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紀委將“整治微腐敗現場會”搬到鄉村:村主任現場檢討后,蹲在會場邊哭(7月21日,中國網)
據了解,各地開展工作都有一定經驗,若要開展某項需要群眾知曉和配合的工作,比如普法、黨建、宣傳、選舉、征兵等事項,直接到農村開“院壩會”效果最好,干部向群眾傳達了政策,講解目的、意義、做法,通常都能得到群眾的普遍響應、支持,此法對于農村各項工作推進效果明顯。
反觀基層反腐倡廉工作會,會議基本在縣鄉會議室召開,參會人員限于紀檢干部或者當事人,會議效果好不好,只有縣鄉紀委干部知道。近日,廣元市劍閣縣紀委優化工作方式,借助農村工作法,把“整治微腐敗現場會”搬到鄉村一線召開,把反腐戰場延伸到一線,對于“微腐敗”整治,是個有益的啟示。
“一線戰場”是調動群眾反腐積極性的“第一戰場”。別小看了在農村召開的紀檢工作現場會,效果真不一般。7月18日,廣元市劍閣縣紀委分別在兩個偏遠村,召開“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現場會”。鄉鎮干部、村干部、黨員和廣大村民親臨現場會現場,既能了解到黨的監督執紀相關規定,又能知曉黨在農村的惠民政策信息,更有收獲的是,還能“零距離”接觸紀檢監察部門干部,將進一步提升群眾反腐敗意識,充分調動起群眾反腐敗的積極性,可謂一舉多得。
“一線戰場”也是反腐倡廉“第一戰場”。通過鄉村會場為橋梁紐帶,紀檢監察工作更接“地氣”,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對群眾講解黨紀黨規知識,讓村組干部明白職業“底線”“紅線”“黃線”,更具有震撼意義的是,在現場會上還通報了“微腐敗”案情、現場退贓。群眾領到被“微腐敗者”侵占的“贓款”樂開懷;被現場通報、被責令檢討的搞“微腐敗”的村組干部聲淚俱下,現場執紀氛圍十分濃厚。通過身邊人的警示教育,向基層傳導了反腐敗高壓態勢,整治“微腐敗”接上了“地氣”,得到基層群眾的大力支持,并在他們中潛移默化、生根發芽,不斷涵養反腐敗、作風民主的持久強大生命力。
“一線戰場”更是鏟除“微腐敗”“腐殖土”的“第一戰場。”常言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不鏟除腐殖土,深藏在土里的腐敗“因子”“孢子”還會伺機從土里“冒出來”繼續作惡鄉里、為害一方。通過整治“微腐敗”現場會,能從三個方面鏟除“微腐敗”的“寄生”環境,其一是震懾搞“微腐敗”人員,他們被曝光后、被責令檢討,“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今后不可能再做傷害眾鄉親、愧對家鄉父老的違紀之事;其二,讓群眾看清了身邊的“微腐敗”性質、情節,明白了“微腐敗”發生的領域、范圍,增長了對防范“微腐敗”的常識,以后對項目、資金、優惠政策落實將自會多個心眼;其三,干部被重重地“敲警鐘”,其他村組干部直接獲得深刻教訓,進一步加強村組干部作風建設,倒逼村級自治組織在辦理村級事務時,將會更加民主、公開、公平,促使村級監督組織主動作為,將最大程度減少“微腐敗”的發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任何事,只要方法對了,省時、省力、效果好,治理“微腐敗”亦是如此。整治“微腐敗”現場會,以點帶面加強“微腐敗”的治理和震懾,如同一面鏡子,讓“微腐敗者”在現場“亮相”“現形”,給群眾留下深深印象,給黨員干部留下深刻警示;如同一把鐵鍬,能鏟除“微腐敗”藏身的“腐殖土”;如同一聲驚雷,能喚醒“微腐敗者”良知,打消他們的非分之想;如同一個宣傳隊,把監督執紀問責的聲音傳向基層家家戶戶、男女老幼;如同一個播種機,把公平、公正、公開、為民理念撒播在“七溝八梁”、山山水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廣元市整治“微腐敗”現場會,是對癥下藥的整治方式,值得嘗試推廣。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