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堅持“拍蠅”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落實,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今年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99起,處理283人、黨組織3個,其中處分266人,追究領導責任、主體責任、監督責任33人,移送司法機關59人。(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8月8日)
對于“拍蠅”,筆者記得有評論如此談及:“蒼蠅”雖吸血不多,但其害如“虎”,“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誠然,腐敗不分大小,都是侵入黨的健康肌體的毒瘤,堅持“拍蠅”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落實,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實踐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繼續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堅持零容忍的態度、猛藥去疴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嚴厲懲處的尺度不變。無疑,傳遞了反腐敗的信心,蕩滌了“養癰貽患”。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如果說“老虎”的落馬令人痛心徹骨,那么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看似雖小,則往往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最深。以扶貧領域“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以對扶貧資金財物“動奶酪”的違紀行為;以元旦春節、“五一”端午期間頂風違紀、隱形變異等突出問題;以集體“三資”管理領域存在的管理混亂、違規處置、隱匿虛報、貪污挪用等突出問題為例,無一不觸痛著社會的每一根神經。也正是這些出現在群眾身邊的“蒼蠅”、“蚊子”,嚴重敗壞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破壞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理當嚴字當頭。
養癰貽患,出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博善化之虛名,潰敗決裂乃至此。養癰貽患,我之謂也夫!”。本指留著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后患。喻指縱容姑息壞人壞事,結果自己遭殃。事實上,“老虎”與“蒼蠅”非孤立存在,往往是在一念之間。“蒼蠅”變為“老虎”只是時間、機會的問題。“壞崖破巖之水,原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蔥蔥。禁微則易,救末則難。”如果說放任“蒼蠅”存在,傷的是群眾之心,損的是黨旗之威。為此,通過對典型問題進行了通報,并在省級主流媒體進行曝光,形成有力震懾,值得一贊。
“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再進一步說,一些人在腐敗泥坑中越陷越深,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抓早、抓小。正所謂,“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唯有警鐘長鳴,才能警笛不響,才能讓廣大黨員干部心存敬畏,正確對待權力、謹慎使用權力。事實證明,要讓黨員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除了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宗旨意識外,強化監督管理,嚴肅紀律,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尤為關鍵。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實際行動,方能構筑起懲防腐敗的“高壓線”與“防火墻”。
懲治腐敗事關民心向背。反腐敗斗爭是一個長期、復雜、艱巨過程,是一場持久戰。說一千道一萬,規范權力運行、強化制度約束、加強權力監督,把反腐之劍高高舉起,把反腐之網織密織緊,無論“老虎”“蒼蠅”都無所可懼。
作者單位:四川省北川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