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貧困戶在危房改造過程中,利用國家補助資金建造起一層毛坯結構,卻無力承擔后續的裝修費用。但由于扶貧干部怕麻煩,完成了資金使用考核程序后就不再對此關心過問,導致部分貧困戶的新房成了擺設,無法入住。(7月1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近年來,為確保2020年實現全部脫貧,扶貧形勢逼人,從中央到地方都牟足了勁攻堅克難,各級黨員干部也是咬定目標、苦干實干,確保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不容置疑,在過去的一年,扶貧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有的扶貧項目落實上,卻出現了扶貧“爛尾”工程,一些干部只注重表面完成工作,而不管最后實際效果。例如,幫助貧困戶改造危房只顧毛坯建設,由于扶貧干部怕麻煩,完成了資金使用考核程序后就不再對此關心過問,導致部分貧困戶的新房成了擺設,無法入住。如此扶貧“爛尾”工程,未使群眾獲得最大利益,滿意率較低,群眾怨聲載道。
俗話說,扶貧效果如何,群眾說了算。實施扶貧項目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改變一些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狀況。但如果扶貧僅僅成為了扶貧干部的工作任務,只管點到為止,成為了“爛尾工程”,試問,群眾的生活狀況沒有改變,這樣的扶貧又有什么意義呢?脫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不斷堅持的過程。事實上,也只有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發展注入可持續的動力,確保脫貧效果經得起時間檢驗,才算真正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一直以來,有些地區年年扶貧卻也年年貧困,根源在于貧工作沒有真正做到位,存在“將就”心態,該后續跟進的不跟進,該常態化幫扶的不幫扶,路修了一半就湊合著,結果是下一年又開始新一輪的扶貧,如此循環,年年扶貧年年貧困,次次止癢次次癢。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要扶貧就要一步到位,不要將將就就和稀泥,讓扶貧工程成為“爛尾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脫貧致富非一時之功。扶貧工作是拒絕喊口號、搞形式,一陣風式的簡單給錢給物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開展扶貧,就是要帶著責任和感情,沉下身子,靜下心來,摒棄“將就”心態,幫扶到戶,措施到人,真正斬斷窮根,這才是長遠地、穩定地扶貧、脫貧的精準之道。同時,筆者也想提醒那些至今還存有扶貧“一陣風”,交差了事、將就心態的領導干部,小心為好!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新橋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