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蔣高明:警惕打著占補平衡名義侵占優質耕地

[ 作者:蔣高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22 錄入:王惠敏 ]

占補平衡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商業化的加速,大量城鎮郊區、交通水源便利地區的優質耕地被征占用,且大部分是靠近城市的良田,這樣就出現了耕地減少問題。為了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國家出臺了“占補平衡”辦法,通過土地復墾等辦法,確保耕地在數量上平衡。但是,這樣的做法在各地也會因利益關系而變味,最突出的問題是占的是好地,還的很可能是根本不能耕作的劣地。

從經濟角度出發,將劣質地復墾成耕地,成本較低,但利潤空間大;“增減掛鉤”是把宅基地復墾成耕地,成本很大,搬遷補貼占大頭,且容易誘發拆遷矛盾,多地都不愿碰這樣的硬骨頭。某省從國土資源部分到1萬畝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指標(這是必然要占用的,城市自然蔓延出去,就勢必要占用耕地;碰巧占的是劣質地的概率很?。?,但實際城市發展要3萬畝,多占的2萬畝,就用前述兩種方法來變通。造成的后果是,前者“占補平衡”可能將林地、生態用地等也復墾成耕地,破壞生態環境;后者干脆逼農民上樓。

山東某縣級市自2007年開始,全面開展農村社區化建設。其做法是,將轄區內1249個行政村全部撤銷,合并為208個社區,每個社區涵蓋5個村莊1500戶左右。按照有關說法,撤村建立社區,是為了醫療、勞動保障、教育扶貧、人口計生等公共事務方便,并減少村干部開支,是讓農民過上城里人那樣的“好日子”?!耙坏肚小钡剡M行上述村莊改造,不光剝奪了農民的宅基地,造成農民利益的新一輪損失,還將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如缺乏管控,“占補平衡”就是玩文字游戲。有人隨意改變土地用途,打著農業產業化或糧食生產,設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的幌子,搞非農非糧產業,或者搞房地產開發;還有人有的蓄意囤地,騙取國家補貼。一些投資商起初野心很大,但因土地流轉規模過高,投資隨意,市場不看好,就撕毀合同給農民帶來租金等損失。四搞所謂的田園生活,拿地搞小產權房,借農村舊村改造,投資囤房囤地,這都對國家稀有的土地資源造成浪費樓。占起耕地來認真,但補回耕地時則就拖就拖,以次充好,甚至賴賬。

2014年1月,新華社記者在江蘇一個村莊采訪時,從種糧大戶那得知,全鎮以前有3萬多畝農田,如今只剩下1萬多畝了。肥沃土地被占用來蓋廠房和住宅,留下來的很多都是低產田,要花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改良。在江蘇省鹽城市,被征用的土地絕大多數在城市邊緣,是長期形成的高產田,無論種糧食還是種蔬菜,基本旱澇保收;而“占一補一”的補充土地,要么是內陸地區原本的廢棄地、復墾地,要么是沿海灘涂,雖然實現了數量上的占補平衡,但耕地質量難以保證。以原本灘涂資源較為豐富的鹽城市,從2001年至2014年,該市已經向蘇南調劑了40多萬畝占補平衡指標,可供圍墾的灘涂資源越來越少。

近幾年,每年都有幾宗縣國土部門提交的耕地開墾項目送到審計機關進行造價審計,到開墾現場進行實地察看發現,這些被開墾的“耕地”,此前多是有林地,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開墾地在山體中上部,有的甚至在頂部,除天水外沒有任何水源,而且開墾出的土壤貧瘠,除可植木本植物外,根本難以種植任何農作物。

在缺少耕地的省份,城市或工業占領的好地只能丘陵或高山峽谷開辟的新地來“平衡”,但這樣的地根本平衡不了水土肥沃的城郊熟地。首先是自然條件不“平衡”,交通、水源、肥力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語。其次高山峽谷山高坡陡,耕作不便,且極易造成水土流失,難以產出經濟效益;第三,這些新地原來多是薪炭林,森林被開墾后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喪失家園,造成了新的生態破壞。

在土地流轉實踐中,必須要求各地區原原本本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大躍進,不搞強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揮。特別要防止一些工商資本到農村介入土地流轉后搞非農建設、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等問題。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規、落實支持糧食生產政策、健全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加強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推動土地流轉規范有序進行,真正激發農民搞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講話中指出: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是對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占用耕地不斷擴大的補救措施,是國家法律和政策允許的,但必須帶著保護耕地的強烈意識去做這項工作,嚴格依法依規進行。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強對耕地占補平衡的監管,堅決防止耕地占補平衡中出現的補充數量不到位、補充質量不到位問題,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的現象。中國耕地占用問題引起了總書記的關注,可見問題的嚴重程度之高。

耕地遭侵占威脅中國糧食安全,從1996年國家第一次土地詳查時到2008年,中國耕地共減少833萬公頃。現在耕地已經減至1.2億公頃(18億畝)這一政府設定的“紅線”。截至2015年,全國共投入耕地治理資金超過900億元,治理礦山地質環境面積超過80萬公頃。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恢復。但是同時,投資轉化率只約為26%,全國仍有220萬公頃損毀土地面積沒有得到有效治理——這就是說,耕地是占了,但補的工作遠不夠。沒有優質的耕地,中國人的飯碗問題就難以保障,缺糧就到國際市場上買,而對于13億人的大國,“買著吃”尤其向我們的潛在敵對國買糧其風險是巨大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生態家園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小说少妇区图片 | 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在线高清 | 午夜精品亚洲一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