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30日會見了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代表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報告團成員和塞罕壩林場干部職工表示親切問候,對學習宣傳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提出要求。(人民日報 8月30日)
55年的堅守創造塞罕壩林場的奇跡,55年的風雨歷程換回青山綠水,55年的不離不棄造就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塞罕壩林場不僅僅是百萬畝林海,還是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結而成“忠于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習近平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保持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的作風,發揚釘釘子精神,要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更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要弘揚牢記使命的塞罕壩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更是黨員干部為此奮斗的夢,中國共產黨有著三重歷史使命,第一個使命就是用實踐創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塞罕壩的滄桑巨變,見證了科學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無比可貴,也詮釋著理想信念、責任擔當之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力量。黨員干部擁有堅定的信念、勇挑神圣的使命,發揚扎根基層、甘于奉獻的塞罕壩精神,黨的事業就能蒸蒸日上,無往不勝,偉大復興中國夢就會實現。
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要弘揚艱苦創業的塞罕壩精神。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夢是干出來的而不是做“白日夢”,是每個中國人“干”出來的,更是黨員干部謀事創業的內在動力。“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馬架子、睡地窨子,頂風冒雪,墾荒植樹。”面對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極其艱難的生活環境,塞罕壩林場三代員工不怨天尤人,他們無私奉獻、接力傳承,在造林條件最艱苦的地區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譜寫了戰天斗地的英雄史詩。中國夢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久久為功的,要得是艱苦創業的塞罕壩精神。塞罕壩精神”是一份堅守,更是一份感動。中國夢的實現,不是光喊口號就能成功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像塞罕壩人那樣胸懷理想、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要弘揚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綠水青山,金山銀山。中國夢是綠色的夢,是充滿希望的夢,是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塞罕壩林場建場時,森林覆蓋率不到12%,到2016年已提高到80%。同期,森林面積、林木蓄積量分別擴大了3.6倍和29.6倍,遠遠超出全國水平,為京津冀及華北地區改善生態環境作出了突出貢獻。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積極促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
歷史的如椽巨筆,為我們留下了“塞罕壩”這段充滿正能量的記錄,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中國綠”。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黨員干部既要把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更要俯下身子、擼袖實干,方能戰勝一切困難,完成黨的事業,實現中國夢。
(作者單位:蒲江縣農業和林業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