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國家劃定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共覆蓋68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去除與此前確定的592個重點縣中的重疊部分,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達到832個。按照中央的要求,這些貧困縣到2020年要全部摘帽。這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剩下的804個貧困縣也要全數退出。(新華網 11月6日)
一串明晰的數字正如“精準扶貧”一樣飽含熱情與堅定的信念。回顧昨日,改革開放初,百廢待興,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樸實而艱巨。一步步回走來,“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離我們越來越近!想想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兩年時間,真能“一個也不落下”嗎?幾分激動,幾分疑慮。是不是數字改變了就意味著小康目標實現了?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聽到“當然不是”的聲音。
如果說數字就是成績的話,那么期間自然不乏專營利己之輩。怎么辦?黨風廉政建設來把控。正所謂制度決定態度。
如果說數字就是效果的話,那么只要一張會計證會按計算機就能把效果做得既合理又漂亮。怎么辦?“為了確保考核評估的準確、科學,考核評估也經歷了試點先行的過程。”“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扶貧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2016年貧困縣退出評估檢查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扶貧領導小組10家成員單位組成的評估檢查工作組,組織第三方機構對9省區市剩余26個申請退出貧困縣開展評估檢查。”“評估檢查過程中,委托中國人民大學等7家單位組織760多名師生,于7月12日~8月3日,用20余天的時間對26個申請退出縣逐一進行了實地評估檢查。還委托中科院地理所作為總控組,派出65名專家全程督導實地評估檢查。”這嚴謹專業的背后是權威也是較真。
如果說數字就是作秀的話,那么它可以像流行歌曲一樣擁有風靡一時的時代元素炒炒即可,等待今天變成明天就好。不是嗎?“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也就是說脫貧不是一時,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有長效機制的保障,才是攻堅突破穩固的希望。如果還有誰把數字當成一種游戲,做成文章,休怪范蠡張良笑人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