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戰輝:農民進城買房并沒有拔掉農村的根

[ 作者:朱戰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2-06 錄入:19 ]

家鄉是豫東平原的一個普通縣城,一直以來都是以農業為主,對于扎根泥土的農人們來說,土地是家庭中主要的生計來源,而房子則是安居樂業的保障。因此,家鄉的人們對于土地和房子是十分重視的,一代代的家鄉人依靠土地和房屋完成了家庭再生產的延續,土地和房子被賦予了重要的社會文化內涵,一棟房子安放的是全家人的夢想。

悄然興起的買房潮

家鄉九十年代開始逐步興起了外出務工的潮流,2000年之后是進城務工的高潮時期,并且一直持續到現在。離開土地進城謀生改變了家庭的生活和勞動模式,作為家庭大事的建房、買房是與打工緊密相關的。

建房一直是一個家庭乃至村莊的大事,小的時候每次上梁放鞭炮都會吸引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圍觀,好不熱鬧。建房子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會進行,一是有兒子要結婚了,必須要準備新房,另一種情況是家庭經濟條件改善了,下定決心改善居住條件。在2000年之前,后一種情況是比較少的,即便有也是與兒子成家的長遠預期相聯系的,建房主要是完成兒子成家的人生任務。那時建房一般都要有些余錢才能考慮,多數家庭建房還是要借錢的,為了完成建房大事節省資金,村莊里建房幫工還是普遍的,直到外出打工的多了,市場化的建筑隊才慢慢流行起來。建房因為是與家庭再生產相關,所以是家庭的大事,也因為建房需要傾全家之力甚至動用親戚鄰里的力量,所以也是村莊的大事。九十年代和2000年之后的幾年中,建房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當時村里還沒有樓房,更不用說是進城買房了。

讀小學和中學時的縣城只有兩條主要街道,就是一個大集市,鄉鎮更是只有一條街,并不繁華卻很繁榮,人氣很旺。那時候在縣城定居在村里是極少數人的事情,只有那些發了家在城里有固定工作的人才能進城,在村里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一個村也只有兩三戶進城。進城對于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遙遠的事情。近十年村里建起了很多樓房,高大的樓房和磚瓦房取代了之前的土房和低矮的磚瓦房。尤其是最近五年左右,買房進城慢慢興起,并且成為家鄉人閑聊中的高頻詞匯。家鄉五六百人的一個村子,最近幾年有幾十戶在城里買了房子,有一二十歲兒子的家庭2/3左右在城鎮買了房子。

進城買房有老內容也有新內涵

雖然買房替代了建房,但是買房依然是家庭的大事,兒子結婚的任務是買房新型式承載的老內容。房子是兒女成家的必需品,自然也是父母完成人生任務必須要置備的,有了房子才能順利給兒子成家,也才能順利完成家庭延續,奔了半輩子的父母是極其看重這一點的。

以前建房親鄰相助,在面對為兒子成家建房的大事時,親鄰有幫襯一把的責任在。現在沒有了幫工互助的建房形式,買房更多的是一個家庭自己的事情,買房有壓力,但是作為兒子成家的必需品,舉全家之力耗盡半生積蓄也要買,絕大多數家庭買房還需要借錢。兒子成家父母還債,這是多數家庭的普遍情況,父母們對此并沒有怨言,完成人生任務的文化需求壓倒了經濟理性的計算。

家鄉普遍有建高大住房的習慣,講面子促使家里的房子越建越高,不能比別人矮一頭。如同建高大住房一樣,進城買房也是你追我趕,因為買不起房子而耽誤了子女的婚姻大事,除了沒有完成人生任務的內心遺憾,同時還要遭受背后的議論,被說成沒本事也是沉重的心理負擔。因此,有能力沒能力的,哪怕是舉債也要把房子置辦在城里,城市的發展和農民的住房負擔是同步。

進城買房可以說是子女婚姻的剛性需求,這是近幾年縣城房地產快速發展的支撐。相比人生任務相關的婚姻住房需求,一些多樣化的進城買房需求也在興起。

不同于傳統農民的家庭單一需求,隨著外出打工和經濟條件的改善,農民對住房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打工潮的興起,新生代農民工有了對城市便利生活的需求,一部分人不會種地也不愿意種地。這部分人從學校直接走入市場,并沒有太多農業勞作的經歷,農村更多的是兒時的記憶和逢年過節短暫的住處,他們已經算是一只腳邁進城里的農村人。但是他們在外打工的大城市是留不下的,很多人也沒有留在打工地的想法。對家鄉生活有預期,但是又已經習慣了城市便利的生活條件,回到村里生活對于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有距離感,自然家鄉的中小城市就成了理想的居住地,既不遠離家鄉,也在經濟承受能力的范圍內。這部分買房者不同于父母為了完成兒子成家的人生任務而進城買房,在外打工攢錢,回家買房居住或者將來居住,是他們遵循的軌跡。近幾年,家鄉一部分三十歲左右并沒有面臨人生任務壓力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在城市買房的趨勢,對他們來說買房并不是必需品也不是急需品,經濟條件允許了,就在城里買套房子,在他們的觀念里,進城買房比在家建房要劃算,他們中很多結婚時在村里有了樓房,但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后開始了對城市生活的追求。

城鎮化是當下比較流行的話語,在家鄉也不例外,短短幾年間不論是縣城還是鄉鎮房地產開發都是翻倍增長。為了推進城鎮的擴展,一方面推動城鎮房地產的開發,同時很多鄉鎮出臺措施不允許農民在村新建住房,哪怕是老房子翻修也要經過嚴格審批,這也極大的刺激了農民對進城買房的需求。一個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稱“最近幾年新開發的房產,分給每戶一套也還有?!?,很多小區演起了空城計,也正是供給大于被刺激起來的需求,這兩年縣城的房價總算是“穩中有降”,城市的成長速度也降了下來。

運動式的城鎮化在家鄉有所降溫,但是農民的住房導向已無法扭轉,多數家庭背負上了住房負擔。

割不斷的城鄉關聯

農民進城買房并沒有拔掉農村的根,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全家進城的理想,進城并沒有割斷和村莊的關聯,因此進城農民的生活有了亦城亦鄉、城鄉往返的特征,搭建城鄉關聯通道的正是家庭的代際關聯和分工,相較于城市化的快速變遷,中國傳統的家庭文化變遷總是有滯后性的。

家鄉農民買房總是偏愛就近的城鎮,除了差異不是太大的房價考慮以外,他們最為看重的是離家近,雖然進城了,但是家里的親鄰人情和土地不能丟。進城不是某一代的夫妻小家庭的事,而是全家幾代人共同的大事,進城需要舉全家之力,真正實現體面的城市生活是要家庭代際間接力的。在家鄉一般是父母支持兒女買房進城,父母繼續在村莊生產生活,大多數時候還要幫忙帶孫子,這種分工和支持減輕了年輕人進城的壓力,節省了家庭進城的成本,也為家庭的進城大事留了應對風險的后路。

中年人和老人對城市生活并沒有太多想象,”連喝口水都要錢”,只能在家看電視找個聊天的都沒有,跟兒子媳婦住一起不自在也怕鬧矛盾……這樣的城市生活對他們來說是成本很高的,因此子女進城了,他們還堅持在農村生活。即使是年輕人也有不適應城市生活的,中西部地區的小縣城沒有多少務工機會,年輕人只能把房子空著,自己繼續外出打工,過年還是回到農村的父母家里過個短暫的年繼續背上外出的行囊。雖然村里很多農戶在城里買了房子,但是真正長時間在城市居住的很少,有半數以上的進城買房者,城里的房子是長時間空著的,而且一空就是很多年。城市雖然成長了,但是繁榮卻很難說得上,縣城依靠房地產開發建了新區,人氣卻一直旺不起來。

進城買房是農民家庭的選擇,是根據家庭生命周期和經濟狀況做出的有序安排,人的城市化要讓農民體面進城,就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近些年家鄉的城鎮化口號很響亮,政府主導的快速的城市擴張擾亂了農民正常住房秩序的展開,空城計造成的資源低效利用不說,農民家庭再生產的成本被提高很多,農民家庭承受了一定的負擔。進城是農民家庭的理性選擇,城鎮發展不能發燒,引導農民進城的話語也不應冒進。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新鄉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日本色婷婷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久久精品视频 | 私人尤物在线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