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汪春陽:警惕精神貧困

[ 作者:汪春陽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14 錄入:實習編輯 ]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家實行扶貧幫困工作,幫助扶持貧困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已經從總體上步入小康。然而,現如今我國部分地區貧困戶產生“等靠要”思想,發生“習慣于站在墻角曬太陽”的現象。“精神貧困”已經成為敗壞社會風氣的腐蝕劑,應當引起高度警惕。

有人說,精準扶貧絕不能實施平均主義。個別貧困戶在扶貧開發中當“甩手掌柜”,不去想如何靠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容易產生“蝴蝶效應”,對他們的幫扶越多,帶出的懶人也越多。不僅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更對于那些急于脫貧、早該幫扶的貧困者造成新的“不公平”,因此應該盡早把他們從貧困戶中除名。

然而,全面小康不僅是物質上的小康,也包括精神上的小康,“不能讓一個人掉隊”。“精神貧困”也是貧困。作為政府,應該為他們送精神、送夢想、送信心。如果精神上貧困,精準扶貧只是政府一頭熱,沒有貧困戶的全身心的參與,缺乏內生動力,再好的扶貧政策也難以落實。 即使一度脫貧,也可能會再度返貧。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人同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人有精神。倘若沒有精神,人就不能稱其為人。精神貧困是更深層的貧困,如果不能對癥下藥,就會扶出“病”——貪心病、依賴病。在這方面,山東的探索值得我們學習。“看著外人都對我這么上心,我怎么好意思再躺在家中睡大覺?”貧困戶張德芹說。而在前幾年,她是混一天算一天,常年連被子都不疊的人。是什么令她產生如此變化?是“外人”的“上心”,是扶貧干部的為民之心。

偉大的事業需要并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并推動偉大的事業。做好“精神扶貧”,一方面應當對貧困戶加強教育,促進廣大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扶貧干部作為“領頭羊”,要積極地投身于火熱的現實生活,用心為人民服務。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平武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选品质AV在线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 中文字幕欧美精品制服丝袜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