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小崗農民增收調查

[ 作者:史力?田婷?范克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10 錄入:實習編輯 ]

   “對我來說,致富還得靠種地。多種地、種好地才有錢掙。 ”

  ——從“按紅手印”到發“紅證書”,小崗不斷以改革釋放土地活力,提高農民種糧收入

  季節更迭,小崗村“改革大道”兩旁的風景也在變。

  6月28日,記者來到鳳陽縣小崗村,金黃的麥子已入了倉,栽插不久的稻秧又是蔥綠一片。莊稼人的日子,就在這一茬茬的收成里芝麻開花節節高。

  40歲的馬學松,他家今年的小麥收成不錯。 “30多畝地一共收了近25000斤麥,純收入1萬多元。 ”馬學松說。

  夏糧雖然增收,但在馬學松家庭收入中占比并不高。馬學松告訴記者,近幾年種糧收入增長不多。“5年前全家年收入4萬元,去年收入近7萬元,增加的部分主要是2012年起到村里礦上上班,每年有了3萬多元的工資收入。 ”老馬邊說邊擺手:“小農戶種糧不掙錢。 ”

  “不過,這些年黨的政策好,各種補貼多。 ”馬學松話鋒一轉,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各種補貼加起來一畝地大概能補八九十元,買農機還有購機補貼,病蟲害防治也發藥,農業保險由村里出錢買,種糧還算輕松劃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小崗,村民收入近年來進入增長“快車道”。 2012年小崗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0元,去年則達到16169元,4年增長近6000元,增幅59%,超過全省農民收入增速。

  “增速快,主要因為小崗人的收入多元化,已由過去單純依靠種糧向自主創業、外出務工、財產性收入、發展旅游餐飲等轉變。 ”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吳小林告訴記者。

  不過,家庭經營性收入依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從全省看占比在40%左右。據省農委分析,去年我省農民人均經營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提高經營收入關系農民增收大局。

  58歲的程夕兵,黝黑健壯,一雙手上全是繭。2010年以來他種的地越來越多,這兩年穩定在600畝。

  “種地能掙多少錢?”記者問。“正常年景純收入20萬元出頭,占家庭收入九成以上。 ”程夕兵說,“對我來說,想致富還得種地,多種地、種好地才有錢掙。 ”

  馬學松的“種糧不掙錢”與程夕兵的“把地種好才有錢掙”,正是現代農業“一個硬幣”的兩面。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從事規模經營的農民,農業收入占比高,發展生產的心氣也足。

  2015年7月8日,我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第一證在小崗村頒發。目前小崗村耕地全部完成確權登記,全村已流轉土地8800多畝,流轉率近六成。從“大包干”的“分”到今天規模經營的“合”,小崗不斷用改革激發土地活力。

  “小崗將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抓好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挖掘增收潛力。 ”吳小林說,特別是把促進適度規模經營與一般農戶增收結合起來,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時落實好惠農政策,實施好農業補貼“三合一”改革,落實秸稈綜合利用、特色種養業獎補等。

  去年10月,省農墾與鳳陽縣簽署合作協議,組建安徽農墾小崗現代農業公司,流轉經營小崗村4300畝土地,實行土地管理承包聯產計酬,將土地拆分成13塊適度規模的管理單元分包給農戶管理,實現農民增收、公司增效。

  同樣是去年,小崗村與安徽科技學院共建小崗村現代生態農業研究所,推進科學種植,發展循環生態農業。 “種地效益咋提高?過去看產量,現在看品質。 ”程夕兵說,他已經拿出90畝地和科研單位合作,種植無公害水稻。再建一個烘干機組,發展無公害大米,打品牌。 “這樣一畝水稻純收入能達1000元,翻一番。 ”程夕兵對種地致富充滿憧憬。

  “過去種地加養豬,1年收入不過2萬元,如今在本地就業,每月工資就有5000元。 ”
  ——勞動力流動更自由,不管“外出”還是“返鄉”,工資收入成村民增收主要部分

  35歲的陶善元,在蘇州做送貨司機已5年了。

  “剛來那年,月工資3000元,我媳婦2000多元;現在我漲到6000多元,媳婦5000多元。 ”陶善元說,工作穩定了,收入也年年漲,30多畝地就陸續轉給別人。采訪電話里很嘈雜,“暑假把兩個孩子都接來了,鬧得不行。 ”陶善元帶著歉意解釋,言語里卻是滿滿的幸福。

  發展的大潮,讓越來越多的小崗村民洗腳上田,掙工資日益成為他們增收的主動力。吳小林介紹,小崗村現有23個生產隊,1060多戶,4100多人。其中務工經商1500人,其中縣內400人,主要從事餐飲、旅游服務、建筑等行業;縣外1000人,主要分布在本省合肥、蕪湖和江蘇、浙江等地,多數在各類企業務工。

  嚴立巖是較早走出小崗的村民之一,早在1998年,小崗村與張家港市長江村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嚴立巖等一批村民來到長江村一家電梯廠務工。從車間工人做起,先后干過售后、銷售,現在負責江西地區的銷售。

  “5年前,我還在干售后,每個月拿固定工資四五千元,現在做銷售,基本工資加提成,每月平均收入六七千元,業績好的話1年收入20多萬元。 ”嚴立巖告訴記者,近幾年工人工資普遍上升,前幾年一個普工工資每月只有3000多元,現在漲到了4000多元。去年,嚴立巖在張家港買了房子,孩子也在當地上了學。

  縱向比增收很快,橫向比差距不小。去年,我省農民各項收入中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正是工資性收入,比全國少731元,僅為全國水平的85.4%。

  “對小崗來說,培育和引進企業,特別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既可以帶動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也可以拉動經營性收入的提高,是持續推動農民增收的關鍵舉措。 ”吳小林說,近年來小崗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龍頭企業培育,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2012年,寶迪種豬科技公司落戶小崗,不僅帶動當地村民掀起了養豬熱,而且為十幾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51歲的鄧全巧就在其中。

  鄧全巧2013年進入寶迪,主要負責污水處理。 “進入養豬場之前我就是莊稼漢,家里有30多畝土地,加上養幾頭豬,一年收入不過2萬元。 ”鄧全巧說,如今上班每月工資就有5000元,還有雙休日;家里土地都流轉出去了,每年凈得租金1.5萬元;妻子在村里健康產業園打工,月薪1500元。算下來,鄧全巧的家庭年收入已達9萬多元。

  對于穿梭在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農民工來說,2014年人社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給他們帶來了巨大利好。過去,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銜接不暢,《暫行辦法》出臺后,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可自由銜接轉換,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也隨同轉移,累計計算權益,有利于勞動力自由流動。采訪中,一些村民表示,如今社保轉移銜接非常方便,讓他們的返鄉之路、務工之路走得更順暢。

  殷玉榮以前也在外地打工,干過快遞、跑過運輸。 “以前經常跑夜路,不僅辛苦還不安全。 ”殷玉榮說,2012年他拿出了全部積蓄,投資30多萬元建養豬場。 2015年以來豬肉行情好,殷玉榮穩穩地賺了一筆。“去年共出欄800多頭小豬,凈賺了50多萬元。 ”殷玉榮笑著說。

  從外出逃荒到外出打工,再到今天回鄉就業、創業,飛速發展的小崗,成就更多村民的小康夢。
  “要不是現在旅游業紅火,我哪有這些活兒干,哪有這么多收入? ”
  ——發展旅游業、休閑農業等新業態,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

  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采訪期間,記者看到小崗村街頭不時駛過一輛輛電瓶車,坐滿頭戴遮陽帽、手拿小紅旗的游客。

  “今天的小崗已經是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在寬敞整潔的小崗村游客接待中心,鳳陽縣旅游工委副書記王啟虎告訴記者。作為小崗村創5A景區辦公室負責人,他對小崗村旅游業了如指掌。 “2012年小崗村實施‘兩年大變樣’計劃,對大包干紀念館、沈浩先進事跡陳列館進行重新規劃和提升。喏,這個接待中心就是那時建起來的。 ”王啟虎一邊說,一邊用手點著辦公桌。

  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可以有效推進農業、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王啟虎介紹,“兩年大變樣”計劃實施后,小崗旅游越來越火。2012年接待游客約五六十萬人次,旅游收入約40萬元;2016年接待游客達8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0萬元,帶動農家樂、農業休閑游等間接收入約3000萬元。

  盡管如此,小崗村的旅游業仍存在景點較少、留不住游客的問題。采訪中,一位來自淮南的游客張先生告訴記者:“就兩三個主要的景點,差不多一個小時就看完了。 ”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今年2月小崗村啟動5A景區創建,主題為 “農村改革+農業”。據王啟虎介紹,主要內容包括弘揚傳承“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打造“紅色小崗”;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幸福小崗”;引進國際高精尖農業技術,打造“科技小崗”。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讓小崗人嗅到商機,農家樂遍地開花。 6月28日中午,記者從小崗村村委會出發,步行約兩百米,大包干農家菜館、金昌食府等頗具小崗特色的農家樂鱗次櫛比。

  70多歲的關友江是“大包干”帶頭人之一。 2008年,他和兒子開起了“大包干農家菜館”。 “當時只能接待10來桌客人,一年掙個幾萬塊錢吧。隨著生意越來越好,我們就擴建了房子,現在可以放下20來張桌子。去年一年收入近20萬元。 ”關友江愉快地告訴記者。小崗村創建5A景區,又撩動了他的心弦。今年4月,他和兒子在菜館后面建起了3個標間搞民宿,“景點多了,來了他得住嘛! ”關友江篤定地說。

  正是午飯時間,50多歲的服務員崔正紅忙前忙后。 “2010年我就來了。當時每月工資七八百元,現在漲到了1500元,主要是中午忙。 ”崔正紅說。因為仍有空閑時間,她還承擔了小崗村友誼大道的保潔工作,月收入1000元。 “要不是現在旅游業紅火,我哪有這些活兒干,哪有這么多收入? ”崔正紅笑著說。

  休閑觀光農業也讓村民嘗到了甜頭。1000畝的樹莓園、800畝的櫻桃園、50畝的薰衣草園、隨處可見的荷花池……夏日的“金小崗”格外迷人。 6月28日下午,在金小崗農村科技發展公司的樹莓采摘區,公司負責人訾慶國一邊指揮員工將樹莓裝箱,一邊和記者閑聊。

  “目前種植已達3000多畝,去年游客18萬人次,經營收入2600萬元,其中旅游收入500萬元左右。 ”訾慶國說,公司采取“企業+農戶”的方式,帶動當地農民共同致富:每年支付給農戶土地流轉費約260萬元;吸納周邊村民300多人就業,一年支付人工工資約400萬元,其中直接脫貧20戶。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速,催生更多新業態,小崗人正迎來更多致富良機。

  “去年村里拿出87.15萬元,免費為全體村民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承包地農作物保險和養老保險。 ”

  ——深化“三變”改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的更多權能,開辟財產性收入的藍海

  “這雨必須不下。 ”6月28日下午4點,小崗村黨委委員趙玲抬頭望著烏云翻滾的天空,開玩笑地對記者說。

  眼前,村委會大樓門口空地上已鋪上紅毯。一陣急雨后,烏云向北而去,天空放晴。趙玲喜上眉梢,對著三五成群聊天的演員大聲招呼:趕緊去化妝!

  喜迎黨建的晚會非常成功,吸引了200多村民觀看。趙玲說,村里經濟發展了,才有錢組織演出,給村民辦事。 “去年村里拿出87.15萬元,免費為全體村民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承包地農作物保險和養老保險。 ”

  記者了解到,過去“大包干”,小崗“分”得徹底,幾乎沒有村集體經濟。那么村里哪來的錢?

  吳小林介紹,通過確權登記和流轉,小崗村土地“由分到合”,促進了多項產業融合發展。對小崗村品牌等部分無形資產進行評估登記,并折算成3026萬元入股小崗村創發公司,占49%的股份,所獲分紅收益主要用于小崗村民的醫療、養老保險及其他社會福利、公益事業。 “村集體經濟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過去3年收入接連攀升,累計達1840萬元。 ”

  財產性收入是農民增收的藍海。當前農民增收傳統動力減弱,讓農民腰包“鼓起來”,需要喚醒沉睡的資源,讓村民在集體經濟發展中獲得更多收益。

  去年4月,天長市余莊村村民華宏林領到了編號為001的股權證書。農村資源、資產再次由“合”到“分”,是生產要素分配的重大變革,適應著當下農村生產力的變革。

  同樣是去年,我省在10個縣區的12個村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小崗是改革試點之一。集體經濟“由合到分”,摸清家底,量化為股權落實到每個村民,實現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吳小林介紹,經界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1028戶、4288人,將可量化資產總額作為總股本,按照經過資格界定的成員數折成等額股份,每股人民幣10元,股金總額3026萬元,人均股份705股。

  去年12月18日,鳳陽縣為小崗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頒發了集體經濟組織證明書,真正使村民變成了股東。

  與全國比,我省農民財產收入相對差距明顯。今年一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7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少29元;占可支配收入1.9%,低于全國0.8個百分點。農民財產收入低,主要是村集體經濟弱。

  在小崗,記者了解到,雖然成了股東,但小崗村民目前尚未獲得分紅。 “村集體經濟還不強。必須提升小崗品牌影響力,做大做強集體經濟,村民才能享受更多改革紅利。 ”吳小林說。

  “一手做大蛋糕,一手分好蛋糕。 ”吳小林表示,隨著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的完成,加上投入到小崗村的涉農項目資金和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的增長,深化“三變”改革,小崗村民將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安徽日報 2017年7月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 | 亚洲RB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片日本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四区五区 | 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