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轉變工作作風,全面解決基層難題,今年4月初,河南省鄧州市全面開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層、訪民情、解難題”活動,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挑選1734名優秀黨員干部組成了578個市派工作隊,深入全市有貧困人口村、治安亂點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開展工作,并部分進入村級脫貧責任組。(《農民日報》9月15日)
“千名干部下基層、訪民情、解難題”詮釋了深深的為民情懷。基層是最廣泛的人民群眾所在,是黨的執政根基所在,全面解決基層難題,促進作風轉變,就要經常性的深入基層,體察民情,了解民生,傾聽民心,收集民意,解決群眾所急所難,以務實為民的樸實作風和實干贏得民心,密切干群之間的魚水之情。河南鄧州組織千名干部下基層到貧困村、治安亂點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進村扶貧,無疑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是主動改作風的切實行動,是接地氣、貼民心的舉措。
進村扶貧要堅持問題導向。“千名干部下基層”,看似浩浩蕩蕩,但若止于“一陣風”,或走馬觀花,不但不能起到扶貧的作用,還很可能引起群眾抱怨甚至斥責。干部進村扶貧,就要選準點位,到貧困村、治安亂點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去,一則彰顯進村幫扶的決心;二則體現進村幫扶的能力,畢竟越是窮、亂、散的村,越是需要幫助,干事的空間就越大,需能體現進村幫扶干部的能力。選準幫扶對象,就需“對癥下藥”,結合村級脫貧任務任務清單,制定“個性化”的扶貧方案,實現“按需端菜”。
進村扶貧貴在把身心都沉下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員干部發揮黨的優良作風,堅持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廣泛開展下基層、訪民情、解民憂的活動,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有的地方,一次性下派幾千名、上萬名機關干部下基層駐村幫扶,既是為了解決基層治理頑疾、推動基層發展、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活力,又是為了讓廣大機關干部得到切實的鍛煉、戒掉辦公室作風病、接近與基層群眾的關系、了解基層民情,為以后科學決策、科學行政、解決民生問題、實現扶貧精準、脫貧徹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進村扶貧重在撲下身子抓落實。“知之不難,行之不易。”進村扶貧切忌成為作秀表演,關鍵在于努力去做、不倦前行、真抓實干,少一些抱怨和嬌貴氣,多一些腳踏實地、務實行動;少一些猶豫不決、裹足不前,多一些敢為能為有為之心,撲下身子,與當地黨員干部群眾一起,厘出問題清單,對照一一解決,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讓所駐村摘帽窮帽子、治安變好、黨組織戰斗力增強,煥發新活力,增添新動力,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增加。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