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蔡昉:改變半截子城鎮化狀況,讓2.6億農民工成為新市民

[ 作者:蔡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11-17 錄入:曹倩 ]

城鎮化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改善收入差距。他認為,目前整體收入差距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城鄉收入差距,而加快城鎮化有助于改善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同時也能夠縮小整體收入差距。

黨中央明確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蔡昉認為這提出了四個要求:一是經濟增長在合理的增速區間,按照2025、2035年的目標分別是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和中等發達國家,意味著15年間中國經濟增長要翻一番。二是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同步,在實現翻番的同時,如果是促進共同富裕,還需要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三是通過三個分配領域縮小收入差距。四是從培養中等收入群體的角度,亟待擴大社會性流動,特別是把橫向流動轉化為縱向流動。

蔡昉認為,從目前來看,人口變化趨勢是經濟增長的最大挑戰,分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方面形成制約。在供給側,未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會繼續減少,對經濟增長造成供給側的沖擊,一個突出表現是勞動力進一步短缺,導致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在需求側,根據目前的增長速度,中國將在2025年迎來總人口的峰值,之后總人口進入負增長時期,并將通過人口總量效應、年齡結構效應、收入分配效應,對居民消費需求造成沖擊。

解決上述問題,蔡昉認為最核心的途徑是繼續推進城鎮化。以2019年計,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就是說仍有39.4%的人口居住在農村。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同年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城鎮化率為66.4%,高收入國家則為81.0%。按照經濟發展水平與城鎮化水平成正比的規律,中國的城鎮化水平仍然滯后于自身的發展階段。

“不僅如此,中國還存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的差異”蔡昉提醒,后者在2019年僅為44.4%,兩者之間大約有16個百分點的差距,也說明城鎮化的非典型特征。另一方面,中國農業勞動力占全部勞動力比重,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是23.5%,與其他高收入國家相比,中國仍有20%的農業勞動力可轉移。“如果在‘十四五’期間農業勞動力比重可以降低10個百分點,便意味著每年非農產業勞動力以2.7%的速度增長。”蔡昉說。

從需求側來看,蔡昉表示,“僅僅是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合一,即城市常住農民工獲得城市戶口,也意味著我們可以增加2.6億城鎮戶籍人口。”推進這項改革對供給側也有幫助,因為勞動力供給更加穩定,有利于保障經濟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是,新增2.6億的新市民,有助于顯著擴大居民消費。

蔡昉提到,根據中國社科院和國際專家分別做的研究,農民工因為沒有城市戶口,沒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消費就有后顧之憂,他們的消費模式就是一個非常規的消費模式,而不是城鎮居民的消費模式。如果這部分人群有了城市戶籍,僅僅因為這一點,不考慮增加收入或者其他因素,他們消費增加的幅度可高達27%到30%。

從居民收入的增長和GDP同步增長的角度來看,要把GDP增長轉化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同樣需要快速推進城鎮化。在國民經濟的收入結構中,勞動報酬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偏低,消費在GDP中占比即居民消費率就比較低,難以支撐經濟增長的內需動力。城鎮化有助于改善國民收入結構。

“居民收入不足,主要還在于掙工資的人群不夠多,有大量的人是從事家庭農業經營,或者是自我雇傭就業。”蔡昉說,這部分人沒有穩定的和可以持續增長的收入,而城鎮化有助于改善這一點。此外,相關研究表明,在所有的掙工資人群中工資偏低的人比重仍然比較高。因此,促進城鎮化,讓農民工成為穩定的城市居民和城市勞動者,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工資,降低報酬偏低人群的比重。

蔡昉認為,需要通過三次分配過程來逐漸縮小居民的收入和財富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程度。在初次分配領域,最大的潛力是通過戶籍制度改革,推進以農民工市民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此提高就業的穩定性、改善人力資本、提高這部分人口的收入,以及降低報酬過低人口的比重。在再分配領域,對應西方國家的從搖籃到墳墓社會福利,中國福利體系的建設有自身的特色,即從幼有所育到老有所養,七個“有所”體現針對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這些供給,不能在城市和農村人口各搞一套,而是要把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

蔡昉表示,“第三次分配也與城鎮化有密切的關系,現代意義上的慈善事業、志愿者行動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都是工業化、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產物,而不是在城鎮化率很低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的。”

“城鎮化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改善收入差距。”蔡昉說,很多研究表明,城鄉收入差距構成整體收入差距的40%-60%,也就是說,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就意味著整體收入差距的縮小。改善分配狀況根本還是加快城鎮化。

“改善收入分配歸根到底要靠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要靠社會流動,并把橫向流動提升為縱向流動。”蔡昉建議,中等收入群體的標志是有恒產者有恒心:“恒產”主要是指穩定的工作、體面的工資、平等的就業機會、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以及適當的財產收入。現在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主要集中在城鎮高中收入群體中,農村居民占比較低。多數農村居民收入還處于中等收入群體之下,這意味著在五億人口的農村,大量培養中等收入群體,最主要的途徑是讓他們成為城市居民。

“一個基本事實是,占全部勞動力23%的農業勞動力,僅生產了7%左右的GDP,如此低的勞動生產率,使得農村居民很難獲得和城市完全同樣的報酬。”蔡昉說,因此,降低農業勞動力比重,降低農村人口的占比,是改善收入分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基本思路。

在城鎮常住人口中71%是有戶口的,剩余29%沒有戶口,主要是農民工。“從農村來看這批農民工,表現為農村的戶籍人口中66%常住,34%不常住。這雖然是橫向流動的結果,但妨礙了社會縱向流動。這也導致城鎮勞動力市場上非正規就業比重過大,因為很多人處于流動性的就業,十分不穩定,因此就業的體制保障也就偏弱,具有不穩定的性質。”蔡昉說。

“如果我們把個體就業和無單位就業相加作為城鎮非正規就業,目前占到城鎮全部就業的30%左右,這種現象是勞動報酬偏低以及低報酬人群占比偏高的重要原因,同時還降低了社會流動性。”蔡昉表示,改變這種狀況,還是要推進城鎮化的完整性,而不能停留在半截子城鎮化,或者沒有戶籍轉變的城鎮化階段。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2021年11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女教师制服 | 在线观看免费三级网站 | 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 日本在线三级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