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發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決定性因素,對老百姓來說是最直觀的感受。精準扶貧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眼中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據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約有1240萬人已經實現脫貧,2013-2017年這5年我國約有6600萬人將脫貧。今年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之年。習近平在今年兩會期間指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還需下一番“繡花”功夫。
精準扶貧由首次提及到思想的落地并予以實施,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的重要問題,總書記為“懸崖村”的報道揪心,并就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肯定扶貧工作成效,為貧困地區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指明了方向。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下,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卻也存在“填表脫貧”、“數字脫貧”、“被脫貧”等“假脫貧”情況。2017年是脫貧攻堅之年,脫貧任務的艱巨性不言而喻,唯有認清形勢,剎住精準脫貧“三陣風”全面根治亂象,方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剎住“盲目攀比風”,確保扶貧工作務實。“盲目攀比風”的出現說到底一沒有正確認識扶貧工作,面對脫貧目標沒有壓力、面對脫貧難點缺乏動力、面對脫貧潛力不能科學挖掘,因此脫貧關鍵點是要看齊比較方向、找準發力點。一是與上級要求比較,比出壓力。“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脫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前期取得了可喜成績,剩下的是更難啃的硬骨頭,任務艱巨,唯有將扶貧工作扛在肩上,主動作為攻堅克難。二是與脫貧先進比較,比出動力。涼山州“懸崖村”村民出行修新鐵梯;蘆山災后重建實現浴火重生……一幅幅動人畫卷已經繪就,脫貧不是不可攻克的難題,只要我們以“但愿蒼生俱飽暖”的情懷踏踏實實為民造福,就決不會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三是與既往歷史比較,比出潛力。我國經歷30多年的扶貧開發,容易扶貧和脫貧的地區和人口早已實現了脫貧,貧困人口減少了4.39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民收入水平實現跨越式增長,貧困地區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由此可見我國脫貧取得的偉大成就。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把握機遇,挖掘資源優勢做活扶貧文章、消除貧困。
剎住“急功近利風”,確保扶貧過程扎實。“欲速則不達”,脫貧攻堅是關系全民奔小康的頭等大事,還需花一番“繡花”功夫。一忌脫貧產業被“復制”。精準脫貧要害在精準,不只是對象識別要精準,產業發展更要精準。在當前的基層扶貧中存在什么產業“火”就復制什么產業的現象,這種做法顯然不切合實際。扶貧干部要重點把握“三清楚”:一清楚扶貧對象需求、二清楚幫扶區域核心資源、三清楚最適合當地實際產業之路。二忌干部“一廂情愿”要脫貧。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如果僅是扶貧干部一方“一廂情愿”終究不是長遠之計。扶貧干部引導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激發他們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干勁和決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鞏固增強脫貧效果可持續的關鍵。三忌“貧困帽”急于被摘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癥”。脫貧工作越往后走,任務越艱巨、壓力越大,從時間上人為的急于摘掉“貧困帽”勢必會導致“數字脫貧”“被脫貧”等家脫貧現象。扶貧干部仍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思路,防止為了脫貧而脫貧。
剎住“形式主義風”,確保扶貧結果真實。所謂“不看廣告看療效”,是不是真脫貧、脫貧效果怎么樣,群眾感受最明顯、最有發言權,堅決不能搞“面子”工程而疏略“里子”實質。一方面要杜絕“手榴彈炸跳蚤”脫貧怪象。在貧困縣修建“長安街”,到貧困鄉鎮蓋起“天安門”,美其名曰“新農村建設”,其實都是政績觀出現嚴重偏差,導致精準扶貧出現過度追求形式而忽略本質。扶貧干部要深刻領會政策實質,把握頂層設計精髓,結合地方實際,科學施策,精準治療。另一方面用“繡花”功夫繡出脫貧好“花樣”。“畫龍畫虎難畫骨”,繡花講究的是心中有圖及一針一線之功,如此才能繡出活靈活現的花樣,扶貧亦如此。每個貧困縣、鎮、村貧困原因不同、資源稟賦各異、發展條件不一,只有因地制宜制定脫貧方案、研究脫貧規劃,才能招招治準窮根,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者單位:京山縣曹武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