,這些由前城邦國家組成的各州也享有高度的自治,以至于在近代世界進入工業化時期,更加積極的支持科研創新和制造業的發展,從而使得創新精神成為各地在全國、乃至全球保持競爭優勢的法寶。事實上,幾乎每個城鎮都有自己引以為豪的數家博物館,記載著那些歷史上的輝煌。也因為這種自發的、生生不息的創新精神,使德國能夠在經歷多次慘烈戰爭的摧殘后,能夠迅速恢復,仍能維持其全球競爭優勢的根本原因。學習德國的城鎮化不是讓中國照搬,中國需要學習的是德國在規劃方面的超前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對待城市、人民的態度。

(作者:Buschmann Schulft 愛丁堡大學社會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房地產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婷婷网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激情国产日韩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