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300萬留守兒童,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監管缺位是產生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主要表現為: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寂寞無聊、盲目反抗叛逆……留守兒童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息息相關。
政府、家庭和學校聯手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留守兒童問題長效保障機制。首先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留守兒童成長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它的辦法。制定相關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的建設,出現流動人口,從而出現了留守兒童。這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所以要從法律政策的層面,從機制、體制的層面加以解決。完善工作機制。形成政府加強領導,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擴大社會宣傳,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以及各種宣傳媒體的作用,宣傳保護兒童的方針政策、法律措施,同時,要宣傳表揚留守兒童的先進分子和留守兒童的先進家庭,動員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留守兒童。加強執法力度,對于侵犯少年兒童的要給予嚴厲打擊。
二、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慮考慮孩子,可讓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監護。父母都外出務工的,如果條件允許,可讓孩子在打工地接受義務教育。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時了解子女情況,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父母雙雙外出務工而祖父母又沒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親戚朋友中為孩子尋找“代理媽媽”,“代理媽媽”既可以輔導孩子學習,又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作用。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新學期學生報道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告知留守兒童的父母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有序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心理咨詢輔導站,及時排除他們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縣馬槽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