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欠薪一直陷入“年年干活年年欠、年年討薪年年難”的怪圈,這個看似可以依靠制度常態化解決的問題,為何一直難破?2016年的農民工欠薪有什么新特點?年初中央出臺了《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從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健全工資支付監控和保障制度、推進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依法處置拖欠工資案件、改進建設領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等五個方面提出十六條具體治理措施。這個意見執行的力度與效果如何?2016的外界宏觀環境對農民工欠薪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如何才能徹底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
2月3日大年初七,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長效機制。而他在年前云南考察時,當聽到農民工欠薪哭訴后要求各地要負起責任來,盡快幫助農民工依法討薪。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不僅事關公平,也是總理屢屢提及“社會底線”。我國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成功經驗,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讓農村勞動力能夠自由流動,從而釋放巨大的社會潛能。我國共有2.7億農民工,農民工欠薪最容易造成連鎖反應 ,農民工就業穩,整個社會的大盤子就穩了 。
國務院文件下發后各地追繳力度加大、開局不錯但形勢嚴峻
中央政府對農民工欠薪問題不可謂不重視,領導多次指示強調要解決欠薪頑疾,并出臺具體措施要求各地狠抓落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次考察中就對施工企業負責人說:“農民工不遠萬里外出打工很不容易,一定要確保他們按時領到工資!”近日總理又在一份批示中再度強調,對于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要抓住典型、依法加大懲處力度,同時要加快建立健全相關黑名單制度和配套措施,對損害群眾利益的企業形成多方面威懾。早在2016年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從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等五方面提出16條具體治理措施,國家12部委在年底又聯合下發《關于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引導各地各部門聯合行動重拳打擊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確保農民工足額拿錢過年。
各地對農民工欠薪問題也非常重視,不同省市在國務院《意見》的基礎上也出臺了相應的本省情況《實施意見》,依法嚴懲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目前反饋效果效果不錯。比如湖北全省2016年前三季度勞動監察機構立案查處工資拖次類案件同比下降7.7%;涉及農民工人數同比下降23.2%;處理農民工討薪突發事件同比下降23.7%,實現了“三個下降”的目標 。南昌市勞動監察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南昌市范圍內農民工工資欠薪的總額已經下降了約一半。
農民工欠薪數量驚人
從目前各地對農民工欠薪的清理成績單上來看,我國農民工欠薪的數量還是挺很驚人的,動輒以數十億來計。比如山西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全省人社系統共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1889件,涉及農民工4.82萬人,追回工資6.07億。河南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5441件,涉及農民工8128人,涉案金額12.8億元,已追回勞動報酬10.7億元。山東2016年1至11月全省共為15.39萬農民工追回工資待遇9.21億元,曝光用人單位88家,向公安機關移送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85起。陜西2016年1至11月共查處工資類違法案件3431件,涉及農民工7.7萬人,追發工資待遇1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均略有下降。地市級的欠薪數量也挺驚人,比如人民網的消息稱,12月5日,河南洛陽市中級法院一號審判庭內,農民工代表拿到執行款3.9億元,又譬如河北定州為1573名農民工討薪2000萬元。
從上述不算完整的數據來看,省級層面欠薪往往達數十億元,而地級市有上億元,縣級層面往往是上千萬。農民工欠薪呈覆蓋面、數量巨大等特點。
工程領域欠薪老大難問題依然積重難返
過去農民工欠薪的高發領域是建筑行業,從目前的形勢看,由于其深層次的矛盾依然沒能解決。比如來自湖北省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建筑領域拖欠工資案件占拖欠工資案件總數的46.9%,建筑行業依然是欠薪重災區。
長期以來建設行業一直是農民工欠薪的高發行業,當然也是農民工就業比例高的行業。主要原因是不少工程項目往往是在建設資金還不到位的情況下就開工建設,還有的企業為了獲得機會,往往采取低價競爭,墊資現象嚴重。建設單位工程款支付比例低、到位晚,加上掛靠承包、違法分包、層層轉包等問題屢屢出現,很容易引發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
近年建筑行業勞動力短缺,農民工工資上漲過快,勞務成本大幅上升,使建設行業發生欠薪日益嚴重。許多地方農民工欠薪頑疾舊賬未清又添新賬,積重難返。
產能過剩成為新的高發區
雖然農民工年年欠薪很相似,但其實年年欠薪實不同。建設工程領域的欠薪并沒有明顯好轉,而其他行業的欠薪問題卻明顯增多,由于產業過剩帶來的行業性欠薪明顯增多。欠薪問題由建筑行業向其他行業蔓延趨勢明顯,欠薪問題高發期由原來的階段性、季節性演變為現在的全年化、常態化。比如來自河南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發生的工資類案件、涉及的勞動者人數、追發工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36.17%、27.39%、51.47%,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的形勢仍很嚴峻。來自陜西的統計稱2016 群體性欠薪案件數量較2015年同期明顯增加。
當前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實體經濟尚未根本性好轉,鋼鐵、煤炭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非常突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歐美國家一般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9%-83%比較合理,產能利用率低于75%即為嚴重過剩。當前我國產能過剩的行業,包括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方面。目前我國的煤炭、鋼鐵、有色、水泥等行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份至2月份,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62415.5億元,同比下降5.8%;國有企業利潤總額2226.1億元,同比下降14.2%。其中,中央企業1942.6億元,同比下降8.2%。地方國有企業283.5億元,同比下降40.9%。其中,煤炭、鋼鐵、有色等行業繼續維持虧損狀態。38家煤炭類上市公司中,20家預告2015年凈利潤虧損;33家鋼鐵類上市公司中,18家預虧;103家有色類上市公司中,23家預虧。透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煤炭、鋼鐵類企業的虧損比例均在50%以上。盲目投資與低水平重復建設,不但導致生產能力過剩、市場無序競爭、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而且會發生欠薪問題,增加社會安全隱患。
農民工就業合同依然不高
勞動合同是農民工欠薪的源頭,只有抓好源頭管理,做到一環扣一環,才能真正遏制農民工欠薪發生。勞動合同本是保護農民工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對發生欠薪、工傷糾紛時,勞動合同是最重要的依據之一,一份標準的勞動合同應該是工資發放標準、社會保險等重要依據,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減少勞動糾紛。但現實情況卻是不該缺省的勞動合同往往成為農民工欠薪的難點。
以建設行業為例,農民工勞務合同簽訂率2016年僅為54.1%,好的在60%到70%左右,余下的農民工游離在合同保護之外。雖然官方文件規定簽定勞動合同是對總包公司、施工隊的一項硬性政策要求,但不簽合同卻是建筑行業的潛規則。更不提不少勞務公司其實是掛靠在大勞務公司名下的,根本不具備法人資格,更別提能與農民工簽定勞動合同了。
從農民工自身來看,其實也有農民工不愿簽合同或者是沒能意識要簽訂勞務合同。國灰不簽勞務合同可以來去自由,不受紀律時間的約束。另外不少農民工與他們的包工頭之間往往是同村或者同鄉的,有地緣或者血緣關系,依據的往往是鄉里鄉親的的信任關系。熟人關系往往代替了勞動合同關系。一旦出現問題,往往就會發生欠薪問題。
農民工欠薪需要兩方面作戰:政府部門要重在落實中央文件,重在預制機制建設;農民工也要注意合同規范。
要重在落實中央有關農民工拖欠的相關文件。2016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指出要明確工資支付各方主體責任。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企業對所承包工程項目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負總責。要推進企業工資支付誠信體系建設,建立拖欠工資企業“黑名單”制度,將企業拖欠工資等違法信息納入有關部門征信系統。各地要抓緊繼續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加大對欠薪者的懲罰力度。
要在預防欠薪機制上下功夫。政府部門在預防欠薪機制的建立和落實上也要多下功夫,比如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再如改變建筑行業按照完成工程量支付農民工工資的習慣,對農民工也按照勞動法的規定每月支付工資。我國目前的不少工程項目,尤其是政府工程,一般采取先建后補,也就是墊付制度,你先把路、樓等工程修好了,然后錢才給施工方。施工方先墊付制度是屬于目前的財政拔款制度問題,這樣的體制不改,農民工欠薪估計永遠解決不了。還有些項目年初開始但卻在年末財政拔款才能到,財政部門有責任。政府部門應該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革,理順體制問題帶來的欠薪隱患。
干活拿錢本來天經地義,但農民工欠薪卻成了不治之癥。政府部門、農民工自身、司法部門、企業協會、公益組織、勞動者個體……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讓欠薪浮出水面。政府的協調對解決欠薪非常重要。要組建由政府牽頭、行業協會主導、工會和企業家協會參加的矛盾調解機制,對農民也應該加大欠薪方面的法律援助力度,讓農民工告在出現欠薪情況可,可以告狀有門,能夠打贏官司。
政府也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征信體系,對惡意欠薪者納入征信體系,形成威懾制度。
如何增加對農民工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教育培訓也非常重要。對農民工加強培訓,增強他們的合同意識,提高勞務合同簽訂率也非常重要。農民工屢被欠薪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在不少就業時基本上沒有簽訂合同,這也是不少欠薪者借此拒付的原因之一。由于農民的口頭契約一直是個約定俗成的東西,而進入城市后什么都要拿證據。農民工對法律不了解,對基本的事實很多都一無所知,對主體證據上都缺乏相關法律意識。以欠薪高發地的建筑行業為例,農民工往往呈現老齡化特點,法律意識也不強,不知道簽定合同,也往往沒有維權意識,很多人也沒有多少文化,接受到的法律宣傳教育也少,甚至是法盲。許多農民工在維權過程中拿著一張小白條就找來了,私人之間開具的欠薪證明,也沒有施工單位的章,查起來很難。只能通過對農民工進行比較全面的法律培訓,讓他們意識到在與用工單位商討時一定要簽訂勞動合同,這樣如果才能在遇到欠薪時保護自己。
目前的農民工欠薪維權成本偏高,程序周期長,農民工著急回家過年,沒錢、更耗不起。《中國農民工維權成本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農民工為了索要不足1000元的工資,完成所有程序,各種維權成本至少要920元;花費時間至少11天到21天,折合誤工損失550元至1050元。如何降低農民工欠薪的維權成本也是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
農民工無異是這個社會最弱勢的群體之一,如何對待這個最弱勢、最無助的群體,既是衡量社會的文明程度,也是彰顯社會的治理程度。徹底解決農民工欠薪需要“制度補血”,農民工欠薪徹底解決可能還需要慢長時間,而消除城鄉二元差距是關鍵。目前我國的城鄉差距比較大,城市居民欠薪的發生概念很低,而剛進城的農民往往成為欠薪的主體。通過各方面來消除城鄉二元差距,縮小城鄉居民間法律維權認識差距,以此徹底解決欠薪難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