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指出,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懲治基層腐敗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查處涉黑“保護傘”。緊盯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辦力度,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后一公里”。(2018年1月24日 新華網)
基層“微腐敗”由于涉案金額小、次數多的特點極易被人忽視,但因其直接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破壞社會安定,腐蝕社會公認的價值標準和道德標準,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危害黨的執政根基,其危害之大,實不可小覷。
“微腐敗”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利用手中的權力,吃拿卡要,吃低保要向低保戶要錢要物、領補貼要向農戶要錢要物,甚至蓋個章也要收錢才蓋;有的在失地農民土地補償款發放、貧困戶精準識別、政策性補貼中不講原則、優親厚友、截留私分;有的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收受賄賂、中飽私囊;有的貪污挪用集體資金、侵吞集體資產;有的大吃大喝,揮霍浪費集體資金;有的與黑惡勢力相勾結,欺壓群眾、無惡不作。
“微腐敗”的產生是由于一些基層干部素質低下,法制意識淡薄,缺乏為群眾服務的思想基礎,認為當干部就該高人一等,就是撈好處。是由于受到宗族觀念和圈子文化的影響,好處來了首先考慮的自己,然后是親戚朋友,把政策和法律放到一邊。是由于基層干部作風建設不嚴不實,“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是由于民主管理缺失、監督機制不健全。
鄧小平同志指出“對貪污腐化和濫用權力的行為,我們要通過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是教育,二是法律。”根治“微腐敗”,不是下一時的功夫,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展開 “持久戰”,下大決心、花大力氣,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久久為功的恒心和毅力;必須加強對基層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增強他們的法制意識、紀律意識,在他們心靈深處建立一道拒腐防變的精神長城;必須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監督作用,強化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力度;必須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對各種違規違紀現象依紀依規從嚴懲處。
(作者單位:四川省鹽亭縣高燈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