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鄉村學生空談“反正要好好讀書”的反思
上學期臨近期末,一個學生在周五自習課上左顧右盼無所事事,一探究竟,他在坐等周末放假回家玩手機。催問之下,我們做出了問答:等工作以后如果媽媽要換手機怎么辦?就給她換最好的手機;現在最好的手機價格是多少?六七千吧;怎樣才能給她換最好的手機、以后做什么工作、每個月掙多少錢、攢幾個月工資換最好的手機?沒想過,現在的任務是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以后要找編制內穩定工作還是去公司還是創業做生意:要去公司、去游戲公司;做開發、體驗還是別的?就是都做……你要具備什么能力公司才會接受你?反正就是要好好讀書……我還逼問了他很多問題,他最后都以“反正就是要好好讀書”作為終結。不得不承認,在我工作生活的地方,這個年齡段的小孩的這種狀態很普遍,他們不知道每一個階段做什么才能對以后的人生負責,高中階段還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沒有任何想法,只能籠而統之地認為“反正要好好讀書”,以致不能腳踏實地真正做好眼下讀書學習的任務。
那天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樣才能讓這些學生把“要好好讀書”的空泛之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也是從這個高中學校走出來的,這些鄉村學生的狀態我經歷過、我都懂。慶幸作為本地學生的佼佼者高中畢業考到北師大學習了4年,感謝畢業后1年在昆明一個輔導機構短暫的培訓工作,讓我對現在的學校、教師、學生、學生家庭以及城市、鄉村有了更多維度、更多視角的理解。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結合個人經歷進行了一番思考和梳理,感到作為鄉村教師,除了傳授學生課本知識、呼吁讀書改變命運之外,我們還要將讀書如何改變命運補充得更飽滿、更充實并融入課堂,講述于學生。
第一,要引導學生對個人長期目標有起碼的思考。我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我的路會怎樣,或者提醒我思考我未來的路要怎么走。在我們村,做每件事前能思考工作的意義、工作長久性和作出規劃的人屈指可數,能有點規劃并長期堅持的都過得不錯。我在昆明做培訓時一對一課程輔導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有,這些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自不必說,但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共同點在于:他們對于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至少有一個基本的輪廓。一個小學生,對自己長大了想做什么目標明確,并思考需要具備什么能力,然后反推需要去哪個大學學習,為了去這個大學,從哪個高中考上的概率更大,然后現在需要努力考哪個初中。這讓我瞠目,雖然他思考的并不深刻有點片面,但是思路的確很清晰。他所思考的問題是作為農村娃的我在讀大學時才開始思考的事情,所以我雖然頂著北師大的光環,畢業后選職業找工作卻走了一些彎路。而我現在所教的鄉村學生卻只知道“要好好讀書”,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省城那些條件優于他們的同齡人在小學就已經有了人生規劃并已開始行動。這個城鄉差距太明顯了,我們鄉村教師任重道遠。
第二,要引導學生對讀書的效用有理性的認知。在農村的很多家庭,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就是好好讀書,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好好讀書,成績好就是讀書的目的;包括我自己,一直讀到大學畢業需要考慮養活自己了才幡然發現除了讀書我什么都不會。現在反思,那是因為當今社會,獲取知識已經不是讀書的第一目的。誠然,高中階段的學生面對升學壓力,獲取知識是一項主要任務;但作為教師的我們,切不可把講授課本知識當作唯一任務。我們要讓學生知道,要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習面對生活的態度,了解自己、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和個人素質,讓自己在讀書過程中得到充實和提升。唯有如此,鄉村學生才不至于把一切問題泛泛地歸咎于“反正要好好讀書”。“好好讀書”不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能是泛泛而談的托辭,而是需要認真三思:要提高什么能力、要讀什么書、怎樣讀好書——然后付諸實踐的具體行動。
第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有基本的分析。這是一個涉及個人能力、人生價值、社會需求的問題,要求學生既知曉自己幾斤幾兩,又看清社會現狀,還要找準自己想達到的社會地位,分析差距,有的放矢。簡單說就是,找準定位,努力實現。決定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是承擔風險的能力,擔當責任的范圍,以及在這個社會上的影響力。風險擔當能力的提高,社會地位的上升,靠的不是吃苦,而是會思考的大腦。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大部分流水線工人和門衛、保潔員們,大多出售時間來賺錢,這是賺錢方式中最簡單的一種。簡單,就意味著可替代性強。因為能夠做這個工作的人越多,個體的勞動價值就越低。我一個同村發小,大專畢業后就參加工作,推銷信用卡,賣著苦力拿著微薄薪水,但她在自我剖析之后,一邊摸爬滾打一邊通過一門門考試最終拿到執業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成為了高級白領。這就是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具備的能力,立足自身條件,學習社會稀缺知識,增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第四,要引導學生對貧窮和努力的內涵有積極的理解。暢銷書作者王遠成在《別扯了,時間才不會改變一切》中說:“窮人,往往更加安于現狀,他們不曾改變,也不愿改變,卻把自己人生的失敗歸結于喪失了好的時機”。作者忽略了一些貧困人員的客觀劣勢,有失偏頗,但總體上不無道理,特別適用于鄉村學生:暫時的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現狀,不去改變,不愿改變。我們要告訴學生,千萬不要等到年老的時候,摸著孫輩的小腦袋說:孩兒啊,爺爺奶奶這輩子的希望就靠你了。眼前的貧窮是現實,立足現實,不煩讓學生設定一個小目標: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努力奮斗,為了有一天給爸媽換個新手機時,不再忐忑地去數錢包里的余額。我們要讓學生知道,越努力越幸運,得到一個機會是因為曾經努力過,而不是因為時間的延續。如果時間可以改變一切,那就不存在貧窮的代際傳遞了,要擺脫貧窮,只能靠努力奮斗。
第五,要引導學生學會平衡自己的心緒。這是一項社會生存技能,因為沒有人能夠在方方面面始終處于社會領先地位,而不付出努力。這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要容許別人比自己優秀;二是必須明白,努力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成果的。我就遇到過有的學生對于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成績突然超過自己心生嫉妒,不再往來,這種現象極不正常。我們要讓學生清楚,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將來在職場,遇見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其實是件好事,他會督促自己不斷進取。要平衡自己的思想,向優秀的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修正自己的道路,杜絕三心二意。我上一屆的一個農村學生,在去年高考中失利,差兩分分達一本線,他問我怎么辦,要不要補習?我告訴他:你自己思考,你將來想要什么,怎樣補習才能取得進步,想清楚再做決定。他最終選擇去鄰縣上補習班,他說,那里的學生更優秀。他補習期間,我們經常交流,我會給他一些好的試題練習;他會向我咨詢一些困惑,也會提及那邊的學校、老師及同學的差異,言語間透露著匆忙、自信。即使在疫情期間,他仍自覺堅持嚴格作息,上網課、刷題。我確信,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他會取得進步、收獲成功的。
作者單位: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