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審計局副局長黃大健,利用職務之便騙取扶貧資金,扶貧工作論為牟取私利的“搖錢樹”。一名多年從事審計工作的干部,跨越了法律的“紅線”,最終獲得應有處罰。該案引起湖南省、市州領導高度重視,近年來落實整改措施,加強警戒,防微杜漸,成績卓著。(《新華網》6月14日)
脫貧攻堅是近年政府工作的主旋律,扶貧的“最后一公里”是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縮影。“假下鄉”、“精準填表”等丑惡現象層出不窮,讓某些扶貧“重災區”的工作變得舉步維艱。更有甚者,把扶貧工作變成“搖錢樹”、“提款機”,假公濟私,著實令人唏噓。反腐工作向來是黨中央常抓不懈的大事,反腐戰場理應硝煙彌漫,猛藥去疴。當貪腐深入到扶貧工作中,當貪腐對象變為最底層的貧困群眾,政府部門決不能坐以待斃,視而不見。
習主席一直強調“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搞一些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做無用功,是經不起群眾監督檢查的“紙老虎”。習主席指出:“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更容不得動手腳、玩貓膩。”在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吹響時,政府也應該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決心去應對面子扶貧,貪腐扶貧。
找準“窮根”,把握精準是基礎。扶貧貴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政府在篩選扶貧對象,扶貧資金數量,公布資金使用情況時都務必精確,對癥下藥,因地制宜,才能脫掉貧困帽子,做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只有把握精準才能把資金用在刀刃上,精準的追本溯源也會讓貪腐扶貧,面子扶貧無處遁形。
拔掉“爛根”,聯動監管是核心。監管部門帶頭貪腐,對于扶貧與反腐事業都是迎面一擊。不僅檢察院、紀委等檢查部門應該防微杜漸,把好關,從內部打擊;也應充分調動群眾,鼓勵通過“互聯網+”形式,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先進手段進行外部監督,畢竟貪官的丑陋行徑,群眾最有發言權。
養育“新根”,自我提升是根本。“打鐵還需自身硬”,提升黨員干部素養,培養黨性,以“好干部標準”鞭策自己,廉潔自律,時刻警醒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才能提高黨員干部精神境界,才能從根本上鏟除貪腐扶貧滋生的土壤,筑牢反腐“防火墻”。
打贏脫貧攻堅戰,讓困難群眾吃下定心丸,把“帶病上崗”剔除出干部隊伍,對于政府是雙贏。形成反腐長效機制,化解不作為干部存量,還扶貧一片凈土。還需要廣大干部念茲在茲、戳力同心,不僅要“回頭看”,也需要向前看。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人民法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